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梆子共返回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与梆子腔漫谈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5期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秦腔 梆子腔 台湾戏

    梆子腔始自陕西长安,乃吸收了陕西的民问小调而成,此种小调,远滥觞于二千一百年前之高渐离,浸渐变化的种类极多;最初名梆子腔,后因与昆腔比并,同时往各省流传演唱,又特名秦腔,几百年来,秦腔与梆子腔两个名词是没有甚么分别的。平常习惯,西北各省演唱之秦腔,叫作秦腔,其他各省演唱之秦腔,则都叫作梆子腔,因都随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看起来,好像差别很大,其实来源是一种,这是发达最早,而且极普遍的一种国剧。到了明朝中叶,秦腔就传到了北平,而且遍及全国,不过北方几省最

  • 文章一折闲戏,两路梆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戏剧 蒲州梆子 人物回忆

    在陕西,经营油盐酒店,杂货酱园的商家,晋南帮占了很大的比率,因而家鄕的戏曲也就跟着活跃起来,以西安而言,经常总有一两家戏园子,邀请名角登台献艺,大槪您还记得,「宁看存才把尻子摆,不看杨老六把胡子甩」。王存才,河南灵宝人,约生于清光緖八、九年,工花旦。河南西北部与晋南操同一方言,故而也都喜爱相同的戏剧—蒲州梆子。存才的剧艺,滴溜溜的眼,妩媚出神。微动的嘴唇,更显得泼辣,把一些相公娃看得直流涎水。跷工尤其扎实,「挂画」一折是代表作,表演时在桌子上放一条长板凳

  • 文章梆子腔」综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戏剧 梆子腔 秦腔 历史考究

    的导板——倒板)、滚白、起撩子等。都是比较自由的散板,常用于表现激愤或悲痛的情感。乙、豫剧约可分为两大派别一、豫东梆子 乃由「太平调」、「高调」、「坠子」等土产歌、谣所蜕变而成,亦称「祥符调」或「开封调」。发音高亢;曲调经常活动的音域多在(5—2)之间,落音也多在(5)音上,所以俗称「上五音」,唱法多采用「二本腔」(即假嗓),因而声高音细,花腔较多,长于表现喜悦、欢娱或调皮的情感,也可以表现哀怨之情。过去,一般戏码多属「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经常反映

  • 文章丰县梆子戏起源之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孫清恩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丰县梆子戏 起源

    大豆等数百种农作物。丰县虽系靠天耕作,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很少有绝收之年,因而自古享有「丰沛收养九州」之美誉。丰县钟灵敏秀,人文荟萃。汉时,「王侯与将相,不出丰沛间」,素有「千古飞龙地,一代帝王乡」之称。汉高祖刘邦、西汉名相萧何、宿将周勃、大将军周亚夫、道教始祖张道陵、清代名臣李璠和状元李蟠等著名历史人物都孕育于此。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经济和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必然孕育出的文化,因此丰县梆子戏成为两汉文化的一支奇葩是顺理成章的事。相传很久以前,在丰县一个

  • 文章十三旦過壽趣聞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李元烈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侯俊山 戏剧 山西梆子 京剧

    十三旦,本名侯俊山,张家口人,初习山西梆子旦角,其后改唱直隶梆子及皮黄,淸光緖时,红遍平津,可谓家喩户晓,妇孺皆知,享盛名数十年而不衰,内廷供奉,深获慈禧太后宠眷,恩赐有加,与平剧名伶叫天(谭鑫培)并为一时瑜亮;十三旦面目姣好如女子,相传某次慈禧赐宴羣臣,先召十三旦至,命其伪为女装,杂众宫娥中使进酒,而羣臣竟莫辨雌雄,后经太后指明,众始恍然。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即其入室弟子,荀慧生原名白牡丹,唱梆子,后改习皮黄,始易今名,擅演情窦初开之闺阁少女,扮像

