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耳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蟠名字的出處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鴻民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李蟠 闻见记 李向阳 李耳

    清代康熙丁丑科状元姓李名蟠,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菜溪,乳名根大。他的名、字、号、乳名都与姓氏、籍贯有关,又皆出之于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仙李蟠根大」。「仙李蟠根大」是杜甫赴洛阳瞻老君庙而写的五言排律:<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中的一句。如果不了解杜甫这首诗的写作意图,也就不能深切体会李蟠的祖、父辈对李蟠的嘉名之赐,怀有怎样的祝愿与希冀。玄元皇帝即李姓世系中享誉最盛,影响极大的李耳,也即先秦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东汉时被张道陵等尊奉为道教的

  • 文章奏著「李耳道德经补正」在台出版缘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路統信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李耳道德经补正 出版缘起 内容简介 往事回忆

    河南鹿邑为中原古城,民性朴实,人情敦厚;虽处偏僻,然自古以来,地灵人杰,学风鼎盛。春秋时代李耳于此诞生,创始道家学派,后人尊称老子。老子言行,见于礼记曾子问篇者凡四,可证当时孔子之所从学。与儒家学派的孔子齐名。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大约还早了一百年。李耳撰「道德经」,书名亦称「老子」,凡五千余言,是春秋时代的一部不朽哲学名著。内容艰深学者难解其眞义;加之后人把李耳神化,更加深了道德经的玄奥与神秘性,两千五百多年以来,虽有上千种的「解老」论著刊行于世,唯今所传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