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8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砀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2期  作者:長白  出版时间:1964-10-25
    关键字: 砀山 梨疙瘩

    砀山是江苏省西北角上,一个盛产水果的县分。那里所产的水果,最著名的便是。提起「砀山」来,不但生长在江北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流口水的。就是远在江南的人们,也没有一个不渴望着吃上几口的。江南北的大水果商店,没有一家不以砀山做幌子,来招徕顾客的,可见它身价的高贵,声望的高昻了。砀山的,大都成熟在秋季。所以一到了秋分,市上便到处都是车,担,摊,形成了一个市。这里所产的果,名目繁多,有脆皮酥,谢花甜,大俄………。脆皮酥的特色,是肉质细,水分多

  • 文章河南安阳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貫英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安阳 做法 功效

    故鄕豫北安阳所产的红,状如苹果大小,有细沙斑点,核小肉厚,皮薄质细,水份多,味香甜,其隽永极耐细嚼品尝。生食止口渴,疗心热。熟食为化痰,止咳、去喘之良药。做法:先将的上端,薄薄的削下一层,备作盖口之用,再把核挖掉,但勿弄破身,然后装入适量冰糖,放上盖,置于碗内,用文火蒸熟,色泽晶莹,气味香甜,使人闻之,馋延欲滴。家鄕人凡患咳嗽痰喘,多服此品治疗。我在家鄕时,也常为治咳之仙丹,服之无不神效,可谓良药「甜」口利于病。较次的,冬季煑熟,将沙锅置于

  • 文章武進的醫學(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期  作者:奚南薰  出版时间:1971-02-15
    关键字: 费伯雄 武进 医学 青皮

    将二两参纳入鸭腹中,煮而食之。五日后,觉目光糢糊;十日后,即两目全盲,不见一物,遍诊上海诸名医,不效,耳费先生名,专诚来孟河求治,述其原因,伯雄先生诊毕,吿之曰,不必服药,现在正値靑皮上市,可尽量食之,饥则当饭,渴则当茶,久当自愈。其人食两日,患泄泻,来吿先生,先生曰,正欲其泻也,其人续服至半月,目渐明,至四十日而复元,明察秋毫矣。南薰按:人参为兴奋性补药,如属机能衰退,服之灵效如神。其功能增强周身细胞活力,脏腑神经,经脉肌骨,无乎不达,故其效如此。但如不

  • 文章故鄉拾穗(四六)農業概況——瓜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7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故乡 西瓜 瓜蓬

    属于水果类之西瓜瓜,家鄕并不若本省能一年四季皆有,仅在农历之五、六、七三个月内才能见到,一过立秋,西瓜瓜便藤枯瓜烂而吿绝迹。家鄕有一习俗,立秋日一定得吃瓜,不问是属于何种瓜类,较富有之农家及瓜农,均事先备妥较大之西瓜,至立秋日剖开,合家分而食之,谓可去暑,亦云辞夏。盖家鄕至立秋后,早晚便显得凉爽无比,不若本省地处亚热带,至农历九月间,尙仍炎热异常也。须特别介绍者,金皮瓜及白小娘瓜之后,如无斑痕者,将之洗净,切成细条炒肉丝,味美而香且甜,非任何配料

  • 文章自花不孕的砀山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李曉文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碭山酥梨 品性 简介

    淮北民间有句谚语:「丰、沛、萧、砀收,可养大神州。」这一带是十分富庶肥沃的。谚语中所说的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四个地方,恰恰坐落在黄河故道淤塞的两岸。古黄河曾汹涌澎湃地流经过,后因改道,遗下了一大片黄土。这些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靑沙质土壤,松软、肥沃,经化验。每吨含氮零点八至一点五公斤、磷一点五公斤、钾二十公斤、氮、磷、钾,是肥沃土壤的基本要素,是农作物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养料,中上品砀山酥就生长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砀山酥是用当地白和沙杂交而成,果大

  • 文章莱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曹景雲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莱阳梨 地方特产

