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艺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之嬌女——呂綉菱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演员 吕秀菱 电影 演艺圈

    读书,手续都办好了,行期已定,不想在演艺圈发展。虽然不想入演艺圈,吕绣菱的广告及名字早已打得很响,不少人就企图说服吕爸爸争取吕绣菱拍戏。过农历年时,琼瑶先作紧迫盯人的部署,特别邀请吕家父女到她家,找了导演徐进良作陪,与吕三民谈拍戏的事。他们一至赞美吕绣菱的才艺,希望摘到这颗星,经过爸妈的商量,吕绣菱在民国六十九年一月一日才正式签约。签约后的吕绣菱片约不断,第一部戏「聚散两依依」,那是与阿B、刘蓝溪合演的。吕绣菱记得片子开镜时,她一点也不紧张,只觉得很

  • 文章春在枝頭已十分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施思 演艺生涯 礼佛 访谈

    名影視紅星施思談戲劇人生,出塵志施思小姐,本名雷秋施,湖南人,十五歲進入影壇,主演過近百部的電影。曾爲香港邵氏公司基本演員,以前住在清水灣邵氏片廠宿舍。某些演員常以製造緋色新聞來提高知名度,她則始終保持冰清玉潔,故廣受觀衆喜愛。施思自小虔信佛教,七十一年春節正式皈依臺北華嚴蓮社成一法師,十分護持佛教慈濟、文化、教育事業,對「中華佛學硏究所」的經常費用,贊助尤多,現爲「佛硏所」常務理事之一。本文是三年前,施思與其家人便時到農禪寺參拜,其擧止、言語,予人悠雅...

  • 文章豫劇青年旦角全才王海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晴燾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豫剧 王海玲 神态 演艺

    自幼對中國傳統戯劇(包括秦腔平劇及其他地方劇等)有所喜好,惟來臺後聽戯次數並不太多,年餘以來因生活情境小有變化,適以國軍各劇團連續輪流公演,公餘飯後只要有空常常不由自主地便溜到國軍文藝中心。對於豫劇數年前看過兩三次,惟印象不太深刻。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秦貫伍先生,王海玲小姐等演出的花木蘭,由是對豫劇引起了興趣,因之每有公演,只要飯後有空,便前往觀賞。若干次後對王海玲小姐的劇藝便漸漸有了較多的認識,便漸漸地細加品評比較,覺得王小姐實在是目前從事各種傳統戯劇演唱...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名人演讲 博物馆展览 演艺报道

    唐朝人俑和陶馬史博舘整舊如新數十件唐朝的人俑和陶製駝馬最近在歷史博物舘接受「檢閱」;個把月前,這批「人物駝馬大隊」,不過是碎骨殘駭,廢土一堆。史博舘藏有三百多件歷代出土的人俑、駝馬明器,多半是民國十七年先後在河南出土。因爲時代久遠,外形都不完整,由該舘展覽組負責修復。唐代「人物駝馬大隊」在修復之前,見者無不搖頭。主要不在於數量多,而是絕大多數破損過份,人俑缺脚,或者少胳膊,還算小事;有的陶馬,整個頭都粉碎,別說牠是怎樣的神情。史博舘的展覽組一方面找資料,...

  • 文章追述一代巨星唐宝云演艺史话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桑克球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唐宝云 演艺生涯 人物追述 哀悼语录

    一)槪述:本县耆宿唐祥瑞鄕长,为旧县城望族,书香门第,饱学多才。夫人唐金英女士,典型家庭主妇,勤俭持家,相夫敎子,贡献心力。大陆变色后,顚沛流离,携同幼少,随政府播迁来台。早期住在苗栗,渡过艰苦岁月,敎育儿女,均有成就。唐宝云,即其掌上明珠,庭训颇严。直后当了明星,仍然秉持朴素大方习性,出入演艺圈,全赖母亲照顾与支持;开出灿烂的花朶,获致「养鸭公主」封号。记得有次东安同鄕会全会,首次见到唐祥瑞鄕长,听说他是蒋思建兄紫溪同学,彼此畅谈甚欢,印象深刻。过了

