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节日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节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過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縣農曆年前的一首童謠。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認爲處處事事都有神明在保護,在監督。吃飯爲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爲重要了。因爲時空的變遷,大家都淡忘了。現在就來談談祭灶神的習俗吧!「灶」是俗寫,正寫「竈」字,從穴、從土、從黽,三字重疊而成,形聲兼會意。古竈的構造:是竈門、竈頭、竈陘、竈突等部分而成。竈字結構從「黽」者,「黽」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鍋。從「土」是土坯砌成,從「穴」是火焰...

  • 文章相看意未還——同安香山散記

    来源期刊:《同安》 第66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同安香山 朱熹 《金门志》 民俗节日

    场地广阔,交通便捷(汽车公路直接寺前),使得一年一度的「上香山」成为集礼佛、踏春、贸易、文艺为一体的民俗节日

  • 文章團圓 炎黃子孫最美好的願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团圆 民俗节日 民俗风情 传闻趣闻 怀念亲人

    我们中国人一向热爱和平,祈盼团圆,团圆是炎黄子孙最美好的愿望。所以在我国民俗节日中,不少节日是「庆团圆」的。七月七,牛郎织女节。有民谣唱道:「七月七日夜,鹊桥来相会。牛郎挑儿担,织女送锦缎。」算得上,一个小型的庆团圆会。《太平御览》卷三一引〈风土记〉说,这天是一个吉庆的日子。「牵牛星,立关粱,织女星,主瓜果。」此日还占卜粮食收获的丰歉,乞求神祗牵牛织女保佑。是啊,你们牛郎织女相会团圆了,也要保佑百姓丰收团圆啊!中秋月,嚼饼盼团圆。历代诗人对中秋团圆吟咏

  • 文章鄉思摭譚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蕭良飛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家乡风俗 饮食习惯 民俗节日 儿时游戏

    在禮「在禮」或稱「在家禮」,究竟是個什麼名堂?是宗敎?抑或是社團?我不太淸楚,但却由於我的父親是在禮的資深引進師,我跟他在外頭參觀過就是了。我父親不嗜煙、酒,只是吃茶,他有一把康熙年間的瓷茶壺,壺裡結着石卵般的茶垢,由於這些茶垢的存在,就是不放茶葉,只要沖進去白開水(這把寶貝壺,只准用燒開水的大洋鐵壺把開水沖進去,不讓用勺子把大鍋的開水灌進去,是何原因,迄今未明)也會變得黃澄澄的淸香撲鼻,父親平時很珍惜他,除了以茶會友,用來招待在禮的人員外,別人不可以隨...

  • 文章寒食節「與」清明節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姚君豪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寒食节 清明节 民俗节日 介子推 重耳 介山

    一、寒食节: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节日,正好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因此古代人皆称「寒食节」为「一百五」。例如,唐朝诗圣杜甫就有一首诗叙述:「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液。」又如宗长姚合先贤的「寒食书事诗」——「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据荆楚岁时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另注云:「据日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紧紧相连,人们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在中古代「寒食」是一个独立的节日。隋唐

  • 文章七夕乞巧祈雙星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連芬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民俗 七夕 节日 传说

    七月七日夜正中,兒童擊瓦聲隆隆。穿針欲繡天孫錦,換巧須移造化功。

  • 文章節日漸漸明朗的「中國表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8-03-10
    关键字: 传统节日 法定节日 民俗 传统文化

    节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了。千百年来,除夕的祝福演绎了举国同庆、万民同乐的社会和谐;清明的祭扫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端午的龙舟抒发了平民百姓的豪情壮志;中秋的圆月见证了千家万户的浓郁亲情……节日民俗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有情有义的社会。它既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作为文化中国最突出的「表情」,成为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传统节日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尽管传统节日在民间从未

  • 文章我鄕的民俗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陳劍平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湘乡 节日习俗 故乡民俗

    尊卑大小安排于厅堂中座的香案桌上,灯光熠熠,香烟缭绕,每日午间与黄昏各以鲜菓酒菜虔诚供奉,直至中元节日所有子孙后裔齐集大厅擧行一次大祭,仪式隆重,神情肃穆,而后礼成,至午夜焚化纸包,恭送安返天堂。八、赏月尝饼,偷食南瓜,腰不酸背不痛。看牛牙子伴田磡,年怕中秋月怕半,鄕人们脱口而出互嚷这大半个年头飞快过去,又是金风送爽的薄凉时候了,晚间则是一轮皓月,分外皎洁,庭院里旷野间,人丛踪处处,共赏中秋月光,分尝月饼,谈笑风生,倍增兴致。同班年少,则窃窃私语,互相拉扯

  • 文章棗北年俗雜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衛光立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地方民俗 节日民俗 年俗回忆

    俗話說:「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一年之中,農村孩子能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時間,大概就是過年、過節了。那時候的農村儘管很窮,但年卻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一過『臘八』節,就能聞到過年的味道。「臘八」這天,不管貧富,「臘八粥」是必吃的。記得每年的這天中午,母親總要先用五穀糧煮上大半鍋粥,半熟時再下適量麵條或麵葉,佐以菜蔬和佐料,說不定哪一年年成好了,還會放一點肉湯之類,供全家享用。「臘八節」一過,殺豬宰羊就開始了——那肉可不是一家人單獨享用的,除了頭、蹄...

  • 文章由春節想到家鄕剪紙藝術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石岑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民俗 手艺 节日 传统文化

    的剪纸实物。从这些文献及遗物来看,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相当古老,而且逐渐发展到「职业化」的地步,至于剪纸确实始于何时,已难推测。有人认为剪纸既然是用在纺织品或刺绣上的图案,而中国纺织历史也非常古老,所以很可能起初就有这类图案的「纸模」,后来因其美观,而贴在窗户、墙壁上,以达到装饰的效果,其后又逐渐运用到节日喜庆的装饰上。(上述正仓院收藏的「人胜」,即为祝贺正月七日的「人日」之用,好像今人互寄贺年卡、耶誔卡一样。)而且发展到宗敎信仰,如辟邪作用上,也有可能。至于它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