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朱熹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朱熹在崇安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作者:犂田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朱熹 崇安 理学

    朱熹原籍安徽,但他的一生,大半是在福建渡过的;主要是在闽北崇安县讲学。「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这两句诗,就是朱熹在崇安经历的写照。

  • 文章海濱鄒魯漳州府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林有壬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漳州府 朱熹 政绩

    漳州为朱文公旧治,(朱文公即朱熹,世称朱子。注解四书,流传后世。从祀孔庙,列于十哲之次。)其为政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敎化所及,民风惇厚。官曹励节志而不敢纵所欲,宦族循礼法而不敢干以私;女性淑愼其身,不袒胸露脐如未开化生番;不蒙头盖面如阿刺伯苦女;男性各勤所业,不佻薄放荡如时下浪子;不寡廉鲜耻惟赚钱是务;未设警察而民相安;不劳宪兵而军守纪;有些地方太重物质、诮穷不诮贱;漳郡各邑则恰相反,诮贱不诮穷;用能诞降忠烈,钝刄锯头、神色不变,如黄道周;铸造名儒

  • 文章程顥(明道)學説概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程颢 明道 洛学 朱熹

    学者躬行之多与洛人并推,而受明道之启发。此所以后世论者多谓明道近于颜子。盖其言心性多取于中庸,而于自然则取于易。与邵周有所不同也。时当王荆公倡新政,与明道宗旨不合。荆公谓「公之学如上壁」,讥其行不通也。而明道却报之以「参政之学如捉风」。终为荆公认为「忠信」之士,而各行其是。此明道学说,独以伦理学驰誉于洛学,所以与邵周玄学之各擅一代之胜也。明道学说之得失,后世论者毁誉参半。朱熹派学者斥其近禅。如南宋叶适(水心)「习学记」云:「内外两忘,无事则定,定则明,喜怒不系于

  • 文章贛學篇(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璨瑳 出版时间:1968-01-02
    关键字: 赣学 朱熹 理学思想

    朱子是婺源人,他於乾道五年出知南康軍,由從政所得的經驗,豐富了他的學問。他在江西學問纔有長進的,因此,應把他列入贛學篇;而且他的影響,也以江西人所受為最深。白鹿洞書院無疑為南宋第一流書院!朱子是一勤於寫作的人,詩文百二十一卷,若説當時擧世無雙,讀者也許不相信,但誰能擧出多產作家第二人,我就改掉這一句話!他的四書集註,論孟集義,大學中庸惑問,顯示他喜歡改正舊作,所以他治學問是終身以之,並不是急圖成功的。他編纂了上蔡語錄、程氏遺書、近思錄、伊洛淵源錄、延平問...

  • 文章談「朱子升配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朱熹 十哲 升配考证

    殿十哲之次,配享先圣,以昭我皇上表章先贤之至意」。依上所述,朱子位列十哲之次,系礼部会同九卿,体仰康熙旨意而为之。朱子位置则「在左边第五位先贤卜子之下,西向设龛安置。至朱子所遗原位,则由先儒公羊高之牌位升置,以下东西两庑牌位,俱挨次递升。惟后淸廷感及十哲多一人,成为十一人,似有缺陷。故在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将有子(有若)升位,其位在东序卜高之后,移朱熹于西序,在颛孙子后,自是成为「十二」。杨一峯先生谈及其幼年(已入民国)见及「左五右六,十一神位」似非事实,则勿

  • 文章朱熹到南雁访陈经正史实辨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徐祥地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朱熹 南宋 史料考证

    平阳县令汤肇熙在光緖十年冬,为贺南雁会文书院落成,写了一篇《重建平阳会文书院记》文里提到朱熹是陈经正(陈贵一)的友人,到南雁访问他。关于朱熹与陈家兄弟这一段史实,不知作者源于何书?据朱、陈两人的出生年月与活动时期,一在北宋,一在南宋,二者相距颇远,不相连接。经正之弟经邦(陈贵敍),在北宋大观三年(一一〇九年)中了进士,之前五年,即崇宁三年(一一〇四年)春曾在家居旁凿池引水拓地建屋,兴建一座「会文阁」,作为自己进修学业的处所,并写了一篇「会文阁记」说:「邦

  • 文章格言選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7期  出版时间:1995-05-20
    关键字: 朱熹 格言 牛顿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 文章朱晦庵的名分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1期  作者:駱志伊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朱熹 人物传记 学者研究

    朱熹,字元晦,原籍安徽婺源,生于福建尤溪。初居崇安,筑书院于武夷山,榜曰「紫阳」。晚寓建阳,建室于芦峯之顚,曰「晦庵」,故后人称其为晦庵先生。集理学之大成:致广大,尽精微,去短集长,综罗百代。是南宋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大敎育家。自元、明、淸以来,一般人称为朱子而不名,受人之尊崇,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自幼聪明颖悟,父亲韦斋公,以名晋士出身,力持淸议,故为奸相秦桧所排挤,无奈弃官归隐敎子。晦庵十八岁考上晋士,从此宦海浮沉,政治生涯,不甚得意。时人称其安贫乐道

  • 文章詠歷史人物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周冠華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乐毅 朱熹 杜牧 周敦颐 秋瑾

    乐毅势如破竹下齐城,才略纵横善用兵;叹惜嗣王听谗谤,功亏一篑败垂城。杜牧诗画文皆妙,心痕杂酒痕。疏狂非本性,悃款铸贞魂。咏史摅宏识,忧时有罪言。谈兵豪气在,匡济志长存。周敦颐宋朝理学开山祖,霁月光风品诣高;主象阐幽明奥窔,义精文质晦翁褒。朱熹致知力行寸心诚,洙泗微言集大成;圣学功深传道统,文公德叶耀长庚。秋瑾浙水钟灵秀,蛾眉举世钦。笔锋寒虏胆,剑气作龙吟。碧血千秋壮,丹忱万古心。遗篇光国史,读罢泪沾巾!

  • 文章石破天驚識吉甫(二)李辰冬的《詩經通釋》、《詩經研究》、《詩經研究方法論》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黃國彬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 通释 朱熹 读后感

    之妄、明人之凿[1],不过许多问题,他仍不能解答。到了李辰冬先生的《诗经通释》,《诗经》二千多年的翳障才全被扫淸,千百年来的问题诗篇才有了明确合理的诠释。在《诗经》硏究史上,如果郑玄、朱熹是牛顿,马瑞辰和姚际恒是普朗克(Max Planck),那麽,李辰冬就是爱恩斯坦了。二十年来,李先生一直惨澹经营,受尽世人的奚落、排斥、嘲讽,基金会的衮衮诸公看了他的新论,更吓得马上停止该会在经济上对李先生的一切支助。[2]因此,李先生的论点,短期内大槪仍不会为一般人接受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