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榕城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的住宅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住宅 晒衣 榕城

    的佳宅,民间称为广东式或广东厝。城内一般旧式大厦,门前多设有「矮扉」,仅及门之半大门虽启,但短扉则经常关闭,用以阻拦家畜之进出,复可防范小偸之混入。传说洪承畴变节附淸时,其母居于榕城,一日,洪返榕省亲,其母拒见,曰:「吾子早已殉国矣!」邻人卒代制「矮扉」,供洪在门外窥拜慈颜。后人贤其母,故纷装「矮扉」以纪其懿德也。

  • 文章旗鼓相当灵气所钟 榕城福地人才辈出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旗山 鼓山 榕城 宗族

    距离市区较远的有座大山,一为旗山,一为鼓山,海拔均在千尺以上,古旧的说法,认为「旗鼓相当」,山川灵气所钟,榕城乃为王者之地,是所谓人杰地灵而己。但此种说法已成过去了,即「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语,亦早已无从兑现。那麽,「留得江山千古在,英雄豪杰又何人?夕阳不管兴云事,一代匆匆万劫麈。旗山在城之东北,应属北岭方面,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名胜的雪峯禅寺,地区偏僻,风俗关隔,很少有人往游,我也从未游过。但却见到北岭的女人,挑着农产物,进城售卖,换了油糖等东西囘山区

  • 文章三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4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榕城 罗山 龙山 闽山

    三山」的由来,不仅是狭义的三座山,它应该包含广义三组的三座山。所谓「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也。三山藏:罗山,冶山(泉山),闽山(玉尺山)。三山现:乌石山(道山),于山(九仙山),屛山(越王山)。三山看不见:灵山(龙山,在龙山巷某氏庭园。)芝山(在开元头),钟山(在达明里,都为高楼大厦所遮蔽。)福州本有「榕城」之称,又因是省垣,故文称「榕垣」。但出外的同鄕都喜欢用「三山」这个别称。国内各省的福州会馆和海外同鄕组织,多称「三山会馆」。台北有一个慈善

  • 文章烏塔和白塔

    来源期刊:《闽聲》 第17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8-01-15
    关键字: 浮屠 白塔 榕城 神话

    三山和两塔,是福州的标帜。三山是天然的,而两塔则为古代的大建筑物,其浮屠七级,高耸云霄,工程之艰钜,足以代表吾国古代建筑术的进步和伟大了。因之建塔经过,有种种神话的传说。(看本刊已发表过的闽都别记。)自城内向南望,两塔恰似一对烛台,又似一合旗杆,为榕城壮色不少。

  • 文章多山多水话榕城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榕城 北平故都 玉泉山 九仙山

    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榕城人物荟萃,榕树蔽天,东南之美,发思古之幽情。在我国,福建与广东两省与南洋接触最早,对于都市的开发与建设大有关系。福州由于地居东海要冲,处于山海江湖之中,集诸江之水,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河都市。文物璀璨,山明水秀,形势之美,东南第一。福州系一商业兼政治都市,城内多系机关、学校、住宅,榕树荫蔽,颇为幽静,街道建筑,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有北平故都之风。福州有一特点,是城内外的小山特别多,分布于全城各处,风景幽美,城市山林,别具风光

  • 文章冬節搓圓

    来源期刊:《闽聲》 第6期  作者:瑩侔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榕城风俗 冬至 元宝 搓丸

    闽声第三期林文忠公日记壬申十一月十八日,会有「……飮兴甚浓,二鼓始回寓。是夜为冬至前一夕,忆家中搓丸,却少数人,倍有望云之想;因亦于此间买术为丸,以祝团圝,且存榕城风俗。」之记载。可见福州人对冬节的重视。冬至是农历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榕■于是日以丸或供祖先。故应于先一日晚间集合全家老少于预先备好的竹箩周围,大家一齐动手,以手搓丸。丸为白色,为讨吉利」,间以染红色者。小者为「丸」,大者曰「」。丸的煮法有甜咸两种,甜者仅煮水开后,放丸进去,熟时加糖即可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