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口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南岛海口之苏公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3期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海南岛 海口 苏公祠

    (為後人紀念蘇東坡而建)

  • 文章湖北文獻創刊四十週年慶經費收支徵信啟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2期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创刊四十周年 收支征信 海口

    壹、湖北文獻創刊四十週年業經于九十五年十月暨十二月分別在武漢市、台北市兩地舉辦酒(餐)會及一系列慶祝活動,承蒙鄉親大老、社會賢達親臨指導,或慷慨解囊贊助,以及有關單位支援配合,得能順利完成,盛況空前,至深感激,謹此將贊助款項及其開支,臚列於後,以昭公信:一、收入部分:合計新台幣七八四、七九八元。六十四位捐助者芳名及其金額詳如附表一。二、支出部分:總計新台幣六六七、八六〇元。詳如附表二。其各項支出均有單據憑證,專案存卷備查。三、收支相抵尚結餘新台幣一一六、...

  • 文章長師在穗在瓊瑣憶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楊錫福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执信女中 海口 府城 教育

    当时在穗的中央机构都是一律迁川的,长师为国立大学,何能例外,后来经过事实证明,长师迁海南岛是绝对正确的,为国家保留了若干精英,拯救了若干报国的才俊,蔚老之所以享大年者,以其大德也。二、由穗迁琼长师经院长及中央民意代表与有力人士之呼吁,决定迁海南岛上课,同仁及学生分批搭乘便轮迳赴海南岛。暂借海南岛海口市近郊的府城镇一所琼海中学为院址,先头部队首批到府城商洽一切事宜,跟着师生员工陆续前往。笔者是最后一批,乘「铁桥」号轮船,铁桥号是一艘相当大的船,从广州黄浦码头开往

  • 文章飛離險境小憶——追懷經國先生一句勉勵的話及胡宗南將軍收留之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高丕中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成都 海口 西昌 台湾 黄埔同学会

    险境,是因为我是胡将军的学生?还是自己的工作表现良好?若不是经国先生那一句嘉勉的话,那就很难屹存于今日了!当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我们搭乘的这架C-46军机抵达海口市时,我曾立刻函禀正任敎于澎湖马公中学的双亲,报吿脱险佳音,后来才知道,这封信首先落在该校总务主任黄玉山先生手中,他拿着信送给父母亲时,幽默的说:「您们别再整天收听广播,躭心成都的战况恶化了,您们唯一的宝贝儿子已经有了消息,您们应该邀请大家来好好庆贺才对啊!」,没想到这封禀报平安的家书,竟然使父母

  • 文章海丰长沙海口之长沙砲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长沙炮台 历史遗迹 长沙海口

    长沙,位海丰县域西南十六公里处;该地为一由潮水冲积而成之长条状沙场,故名。其海湾名长沙湾,古名丽江浦,自北面有水流入,名丽江,河口处称丽江水,今称长沙海口[1]。南宋时,文丞相天祥尝率舟师驻守[2]。岸上有山,名丽江山,其下旧有古垒,传谓宋军营寨遗蹟。明代,于长沙港口设长沙军营,以官军四百员名,打手二百五十名驻守;又于丽江山及丽江门二处设置烽䗔,各有哨了军防守,人数不详,皆隶海丰所[3]。今马宫区埔埕鄕北山村北面,地名倚壁处山脚处,有一古垒墙基遗址,长寛

  • 文章由戡建幹校到幹部總隊學生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唐國華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戡建干校 海口之行 学生队

    我们乘坐的帆船经过台风一夜的蹂躏,两根桅杆折断一根,捆在一起盛满淡水的五十加仑的汽油桶也被大浪卷走,船舱也多处漏水,由于看不到星辰,无法辨识方向。正在徬徨不知漂流到何方时,终于发现了陆地,大家欣喜若狂,派人游水上岸打听,才知是海南岛西海岸,距海口还有一段路程,但这艘船无法再在大浪中航行,决定登岸步行。于是在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晨踏上海南岛陆地,沿沙滩向北行走,初尝在沙中长途行走的艰苦,虽然沿途展示南国风景,谁也没有兴趣欣赏。傍晩抵达新英鎭。居民都紧闭

  • 文章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八曰为沔阳通海口完全小学百年校庆旅台同乡暨校友特撰词联申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8期  作者:吳弼中彙整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沔阳海口完全小学 百年校庆 旅台校友 诗联贺词

    一、賀電 旅台校友通市重庠,邑推敎張。完全小學,清末乃昌。新制伊始,艱辛備嘗。敎材缺缺,師資茫茫。爲育後進,力撐宮牆。六藝宗旨,四維典章。學風嚴謹,名播遠方。春風化雨,曷敢稍遑。莘莘士子,校圃芬芳。濟濟才俊,家國爭光。百年大慶,歡忭逾常。海外校友,歸帆將揚。悵逢禽疫,未獲稱觴。事與願違,歉仄莫當。謹申電文,賀飄書香。遙祝母校,山高水長。二、賀詞—唐多令 祝三文敎總趨先。晚清新學園。育菁英,急起著鞭。桃李枝繁芳澤遠,沾化雨,感懷添。才俊逾萬千。耆髫慶百年。八...

  • 文章中央日报海口版的始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海口版 发展始末 中国国民党党报 《中央日报》

    广东省党部由薛岳将军兼任主任委员,遂派省党部宣传处处长潘克兄兼任『中央日报」社长,同时筹划迁移地点出版。潘克社长临危受命,就商于我,我们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中的一个晚上,相互计议,默察形势,估计海南岛尙可支持一个时期,所以决定先由我去海口,筹设分版,以便迎接广州版的人员、设备。谁知情势急转直下,翌日两航已停售由广州飞往海口的机票。再又传来消息,广东省政府定于十月十八日下午撤退,我们也别无选择,只有跟着走,没有了先头部队与后续部队之分。而头一个晚上,奉命拆卸印刷机

  • 文章蓬島聞瓊音人親情郁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03-07-31
    关键字: 海南琼剧 海口市琼剧团 主要演员 主要剧目 2次访台公演

    琼剧,乃海南地方戏,系用海南方言(俗称:海南话,属闽南语系,台湾称福佬语系)演唱,俗称:海南土戏。琼山、海口,称:斋。清末、民初,又称:海南戏。海外琼籍侨胞,多称:琼州戏、或曰:琼音。于今海南各地,普遍使用「琼剧」名称。琼剧主要在海南各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演唱,亦曾上北京、武汉、广州、汕头,甚至被邀远赴新嘉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巡回公演,深获海内外各界赞誉。于今,除海南省琼剧院一团、二团、青年团外,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澄迈

  • 文章同安人與遼寧錦州媽祖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5  作者:蔣福成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锦州妈祖庙 福建同安人 西海口码头 海上贸易通道

    据辽宁省西海口眞武爷山眞武爷庙「建庙碑记」记载:淸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〇年),福建同安澳头蒋家驾船载货来北方通商,九月九日遇大风被刮至锦州府天桥场附近海岸(即今辽宁省锦县西海口村),请一个姓才的当地人做向导,到锦州府勘探地理,发现船队靠岸处距锦州府仅六〇华里,虽然该处荒无人烟,芦苇丛生,但可以建成一个理想的通商港口,货物运往锦州府销售甚为方便。回澳头后,蒋家决定每房出五条船,五房共出船二十五条,第二次载货到锦州府销售,并共同划分地域,各房修建一条街,着手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