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进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社會安全思潮之歷史發展(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潘皓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社会安全 思潮 历史演进

    参、社会安全的历史演进「社会安全工作」(SOcial Security WOrk),始于人类的同情心。而世界各国社会安全工作的历史演进,虽各有不同背景与不同的发展过程,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渊源于慈善事业,或救济事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是以政府所建立的「社会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 System)为主,以社团志愿服务为辅,经由「社会福利」体系而迈向「福利社会」的共享境界。以下则以欧美的社会安全工作之历史演进与发展,作为叙述

  • 文章潮剧的演进和展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黃宗識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潮剧 溯源演进 曲调特色

    吾潮地處嶺東,禹貢時屬揚州,秦爲南海郡之揭陽,晉南北朝,改置義安郡,迄隋才稱潮州,以僻在海隅,唐代前輒爲達官顯宦遷謫之所。韓文公諫迎佛骨,被貶來潮,文敎日興,且有「海濱邹魯」之譽,自宋室南渡,大擧移民,中原士族貴胄,播遷入潮,更促成文化藝術,較早發達之重要因素。故民間習俗,對於酬神巫祀,演戲飮宴,禮佛課頌,筌簫管絃,多襲古風,很是盛行。就戲典而言,進展頗爲迅速,明清以來,先後相繼的有「紙影戲,「正音戲」,「崑曲」,「漢劇」,……等各類古老劇種流入。至今或...

  • 文章草书史演进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2期  作者:胡恒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于右任 草书 书法演进 许慎 书写方法

    …狂草是由章草今草演进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是一种美术品,其结字大胆而放肆,行笔纵横如云烟过空,眞所谓龙飞凤舞妙无痕迹,尤重写意,作者以发泄胸中抑郁之情感为主,书写方法特别重视形联,意联而游丝连绵处甚多,俗云:「疎可行焉,密不透风。」纯法乎自然,以诡异博变为能事,其运笔使转以神奇古怪为巧,令人难测高深,非博学鸿儒对书学具有高深造诣的人简直难以了解其意也,但其规矩甚严怀素千字文是。标准草书……是于右任先生依据草书、今草、狂草三种草书归纳硏究拮取其中合乎标准的字订定

  • 文章草書綜論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胡恒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草书 发展史略 历史演进 标准草书

    大儒作熹平碑)又江式亦云:「草书莫知谁始。」衞恒亦云:「不知作者姓名。」由以上先圣史书记载言论事实纪述,尙难作定论究竟草书创始于何时、何人,这是値得学人考证硏究的一个问题,但先儒们多谓草书是一种草稿之书,这是事实。我们如承认战国时已有行押式玉印,则草书的开始应该在秦汉以前比较合理。在这里我们可加以确信的就是汉时的「急就章」,这是信而有征的事实。二、草书的演进:我国草书在历史上名目繁多,一般人所说的草稿、散草、小草、游丝草、飞白草、龙蛇草或一笔草等,都是草书

  • 文章儒家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譚舯 出版时间:2012-10-3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文化 历史演进 台湾 主要内容

    在輝煌璀璨、蔚為大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處於主體和核心位置的當屬儒家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創立儒家學說算起,儒家文化已綿延發展達兩千五百餘年。儒家文化以其精湛厚重的思想內涵和經世致用的社會價值,始終佔據了中國古代和近代社會思想文化的主導,全面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對中華文化特質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儒家文化的歷史演變在漫長的歲月裏,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變遷,儒家文化也歷經文化和曲折。從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學說的發展...

  • 文章中國古玉與歷代文化之嬗晉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張默君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中国 古玉 历代文化 考古 审美 演进

    一、古玉与中国文化之演进玉者石之精也,玉器发源于中国上古石器时代,远在陶器、铜器、铁器时代前,杜少陵诗有「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以见玉器先于陶器也。吾华遥古之民,游牧水涯漠野间,聚族而成部落,部落之大者,有酋长焉。酋长欲管领其羣,苦无利器,乃敲石作尖锐斧凿形,持之以行其生杀之权,威临全部,年湮代远,乃由人类天然之智慧与美感,此利器渐演变为玉质之圭、斧。即后代所见古玉中之各种圭与斧也。(斧之初坯,即骨董家所习称为药铲者)次于圭之创作者为璧与琮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中國的名稱,初見禹貢:「中邦錫土姓」;而史記把「邦」字改爲「國」字。詩經有「此惠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云:「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禹開九州:兗、冀、靑、徐、豫、荆、揚、雍、梁,豫州在中間。周建東都,其理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理均也。」中國文化的進化纍積,歷史所載,如:有巢氏構木爲巢。燧人氏鑽木取火,敎民烹飪,結繩紀事,立傳敎臺、日中爲市。伏羲氏始畫八卦,畫契六書,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又作甲曆,制嫁娶,正姓氏,通媒妁、結網罟,...

  • 文章國學漫談談詩說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7期  作者:陳人山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国学漫谈 诗词演进 元曲

    有聲韻,可吟詠歌唱之文,謂之詩。由於中國文字,形聲義三者俱備,始能自先民歌謠源流下,寫出一代代不朽的詩篇。詩的源流《尙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論語·爲政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詩無邪。」這兩句話一出自三代前大聖君虞舜,一出自萬世師表大聖人孔子,他們早就肯定了詩的價値,而重詩學詩教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天下,把中國建成「詩禮之國」的周公姬旦;設詩官,立詩教,詩入廟堂。讓百姓生活在歡樂裡,盡情歌唱;讓編寫詩歌在各國(諸侯領域)蔚爲風尙。從此吟唱不...

  • 文章還原象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林啟明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象形字 文字演进 历史溯源

    §今依甲骨文之象形猴字以书法笔法呈现(如图)。猴性多疑,图中转头回视,象其多疑之性也。前年为癸未羊年,说文:「羊祥也,从♈象四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之。」甲骨文羊字是、金文等等皆为首形,其辨识特征主要为一对角之面形,今将其侧面取象,还原其羊之象形字。甲骨文中兽类文字侧面取象者颇多,如犬麋兔、等等,今将侧面取象还原其象形、亦算无可厚非吧(如图)。古之禽兽类文字演进多自象形始,同样的其他字形经若干年不断简化演进,由象形而指事而会意而形声,及至殷商

  • 文章浙江中等敎育演进史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洪煥椿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浙江省 中等教育 演进 史略

    之急需。实施以来,除职业敎育因师资及设备之困难,一时未收宏效外,师范敎育及中学敎育均能达到显著之成就。中等学校数量,据浙江省敎育厅三十五学年度第一学期之统计,全省有二三七校,较抗战初年增加一二三校,创浙省兴办中等敎育以来未有之纪录。关于浙江中等敎育之演进,玆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及职业学校三项纪述于下。二、普通中学淸光緖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杭州府知府林启(迪臣)创办养正书塾于大方伯里,二十七年十一月改称杭州府中学堂,以监督一人掌理校务,学生五年毕业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