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条约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世杰签订中苏友好条约的经过(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7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中苏友好条约 王世杰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今日将中苏同盟条约草案及若干附属协定草案,略依史达林与我方之谈话拟就,并于午后二时左右送至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八月六日美军以「原子弹」一枚首次投于日本本土广岛地方。……此殆为人类武器中最有威力之物。苏京各报亦纷纷记载此事。午后七时半,予偕傅大使〔秉常〕往晤莫洛托夫委员长于其克里姆宫官邸。予吿莫氏,中国人民对苏之友感,系由苏联首先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及首先接济中国抗战两事所造成;故予本人极盼彼此宝视此种友感,尽其力以发展之,勿使其受到

  • 文章王世杰签订中苏友好条约的经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6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王世杰 中苏友好条约

    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达集会,签署「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所谓雅尔达协定或密约。我国被迫依此协定与苏联谈判,于同年八月十四日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雪艇先生以外交部长身份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因此备受批评。终其一生,似未见其对此事有任何辩解,想系因为过程太复杂,且牵连最高当局,无论怎样解释,既不能塞悠悠之口,也无补实际,乃隐忍不言。雪艇先生是自始至终参与此事的少数人之一,其来龙去脉,他在日记中留有完整的纪录,为硏究这段史实的学者提供了最好的第一手史料。笔者有幸参与这部日记

  • 文章開埠八十年之上海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2-15
    关键字: 上海 开埠 南京条约 租界

    八十余里耳。地当黄浦之滨,大江之阴。对内地则河港四通八达,对外则巨轮亦得往还无碍,上海有今日之盛者以此,曩为外人觊觎者以此!当一七五六年(乾隆二十年),英国之东印度公司代理人比谷建议取上海,未果,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一年),该公司遣凌德赛至上海,要求通商,无所成就而去。其后来者不绝,祇以我国当时犹持闭关自守政策,严加摈斥。及一八四三年(道光二十二年)城下之盟,签订南京条约,始许以上海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口通商。三南京条约之由来,人所共知;先是英人以鸦片

  • 文章甲午戰爭二甲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2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东学党 不平等条约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今年为民国一〇三年,西历二〇一四年,日本平成二十六年,黄历四七一一年,佛历二五五八年,岁次甲午,生肖相马。想起了上个甲午年,即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与日本在下关签订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发生于一八九四年至九五年间。因此战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日本为夺占朝鲜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曾做了长期准备。一八九四年趁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暴动,出兵侵占朝鲜,并于七月下旬突然袭击中国海陆军。八月一日

  • 文章曾纪泽与伊犁条约之改订(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張潤冬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曾纪泽 《伊犁条约》 改订过程 外交胜利

    他在此疏中,把这样一个十分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执简驭繁地归纳为:分界、通商与偿款三事,再据此权衡利害,确定立场,然后筹谋画策,发纵指使,仍能中规中矩,不乱步骤。他于光緖六年(一八八〇年)四月十七日,接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密电,告以:『到俄先告以难准之故,如因条约不准不还伊犂,大可允缓,能将崇厚所议,两作罢论,便可暂作了局,意在归宿到此,惟勿先露。旧约通商分界,俟后商办,亦可告知………』。但纪泽对「不还伊犂,大可允缓」的态度,颇持异议。因此,他又奏云

  • 文章舟山鴉片戰爭後的餘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4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舟山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由县级升格为副地市级建制。同年秋,英国侵略军再次攻打舟山,定海兵民血战六昼夜,葛云飞等三总兵阵亡,定海第二次沦陷于英军,历时四年又九个月,始重归祖国怀抱。原来,鸦片战争结束后,作为抵押勒索,舟山(及厦门之鼓浪屿岛)仍由英国霸占著;要待赔款付清,上海等五口岸开放后,才交还中国。此项内容载明于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但清方仍保留着定海厅衙门,先驻于舟山本岛北端之千览,后移驻大榭岛,以维系定海人心,联络声势。当时,对英外交交涉概由两广总督耆英全权办理,道光廿六年

  • 文章抗戰勝利後接收東北的回憶(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吳煥章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中苏条约 苏军撤退 收复东北

    **在东北借尸还阳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美国国务院公布文件,说明中苏条约限度,中国所作之让步,均以三十年为限期,中国到一九七五年完全保有旅顺大连及东北各铁路。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演说,明吿世界:「⑴对于违反联合国宪章之目的与原则而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者,吾人将不置身事外,抑亦不能置身事外;吾人未得其他独立国家自愿之许可与同意,无权在该国领土内驻扎军队;⑵任何强国于赔款问题,未能由联合国共同解决以前,无权在被解放或以前附敌各国境内,擅将敌产取为己

  • 文章東北民衆控蘇宣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苏联 中苏条约

    東北民衆控蘇宣言,係旅台東北同鄕配合立法院前此之控蘇案,所採取之有效步驟。曾於九一八第十八週年紀念日,以中國反侵略大同盟東北總支部全體盟員大會名義,集會於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并招待中外記者而宣佈者。此文爲筆者所撰,宣傳機構曾在戰時行都廣州及自由地區以電台播出,昭吿世界,以正視聽云。編者

  • 文章東北與英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英国 东北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 东北铁路条约

    均势;当日本击败中国,进入朝鲜半岛,再战击败俄国,打开进入东北门户,继而侵占东北,企图控制中国,梦想建立东亚大帝国时,英国又来设法压制桀傲不驯的日本。英国这种作法虽可收一时效果,但结局总是引起战争。基于以上事实,可以说英国对东北的间接影响是深而且远的。玆据史实分述于下。1 一八五八年,英、法与淸廷缔结天津条约后,俄国亦援例订天津条约,并趁机威胁黑龙江将军奕山订瑷珲条约,攫去黑龙江以北土地共一百四十万零五百七十方里。2 一八五九年,英、法联军第二次进犯,议订

  • 文章國際法論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国际法 条约终止 条约影响 地图法律效力 禁提反证

    壹、条约的效力一、槪说条约的效力,通常分为对缔约国国内的效力,和对国际的效力。就国内言,条约对国内是否有法律的效力,及与国内法发生牴触时如何解决等问题。就国际言,则又可分为条约条约国的约束性,和对第三国的影响,又如在何种情况下,始可宣布条约无效等,亦属重要问题。至于条约何以发生效力,就国内言,则系依据宪法或其他国内法的规定。就国际言,则系根据国际习惯法,即国际习惯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条约应发生效力也。二、条约对国内的效力现在先擧一个极端的例子。荷兰于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