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羅森林先生,吾鄉江陵張金河人。強記,家鄉掌故,娓娓道來,趣味盎然。因請為文陸續刊於「湖北文獻」,以饗讀者。——錢江潮附記
南朝時的江漢平原開發大都只限於西部江陵、公安、松滋、枝江和中北部石城(鍾祥)竟陵、安陸等地,東南部雖增設了幾個縣,仍少開發。如《南史》載:「梁魚弘爲湘東王鎭西司馬,述職西上,中道乏食,緣路采菱荷作飯給所部,於窮洲之上捕得數百獼猴,日暮以爲脯,以供酒食,比及江陵,資食復振」。甚至過了六百年以後南宋初陸游《入蜀記》,都還是「鄂州以西,陂澤深阻,虎狼出沒,未明而行,則挽卒多爲害」的淒涼景象。不過在西晉時南郡土地開辟和航運發展也帶來一定程度的繁榮。當時朝廷於江津...
前言荆江一詞起源甚早,系指古荆州地域內的一段長江而言,如《宋書·何尙之傳》載其議曰:「夏口(今武昌)在荆江之中,正對沔口(今漢口)。」不是今天地理敎科書所言荆江,僅指枝江虎牙山與對岸枝城荆門山以下至監利觀音洲與對岸岳陽城陵磯而言,故本文定名的荆江大致以今天荆州地區所轄長江兩岸各縣市爲基礎,結合歷代相類行政區劃所轄區域而言,遠者上起巫山,下迄漢陽(州陵);近者上起枝江枝城之間下迄洪湖;漢水流域上起鍾祥市沿京山、天門、潛江而止於仙桃市。茲將歷代政區沿革表列如...
秦漢時期秦兵陷郢後,楚人曾反攻,約二十年後方定局。據《史記》及注與《漢書·地理志》及注以及《輿地紀勝》及注等記載,秦即紀郢建立南郡,修馳道自咸陽以達,於郢城置郢縣,於今江陵西北及枝江置江陽縣(見《括地志》)後更名江陵,西漢析置枝江縣。西楚霸王項羽封共敖爲臨江王,都南郡,劉邦滅共尉建臨江郡,郡治即紀南城,當時城中人口據高後二年(前一八六年)南郡大水,漂沒二千餘家;八年又大水,漂沒六千餘家看來,居民可能不下萬人。鳳凰山一六七、一六八號西漢墓出土銅、鐵、玉、陶...
清朝平定了以吳三桂爲首的「三藩叛亂後第三年,即康熙廿二年(一六八三)決定加強對華中地帶軍事鎭壓,在荆州府設立了將軍署。將軍署置將軍一人,左右都統各一人,統率滿蒙八旗兵七千餘人,連同家屬達二萬餘人。當時進駐荆州府東城,將東城官府和百姓一律遷到西城(後稱爲漢城),劃東城爲軍事區,並築起間墻分一城爲二。東城(後稱爲滿城),只容許少數漢人從南新門(間墻南端的門,非荆州南門)經新命名的正藍鑲藍旗大街出公安門赴沙市,且規定沿途必須低頭疾走,不得東張西望。這一路要經過...
當時江陵不僅商業發展很快,又是江淮漕運集中東南財富轉運長安的要道,所以《新唐書·五行志》載:「貞元元年(七八五年)江陵度支院火,焚江東財富百餘萬」。《通鑒二五三》乾符五年(八七八年)正月,王仙芝攻荆州,當時「江陵城下舊三十萬戶」。荆州江陵府的戶口情況據史載:貞觀年間爲一〇、二六〇戶一〇九、五八〇口,《通典》二八、九三二戶一三七、〇五四口;天寶年間三〇、三九二戶一四八、一四九口。由於戶口大增,到五代後梁高季興爲荆南節度使時,能一次征發十餘萬人築江陵城,可見...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107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