  • 文章谈豫剧——河南梆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豫剧 河南梆子 剧院 演员

    ,以张女土为其中心与主角,她不但剧艺造诣甚高,且凡到各地公演都能演到一鸣惊人,使国人赞不绝口,纯眞的艺术常会冲破了地域的界限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更使国人了解豫剧乃传播中原文化,且具有敎育功能及不可埋没的艺术价値!三 豫剧在台湾㈠豫剧的兴衰:河南同鄕随政府来台后,豫剧中的「河南梆子」,首先在台湾各地成立剧团社队,如雨后春笋,遍布南北,巡廻公演,弦歌不辍,颇极一时之盛,兹将剧团社队列表于后;㈡演员的表现:四 检讨㈠河南梆子的优点特长:⒈唱词简明、易懂易解

  • 文章獨門藝術飛馬豫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豫剧 京剧 河南梆子 戏曲

    推崇国剧的人,从来是喩为「大汉天声」,或「阳春白雪」的,但若是就「字正腔圆」这一原因为理由,我则认为「豫剧」也应该说是「大汉天声」的,因为,「河南戯」是发的「中州」之音,特别是在「咬字」上,它更是自然底「尖团」分明,缘何不能称为「大汉天声」呢?谈到「豫剧」也就是通俗的所谓「河南梆子」,当前可祇有「飞马」这一个剧队了;其实,若是眞谈「豫剧」,诸如「洛阳曲子」,乃至于「坠子」,都不能说不属于「豫剧」的行列,我因不是硏究「豫剧」的人,所以我祇能就这一剧种的艺术

  • 文章台湾教授赴晋看山西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戏曲发展特色 蒲州梆子 相关影响

    山西梆子戏有看头整体而言,传统戏剧部分的蒲剧、唱腔高亢、节奏强烈、表演粗犷、功夫扎实。戏曲之旅的第二个观赏重点是山、陕当地的梆子戏。被喩为我国「戏曲之鄕」的山西,历来出现过不少戏曲名人,像是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伶人优施;唐五代时伶人黄幡绰、敬新磨;唐玄宗李隆基、后唐庄宗李存勖等,都与山西有密切渊源,前者在做潞州别驾时,常往道观聆听法曲,而法曲正是他后来教授梨园弟子的主体音乐;后者出生晋阳,受宫廷歌舞、滑稽戏熏染,爱戏成癖,能知音度曲;宋代时则有创诸宫调

  • 文章山西梆子的起源及其演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梆子腔起源 名人言论 吴太初 山西梆子 名角 演变过程

    梆子腔起源考梆子腔为戏曲腔调名,以所用乐器而得名。梆子以枣木制成,山西陕西以产枣著名,枣木极易取得。枣木赤红美观,坚实沈重,击之声音淸脆高昻,久敲不碎不裂。戏班用之梆子共两根,长六七寸,粗约寸半,以右手所拿之梆,击左手所拿之梆。换言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二根梆子之粗细长短相等,惟有时将左手梆子中间略予挖空,俾其声音更为响亮。梆子腔发源于陕西,陕西为古代秦国,所以把这种戏称为秦腔。在中国戏剧史上,除南北曲外,秦腔可算最早的一种。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录」中

  • 文章家鄕梆子戏老词片断(五)白玉杯——又称海瑞罢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鴻言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梆子戏 海瑞罢官 老词片段

    海瑞唱慢板:海剛鋒在殿角看反單,一字字一行行細觀一番。西涼國興兵來造反,海瑞中間把訊傳,呸!交趾國出兵入邊關,來幫海瑞奪江山,呸!高麗國過海珍珠獻,海瑞得寶賣中原,呸!流水板:觀罷反單心悲慘,這苦害海瑞爲那般?出言來陳伯烈一聲埋怨,老師傅我有話細聽心間。你拾了反單不大緊,把老師只送到鬼門三關。散板:老海瑞不怕死上了金殿,殺老臣刮老臣臣不知端。嘉靖唱流水板:我一見海愛卿跪金殿,爲王背臉自參然,他旣然有心來造反,爲什麼反單會失街前。是是是來王明鑑,想必是文武...

共59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