    提起莱阳,眞是名闻遐迩。山东有四大极负盛名的水果:一是莱阳,二是烟台苹果,三是肥城桃,四是乐陵小枣。这四大水果,不仅名闻全国,而且也驰名世界。尤其是莱阳的,体大胜于苹果,外皮疙疙瘩瘩,看起来不像个样儿,可是吃起来甘甜如饴,别具一番滋味。这种只有莱阳一地出产,后经园艺家广泛的移植,才逐渐地在鲁东一带生长,但是由于土壤的关系,其他各地所产,远不如莱阳的味美而甜脆。的种类很多;有六月黄、马蹄靑、胡瓜、莱阳等等。渣多核大的是六月黄、马蹄靑,而且

  • 文章移风易俗絮话西安园沧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西安梨园 易俗社

    台北市曾擧辦過幾次很成功的戲劇季、西安在民國十一二年也大大的熱鬧了一陣子。易俗社,三意社,正俗社,秦鐘社等跟「四楞子」的跑台子,二華的迷胡子,碗碗兒、綫綫兒,八個娃、曲子以及二黃等戲曲表演,各家爭鳴,好一個承平的歲月。由于淸末,一般士宦人家玩「戲子」之風幾遍于全國,我陝西幾位有識之士,遂以學校制,沿用科班的敎育方法,以移風易俗爲宗旨,來淨化這股歪風,乃於廢淸宣統二年成立易俗社於西關,聘請了多位傑出的演員爲敎師並參加演出,旦行有劉傑民,陳雨儂(德娃、王天民...

  • 文章忆话西安园旧人旧事——名角点将·艺海沧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西安梨园 戏剧 往事回忆

    陝西文獻四十七期七十七頁,菊農先生在西安兩次觀賞「櫃中緣」一劇,均列爲大軸。我要說的是:(甲)中華民國三十二年春,集義社衆星捧月似的,由孟遏雲演出「櫃中緣」孟飾許翠蓮,許母是岑毓民,馮慶中的淘氣,劉鍾光演李公子,好像祗此一次,按各行各業都有個規矩,同時這個戲很難壓得住台,別的戲班子根本沒胆量把「櫃」劇拿來作大軸,除非是「堂會」戲,又當別論。孟女士,她不屬于專業演員,這就不能不說是環境使然,她家住在「安居巷」,離集義社不遠,同時跟關國斌晉福長是近鄰。她能戲...

  • 文章故鄕農村的生活——食(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艾弘毅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山楂 干果 肉食

    故鄕管点心叫做菓子,点心店叫菓匣舖[1]。因而也就称做点心的师傅叫菓子匠儿。最平常而通俗的菓子是光头饼儿[2],相当于饼干。其余如槽子糕[3]、核桃酥、冰蓼花、萨其马等等,名目繁多。正月里亲友送礼,一律都是菓匣子,当然有大小好坏 之分。也有送橘子、野鸡、麅子()[4]的。那是比较隆重的礼品。五月节吃绿豆糕,八月节吃月饼,这是南北各地所共有的习俗,故鄕自不例外。冬令进补,老年人多吃油茶面。情况差一点的 就只好吃炒面()[5]了。故鄕的肉食,以猪肉为主。四季

  • 文章家乡味开封的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令公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开封

    河南开封并不是产之地,开封的子,都是从外埠运来的。好的子,在水果摊上零售;较比不利口的或看着不顺眼的,便由小贩们煑熟后,桃着沿街叫卖。子煑熟后,一个个摆放到一头有火炉的挑子上。炉子上,架一口铁锅,锅里有煑时的原汤——应该说是「原汁」——黏糊糊的稠浆,再加上白糖。放在锅里的熟,一半露出汤面,一面泡在原汤里,炉子里的火熊熊的燃烧着,锅里的汤也越煑越稠,越稠越黏糊,黏糊到「噗嗒!噗嗒!…」地直冒泡。熟也早由黄澄澄的金黄色,变成赭红的猪肝色;再加上

共81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