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族人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建始收族行——翻山越岭探族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6期  作者:錢之文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族人 建始縣

    今一九九四年七月,突然接到一封由建始县钱家林老先生托带的信,敍述他们的祖先原住在荆州府江陵县白马寺,自十四世祖钱开元迁到巴东县后,代代繁衍,早已分支建始县花坪区金盆鄕金盆村等地。信上并正确列出了我们沿港钱氏字派:思朝玉正,良人上开,必世宏大,邦家之才,孝友忠厚……盼望我们回信。江陵县吴桥村沿港(今名钱家湾)钱氏,自钱开元的开字派,至现在已出生的友字派,计历十一代,如以二十五岁为一代,则已经历了两百多年。这封由天外捎来的喜讯,竟将濶别了两个多世纪的沿港族人

  • 文章嘉澤趙氏新修家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7期  出版时间:2006-03-15
    关键字: 赵氏 宗谱 修谱 后裔 族人

    从《毗陵观庄赵氏宗谱》等资料中考证得知,观庄村赵氏族人是宋太祖赵匡胤长子魏王赵德昭的后裔第十六世赵叔珍,他在五二五年前迁到观庄村,生有七个儿子,从此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演进,赵德昭后裔分别迁徙分布到武进横林、村前、嘉泽及金坛等地。旧家谱修编至今有五十多年未续修,此次重修家谱,采取新老结合的办法,实行男女平等,凡属观庄村本族赵氏子孙,不论男女同等修入家谱,记载入册。据悉,目前这支赵德昭后人有二五〇〇多人。

  • 文章畬鄉祭祖習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族人 祭祖 风土习俗 祭祀活动

    泰和 聂志刚畬族人祖先为避战乱和灾荒,从中原客居江南,一般居住在「离天三尺三」的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交通闭塞之地。他们崇拜祖先,民风敦厚,遇到灾难往往求助于祖宗保佑,久而久之,便成了畬族人的心态,多种形式的祭祀也应运而生。形成代代相传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祭祖会。同姓的畬族宗亲都走拢来祭祀盘瓠王(俗称狗头王),厅堂正中悬挂著彩色祖宗图像三十二幅,在祭祖会上要演唱祭祖歌。比如《盘古歌》、《封金山》、《高皇歌》等,祭祖后,将丰盛的祭品加工,合族人在一起聚餐

  • 文章崇情遠緒念水源之血濃 祖德流芳綿瓜瓞於客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公祭大典 祭祖 族人 庆典盛况

    尋根謁祖故土情福建寧化石壁客家公祠落成世界客屬祭祖暨公祭母親河及客家之路慶典盛況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寧化石壁客家公祠落成及世界客屬祭祖大典。六萬人參加盛會。姚美良先生榮膺主祭。公祭客家之路大典。公祭母親河—汀江。

  • 文章「紅頭阿三」的由來

    来源期刊:《浦東》 第61期  作者:章志澄 出版时间:1990-06-15
    关键字: 租借 印度 锡克族人 红头巾 巡捕

    英国依据一八四二年之江宁条约,据上海为租界,设工部局作为英国统治租界之最高行政官署。一八八六年首度自印度引进锡克族乙批充任巡捕。印度境内人种复杂,平均身高略逊国人,惟独锡克族人躯体壮硕高大,民风骠悍。锡克族男子不分老幼皆头纒各色头巾。今既穿上巡捕制服,为求整齐划一,英人下令头巾一律指定为暗红色,嗣后虽改为土黄色,国人仍习称为红头阿三。凡服过兵役者皆知部队集合时,値星官开口第一句话必定是「大家注意」,然后再发立正、看齐、报数等口令。在英美等国则以

  • 文章漫谈汪氏族人发祥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汪敏毅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姓氏探源 汪氏族人 历史发展

    汪氏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姓氏,并以皖、黟最多,有十姓九汪的美誉。西周初年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山(浙江)东海,一说在广东翁源县东,以邑为姓翁,又据《六桂堂》报刊,宋初福建泉州有翁干度,四子分姓为洪、江、方、龚、翁、汪兄弟同列进士,地位显贵,史有「六桂联芳」之美誉。前述汪氏各支派族人,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各地的汪氏为北派;居住在福建、江西、广东各地的汪姓为南派。东汉末年,有汪氏三十一世祖汪文和公,为会稽令(浙江衢县)后迁安徽休宁,被封为淮安侯(江苏淮安

  • 文章横山桥西崦杨氏族人集资三〇〇万元人民币复建杨氏宗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1期  出版时间:2015-05-25
    关键字: 横山桥 西崦 杨氏族人 集资 杨氏宗祠

    武进区横山桥鎭西崦社区杨氏族人修复一处文物古迹——杨氏园林,并在园林以南复建了占地面积一五〇〇平方米的杨氏宗祠。此次修复的杨氏园林中,有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祭祀亭。该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为西崦杨氏宗族祭祀始祖长茜公祭祠墓庐所在地,由青石筑成,占地六平方米,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处士始迁西崦茜公墓祭庐,通族敬立」,保存基本完好,二〇〇七年曾进行修复,二〇一一年被列为常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侧有一株三〇〇余年树龄

  • 文章湖北黄陂东乡蔡氏续修宗谱告全体族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2期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湖北黄陂 东乡才是续修宗谱 告全体族人书

    墩,迁至湖北黄陂县东鄕古傅家港(今梅蔡河)之东的大屋畈定居,历经二十多世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拥有六、七万人口的巨族。六百多年来,蔡氏列祖列宗英才辈出,圣贤满堂,创造了灿烂的宗族文明。后代子孙中,大部分环里而居,一部分远迁全国各地,更有不少族人旅居东南亚和欧美,可以说,蔡氏子孙遍布天下。民国十年(1921年),蔡氏家族续修过一次宗谱,到今天,已过了七十七年。生活在现代的族人,绝大部分在宗谱上无有记载,因此重新修谱已刻不容缓。民国十年的老谱,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

  • 文章南疆大島——海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華振之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海南岛 五指山 苏东坡 黎族人 物产习俗

    五峯如指翠相連,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雨餘玉笋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明·邱濬:詠五指山。

  • 文章月湄池彭城人——劉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董順隆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刘姓族人 月湄池出处 功能用途 渊源趣闻 村落建筑格局

    注:社头乡团圆堂刘姓族人聚落栉比鳞次)彰化县社头乡湳雅村刘姓族人,三百年来,祖祠团圆堂两侧兴建住宅,越建越多,密密麻麻的,形成南北十三道护龙,而且前后有三层,总面积达二点三公顷,加上团圆堂前面有古时高中功名用的旗座,及一口形状犹如半弦月、眉毛的大池塘,气派十足,也充满传奇,吸引专家学者来研究,民众来拍照,这是彭城芳山堂的一支。刘姓族人团圆堂在山脚路与新雅路交叉口,面向西,前面池塘因形状得名,就叫「月眉池」,占地二分多,为了这口池塘,当地俗名被称为「月眉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