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木偶戏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建掌中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期  作者:施叔青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木偶戏 掌中戏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木偶戏,乃是包括福建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广东手托木偶而言。有关福建掌中木偶的始源,传说起于明朝,福建有一位名叫梁炳麟的秀才(也有人说叫孙巧仁)上京赴考,经过扬州,偕书僮在梦化宫借宿。当晚梦见福、禄、寿、麻姑、魁星等众神,在扮仙吟唱,第二天这位秀才在庙里抽了一根签,签是:「三篇文章入朝廷中得三顶甲文魁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当下秀才大悦,以为功名在望。等到考完放榜,却出乎意料之外,榜上无名。落第失意之余,便借玩弄偶人来解闷。后来,这位失意

  • 文章田公元帅与平阳木偶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徐兆格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田都元帅 平阳木偶戏 艺苑奇葩

    据平阳木偶戏有关史料记载,木偶戏源缘唐,兴于宋,流传到平阳民间于宋末。在《梦梁录》、《武林旧事》、《东京梦华》等书裏都有木偶戏的记载。在盛唐时期,木偶艺术主要作为宫中娘娘皇妃及大臣们完赏的艺术。唐玄宗李隆基曾题诗形象地展现木偶戏的强烈感染:「刻木千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唐杜佑《通典》裏也讲到木偶戏的盛行。到了南宋时,《武林旧事》即提到杭州木偶艺人王宗喜、王森都等民间艺人。在距临安城二十裏处的铁板桥头,兴起了传授木偶

  • 文章盈盈衢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勞乃強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杨侯祠 木偶戏 杨炯 人物生平

    古建筑构成,青砖高墙,粗柱大梁,气势颇壮。只是除中间一组得以修复外,其余唯剩残墙。墙身斑驳支离,墙内墙外荒草凄迷,沧桑满目。杨炯的禅龛位于祠堂的北端,供著杨炯及其夫人、卫士等塑像。塑像是重修的,大概出于俗匠之手,水准并不高。但是红烛高烧,供品罗列,香火很是兴旺。祠堂的进口处是一座戏台,正在演木偶戏娱神,唱腔是婺剧中的高腔一类,声调高亢激越。剧目我不熟悉,看上去似乎是清官戏一类。纪念杨炯,当然应该演「清官戏」。但仔细琢磨,我又觉得用「清官」来标榜杨炯犹不尽然

  • 文章无锡木偶戏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无锡 木偶戏 山东 西游记

    故鄕新年的木偶戏,也是小孩子们的恩物,不论城鄕都有。演木偶戏的人,他们的服装打扮都和耍猴戏的人一样,头戴皮帽,身穿羊皮长袄或棉大褂,连钮扣也不扣上,只在腰间束一条带子,足上穿着芦花草鞋,挑着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包裹,一头是一只圆箱笼。一到人家的墙脚屋边,就停下来,把「戏台」靠在墙上,用挑担子的那枝竹扁担撑住,这只戏台中间是空的,约有两尺见方,六尺多高,下面用靑布围着,一个人立在中间,外面可以看不出来。这个人用一只脚立着,一只脚敲着锣鼓,两只手套着木偶表演

  • 文章故鄕囘忆新年景色之一——木偶戏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木偶戏 新年 山东土腔 故乡 往事回忆

    故鄕新年的木偶戏,也是小孩子们的恩物。不论城鄕都有。演木偶戏的人,他们的服装打扮都和耎猴戏的人一样,头戴皮帽,身穿羊皮长袄或棉大褂,连钮扣也不扣上,只在腰间束一条带子,足上穿着芦花草鞋,挑着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包里,一头是一只圆箱笼。一到人家的墙角屋边,就停下来,把「戏台」靠在墙上,用挑担子的那枝竹扁担撑住,这只戏台中间是空的,约有两尺见方,六尺多高,下面用靑布围着,一个人立在中间,外面可以看不出来。这个人用一只脚立着,一只脚敲锣打鼓,两只手套着木偶表演

