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淮河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導淮入海完成·上億居民受惠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淮河 入海水道 治理防洪 立交涵洞

    据新华社报导:八百多年前被黄河南侵夺去入海口的淮河将重新开凿入海水道,这条全长一百六十四公里,宽七百五十公尺,深四公尺的水道,目前正积极施工中,工程区内六万多人正陆续迁离故居。原属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全长约一千公里,流域面积二十七万平方公里。自黄河夺淮后,留下中游梗阻、洪泽湖阻水和入海通道不畅三大恶果,并成为中国灾害最频繁的河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曹为民说,失去入海口是淮河灾情逆转的关键之一,且淮河洪水基本上是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入

  • 文章河南省河川略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河流 黄河 淮河 卫河 白河

    济水,为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发生的地理现象;易言之:南河最初东注沇水(济水),为沇水西侧支流,之后,或因南河流水量逐渐增大,冲力强,穿过沇水,直向东北流入海,因此沇水上源,反为南(黄)河北岸支流。今日发源济源县境的老蟒河,十分类似古济水的上游。由此例说,济水源出黄河以北,方属合理;亦符合禹贡九州图所示的济水分布现象。金章宗明昌五年(一一九四),黄河改道分流:一支经泗水故道入淮;一支经山东北清河(济水故道)入海。元代至元年间,黄河又改道,南经淮河入海。但到清文宗

  • 文章閒話秦淮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滌秋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秦淮 秦淮河景 秦淮女子 夜游秦淮

    船菜烹饪,味特佳美。余曾尝之。四十年前,先叔执敎于南京高工(即后来的中央大学),因暑假期中,命往金陵投考,并作一游。试罢,先叔约在夫子庙店肆吃饭,夜游秦淮河,有鬻歌的刘玉宝,急招来唱,听了卖马与宇宙锋,能生亦能旦,声调颇淸醇,据告每晚可获两百金。玉宝于文武崐乱,皆能应付,由其夫司琴,得心应手,均合符节,足足红了三四年。

  • 文章秦淮河畔白鷺洲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翰青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南京 中华门 白鹭洲 秦淮河

    我国的首都南京,襟带长江,背倚钟山,有龙蹯虎踞的形势,历史上有六个朝代,都曾在此建都。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把城建在南京,因此六代豪华,风物绝佳,其间虽因太平天国之一度破坏,但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又着意整建,恢复旧观。南京的风景名胜很多,笔者独独偏爱在中华门的「白鹭洲」。尤其是深秋时分,登临其间,芦荻萧萧,一片白头,使人兴无限兴亡之慨。白鹭洲在秦淮河以南,石坝街过去不远,便是一片芦苇,秦准河是早已艳称的,唐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 文章最憶浙江行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8期  作者:趙升巍 出版时间:2010-08-10
    关键字: 南京 旅行 中山陵 秦淮河

    展望的革命。游览中山陵至此,我们顺便前往南京当时国民政府所办公之「总统府」。虽现改为博物馆,但依然可看出雄极一方的霸气,虽然简单的建筑,却显示上位者的高傲姿态;虽然清晰的外观,却隐藏不住大时代变化所营造的肃杀氛围;虽为简洁,气质却为富丽,在此感受的是与中山陵截然不同的内心感受,是冷清、是高傲,还是淡淡的哀伤?一时半刻也说不清,我想这也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吧!到了晚上,夜游秦淮河畔,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四·二公里,穿越南京老城区,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意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7-25
    关键字: 淮河 改道入海 历史地理

    張謇遺作甲、復淮沂泗三故道而使入海:故道者,楊莊以下之廢黄河,卽最初淮也,河漕甚寬,可容納積流,其利一;河堤甚高,因其舊制而修繕之,不必興巨工,其利二;如嫌雲梯關下灘長路遠,亦可從六套北隄,循太平河而東,由套子口入海,其利三;或並分由灌河口入海,亦爲便捷,其利四;濬張引洪澤湖平漫之水,北出淸口。會中運沂泗之水以入海,使洪澤湖涸出爲田,其利五。乙、定沂泗沭入海之支路:淮水本幹在淸口以下,其淸口以上,今名運河,實則泗水之舊路,其流量本多,沂在泗東,沭又在沂東...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淮河治理 历史地理 治理方案

    按本文,为张啬庵师,于民国三年夏,写供美国工程师锡伯德等,勘视淮河时作参考。把我四千年来,淮河利害之历史,与卅余万方里内,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详述无遗;从而指示,淮、沂、泗、沭宜从何宣泄入海,又宜在何处分流,何处合流,使相资而不相犯。更主张使淮与河画分,复古代二渎之旧,承受上流之水;本七分入海,三分归江的原则,宣泄下流之水,以期转病为利,堪称定论。中国淮河之历史既久、地理之更变亦极复杂,古图散失,取证无从,读者倘能循斯篇主旨与沈百先先生所谈江苏水利问题

  • 文章孫中山先生的治淮思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乾之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治理淮河 治淮方案 水污染

    ●引言淮河古又称淮水,「淮」字拆开来看是「水佳」的意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流传至今的民谣,见证了淮河两岸曾经拥有的美丽富饶。但是,自十二世纪初开始,黄河夺淮长达七百多年,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从此,淮河乃以频繁的灾害示人。据考证,黄河夺淮时期,从一一九四年至一八五五年的六百六十一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二百六十八次,平均二点五年发生一次。黄河北徙后,从一八五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九十四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

  • 文章一代紅顏陳圓圓(八)陳圓圓聲色甲天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6期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陈圆圆 秦淮河 名妓 吴三桂

    明代中叶以后,娼妓事业以南都为中心,而扬州苏州在其次。南都花事,尤以秦淮河为盛,风流名士,菊部烟花,征歌选美,与诗人文酒之会,相得益彰。几乎超越洪武年间以女妓列于乐官,特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时的盛况。眞是欲界的仙都,升平的乐园了。所谓「秦淮一曲,烟水竞其风华;桃叶诸妪、梅花漾其姸翠。」(语见钱牧斋金陵社夕诗序)从这些话,可想见秦淮当日的繁华金粉,风流韵事。当万历末年及崇祯和弘光两朝,秦淮名妓,与文士诗人来往交游的很多,而以马湘兰、赵彩妪、朱无瑕、董小宛、(曾

  • 文章

    来源期刊:《同安》 第74期  作者:朱振仲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秦淮河遐思 旧居感赋 故友重逢 诗词联颂 江宁南京

    淮河遐思秦淮河水自悠悠,岁月沧桑几度秋。红袖香君今何在?桃花扇剧足风流。烟罩秦淮细雨飘,莺歌燕舞尽逍遥。江宁多少兴亡事,红粉芬芳送六朝路过旧居感赋西溪凝望冯栏久,花自飘零水自流。回首小楼人已杳,相思难表泪难收。久别故友重逢相逢欲问又沈吟,劳燕分飞四十春。忍泪欢颜情不已,白头人对白头人。注㈠:江宁——南京之别称。㈡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今南京。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