  • 文章淮海小戲·逐漸興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公益事业 戏曲演艺

    連雲港市歷史學會,旗下有一藝術團,專演淮海小戲,成員都是業餘票友,不以營利爲目的,大家爲了同好,美化生活,只要有人邀請演出,該團都不會推辭。邀請單位,只須支付材料費用即可開鑼。目前,在灌南縣西湖街,每天晚間七至九時,都有一場小戲的演出。演出的地點,就在馬路邊的空地,架一布棚,周邊加圍帘幕,配上燈光,地面舖上草蓆,代替地毯,即可演出。觀衆需攜帶小板凳就地坐下觀賞,每人出一兩塊錢,即能娛樂一個晚上。圖片說明上、中、下右圖是演出時的劇照,下左圖則爲觀眾欣赏演出...

  • 文章一個湖南女音樂家的自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沈愫之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演艺经历 写作片段 往事回忆 沈愫之

    作者簡介:沈愫之,湖南人,重慶軍樂專科學校畢業,四十九年赴義大利深造,畢業於羅馬聖則濟尼亞音樂硏究院,專習室内樂與歌劇,曾在歐美各地舉行演唱。

  • 文章飛馬豫劇隊演員素描(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包緝庭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飞马豫剧队 地方剧种 豫剧演员 演艺生涯

    中國戲劇種類繁多,幾百年來最受人歡迎的,莫如皮黃。自前淸中葉乾嘉兩朝,以迄於今,代有名角,盛況未衰。因其發源於安徽,到北京後始益昌大,故初有徽班之稱,亦名京劇,以別於當時流行之崑曲也。嗣後崑弋腔調日見式微,只能附於皮黃班中加演一二齣,至北部六省——直、魯、豫、晉、陜、甘各地之梆子戲,亦於同光之季先後入京,或自成一軍,或附京戲班內梆黃合作,名白「梆子皮黃兩下鍋」,此風至民初尙存,彼時梆子雖猶具一部份號召能力,究不如皮黃之雅俗共賞也。皮黃戲在百餘年前初名京戲...

  • 文章飛馬豫劇隊演員素描(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包緝庭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飞马豫剧队 地方剧种 豫剧演员 演艺生涯

    (四)何景泉:乃河北省東光縣人,生於民國十一年壬戌,現年五十八歲,從民國廿六年全國抗戰時期,那時他才十六歲,卽已投效了八十九軍工作,參加抗戰陣營,至卅八年始編入海軍陸戰隊,五十年元月一日奉調加入飛馬豫劇隊,到了四十二歲(一九六三)才開始學唱河南戲,因其自幼卽愛好國劇,在軍隊中,不時與同好者淸唱消遣,雖未登台一試,但對於此道迷戀已深,有些基礎,故學起來較爲容易,經過這十幾年的磨練,更兼有一條高亢豁亮的好嗓子,唱起來帶一點兒沙音,顯得格外好聽。在動作上運用國...

  • 文章悼念滬上藝壇雙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2期  作者:高鋅  出版时间:2004-10-25
    关键字: 桑弧 导演 编剧 姚慕双 表演艺术家 因病去世

    導席劇壇早獻身,桑公姚老兩喬榛;蕃衍枝業榮而茂,德藝雙馨垂後人。×××探索精微創意新,幾多欣賞倍怡神;臺前幕後留佳話,入室登堂少二人。上海影劇、滑稽界泰斗桑弧、姚慕雙,憾於九月上、下旬相繼逝世,間隔僅十九天,誠令扼腕!二人皆壽臻耄耋,享年桑老八八,姚老八六。兩家於上紀元三四十年代即馳名遐邇,均熱愛生活、善於刻劃,作品精湛嚴謹、藝事誨傳不倦。猶憶往昔,每有新作必欲觀賞品聽,更曾蒙二老在郵藝封品上題簽留念。其數十年來之代表作,桑氏有「太太萬歲」、「不了情」、「...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