  • 文章故鄉拾穗(二七)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收成 木偶戏 盂兰盆 稻米 拾穗

    「早稻立秋時熟,晚稻立冬時熟,」這是辭源上的記載,這一記載,不問是全國任何地區,連包括臺、粤、閩、浙年產兩季稻子在內之各省,在時間上講均不可能,蓋從立秋至立冬,中間尙隔有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五個節令,每一節令相隔爲十五日,計共需九十日之久,爲時三月,這是絕不可能的,且立秋之來臨有早在農曆六月二十日左右者,有遲至八月中旬者,如說早稻之成熟時間在八月中旬,則爲時已晚,但說在六月二十日左右卽成熟,則又爲時過早了些。再以立冬言,有早在農曆九月中者,亦有...

  • 文章南國牡丹 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汉剧 传统文化 民间传统 木偶戏 演出活动

    和演出奖。汉剧业余活动,如今更是遍布大埔城乡,全县拥有十多个业余汉剧团(个人)。还出现不少「汉剧世家」。逢年过节,排演丰富多彩的汉剧,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埔民间传统的以汉剧唱腔为主体的「木偶戏」五十年代如枯木逢春也获得了新生。一九五一年冬成立「大埔线剧队」,一九五六年参加汕头专区木偶,皮影观摩汇演《花子进城》、《水淹金山寺》等,获优秀演出奖。随后改称为「地方国营新星线剧团」,八十年代改为「大埔县木偶剧团」。该团在中国戏剧协会广东分会会员,著名艺人童宇东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7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4-02-10
    关键字: 新年 木偶戏 春市图 木头人戏 扁担 小戏台

    四〇、新年木偶戏(上)前几年我同几位年靑朋友到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参观,看到淸代丁观鹏所绘横幅「春市图」,在画中最后一段,画有一具蓝色方形像似站柜一样的东西,竖立在一家住户门前的空地山石旁,顶端有一白色方形的斜盖,盖下右上端有一方形侧面开口,内有小红色支柱,在柱后又画有小人,在这蓝色方形的两侧,又画有老少廿余人,在住户的门口,亦画着大小七人正欲出门的样子,这是画的什么?年靑朋友们,大多看不懂。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看到,也不解画的何事,曾问到大学士纪晓岚,纪

  • 文章家鄉的皮影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1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皮影戏 皮影戏制作 木偶戏 布袋戏 灯艺音乐

    家鄕(山西省靈石縣)的皮影戯,一般稱作「燈藝」,顧名思義,係藉著燈光之照映於幕上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所以謂之燈藝。或謂「皮猴子」,蓋因此種燈藝經常演出「西遊記」,而西遊記中以孫悟空表現的機會最多,且多以猴形出現,所以俗謂皮猴子,蓋以孫猴子而槪括之也。其實我家鄕的燈藝,除了演西遊記外,常演的戯碼有:封神榜、水滸傳、西廂記、白蛇傳等神話,俠義、愛情故事,所以號召力與吸引力非常之大,且演出時都是整本成套的,連續三、四個晚上,只能演出一齣戯,使觀衆欲罷不能,今天看...

  • 文章客家大埔木偶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客家文化 木偶戏 音乐曲调 地方特色

    大埔木偶戏既继承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古风,又创造了浓厚客家地方特色的舞台表演艺术。在粤东侨乡客家地区大埔县广泛流传着一种唱汉乐的木偶戏,又名傀儡戏。它是中国古老的中原汉族戏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广东汉戏一样,相传始于中州即今河南一带及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后经福建上杭,再传入大埔,曾称为“外江木偶戏”。流行于粤东潮汕及客家地区,闽西、闽南一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客家大埔木偶戏既继承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古风,又创造了浓厚的客家地方特色的舞台表演艺术。木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