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传说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瀋陽沙嶺鎭無字天書神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王元良 出版时间:1979-05-01
    关键字: 沈阳 沙岭镇 无字天书 神话 故乡传说

    打架,据传说这是龙虎相斗之地,一定出皇帝,这位农夫临死时,嘱咐儿子,要薄薄的棺材,千万不要穿衣服,要葬地下一丈深!他女儿来奔丧,看到父亲临死不穿衣服,大哭大閙,非叫他哥哥,给穿一条裤子不可。按我家鄕穿裤子,要绑裤带,儿子就把父亲尸体葬埋这龙虎相斗之地。他儿子就生个孩子,天庭饱满,地额方圆,龙眉凤目,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他家养一条白狗,天天上房上对北方大叫,忽然他家来了一个客人,对主人说:「狗上房,当家的上床不吉利。」主人怕上床,就把狗打死了!这时淸朝皇帝

  • 文章松江民间传说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10期  作者:夏春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故乡传说 定风珠 四鳃鲈 吕洞宾

    方塔顶上的定风珠松江城里的兴圣敎寺塔,俗称方塔,那是大名鼎鼎的我国七十二古塔之一。方塔顶上还有一颗「定风宝珠」的传说,你们可听说过?方塔高约十四丈有余,折公制四二·五米。据说为了不被大风吹倒,在造塔尖的时候,把一颗定风珠,安放铜葫芦的顶尖上。这颗定风珠成年累月吸收日月精华,起了质的变化。一到夜里,会变成一只大蜘蛛,往下吐丝,然后随丝下去白相。有一天,一位江西老表叫刁五伯的在方塔底下走过,当走近顺兴香舖,突然眼前一亮,定神一看,在香舖的招牌上,发现宝物

  • 文章故鄕故事 沈龍遇陽山莫老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4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故乡传说 莫天佑 人物事迹

    陽山莫老虎就是莫天佑殘忍嗜殺,每當他外出的時候,地方百姓都要逃避,不敢給他看見。一天,天佑帶着許多衞兵出來巡邏,有一年約八、九歲的兒童名叫沈龍,揹着書包上學去,誤冲了他的隊伍,給兵士抓住了,天佑看他是一個學童,便問他:「你能對對嗎?」沈龍說:「能」。天佑說「好!那麼我來考考你,人家都稱我『至勇至剛,能文能武,無上將軍,』你能對得出這十二個字來,便有賞,對不出來,砍你的頭。」沈龍毫不畏懼,不加思索,慫容地對着說:「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音菩薩」。天佑聽了大...

  • 文章记忆中有关故鄕古蹟的几则传说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趙孝光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故乡古迹 传说 赵匡胤

    少年从军离家,三十多年来,虽然走了不少比故鄕繁华,富足,风景优美的地方,但仍抹不掉我对故鄕的怀念。近来年事稍增,思鄕之情较前更浓,常常回忆童年在家鄕读书时代的往事,如在昨日。谨记有关故鄕古蹟中传说的故事四则,以舒思鄕之怀,或亦可有助我鄕长们对故鄕之回忆耳。一、萧何追韩信由故鄕寳鸡入秦岭南行,在南郑以北,褒城县境内,有一名为「马道驿」的小街,街之北口山涧上有一座鉄索桥,桥右立一石碑,碑之正面刻着”「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背面刻有”寒溪夜涨“四字。相传当初

  • 文章臘八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5期  作者:繡佛齋主  出版时间:1986-01-20
    关键字: 腊八粥 民间传说 故乡习俗

    了,粥里要放大栗、白菓、莲子、白扁豆之类许多贵重食品做佐料,比吃荤菜要花费更多。据传说,过去无锡华藏寺里有位老和尙,他每天把烧饭和尙倒在阴沟里的残饭屑,一粒粒拾起来晒乾,积到十二月初八,煮成腊八粥,给全寺的和尙吃,他说,他这样做,不但勿暴殄天物,也是体念农夫种田,粒粒皆辛苦之意,亦是出家人修成眞果之一道。那位老和尙圆寂之后,被跌坐盖在荷花缸里,数年后,并不腐化而变成了木乃伊,各寺僧众就把他从缸里起出来装金,称为活佛,供奉在寺中。大陆陷匪以前,每年阴历四月

  • 文章求雨得雨——憶四十年前在家鄉親自參與求雨經過情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求雨经过 相关传说

    牛向明,山西省長子縣人,財務學校財務科畢業,財政金融及會計師特考及格,曾任空軍總部主計署副署長,於七十六年退役,現執業會計師業務。

  • 文章故乡风物——岁时节令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玉璽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节日习俗 相关传说

    香包——孩子们带红色三角布包,内盛种种香料,也可说可以避邪。六月三伏日(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终伏)。曝晒书籍衣物——读书人在此时间,要把书籍在太阳下曝晒,以防虫蛀。一般家庭也把衣物照样晒一下太阳,防止潮湿与蠧蚀。又传说伏中不能剃发,恐有父母之丧,但多数人已不忌讳。七月初七日——七夕乞巧——相传七月七日之夜,牛郞织女二星相会。织女对织布缝纫特别精巧,所以民间称她为巧娘娘。妇女儿童,在过了七月初一,就把七种豆麦,种在盆中生芽,名为七

  • 文章黛色「萬年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鄭小江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家乡风貌 万年桥 史籍传说 故乡

    万年桥,但见桥身、桥面剥蚀得十分厉害。每孔桥墩的部份皆突出一石,雕刻成「滴水兽」状,面目狰狞,古人以之为守护桥的神兽。其中有一孔,在六十年代,因航行之需而炸塌,近五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加之修筑水库,而使其沈入水底,「万年桥」给人以岁月飞逝的苍凉感。我站在桥面上,弯腰仔细观看砌桥的巨大麻石,据史籍和传说言,大部分石料,运自遥远的地方,石与石之间,充入糯米与石灰的混合物,坚固异常。取一块,敲一敲,尤如磬石,很难使之碎裂。恍惚间我看到母亲穿着白色对襟的学生服,斜别著

  • 文章端節在浦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5期  作者:陳長坤 出版时间:1970-06-15
    关键字: 端午佳节 故乡节俗 历史传说 端午饮食

    端陽節亦稱菖蒲節,又名端午節。嘗考此一節日由來,始見於大戴禮記,謂爲夏令小正之紀,以五月五日爲陽極之始,同於夏至,所以叫端陽,而浦江一帶則稱端午。由於端節是個實實在在的人節,它旣不同於春冬兩節,着重在祭鬼祀神;更不同於中秋,僅注意人們官能上的享受;它是特別注意在夏令衞生袪邪避毒的各種措施上。所以一到端節,在浦江各家門前,首先要懸挿艾與菖蒲。按艾屬菊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梗粗如箸,葉互生,卵形,羽狀分裂,背面叢生白毛;菖蒲生溪澗之中,葉亦高二三尺...

  • 文章浦東瑣談

    来源期刊:《浦東》 第2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5-08-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传说故事 杰出成就 浦东地名

    身爲浦東人,應知浦東事,可惜離鄕二十多年,不用說在臺長大的小一輩茫無所知,就是土生土長的老浦東,故鄕的印象,也已模糊,同鄕會發行季刊,當可啓發不少鄕思,在此我想提出這一個「浦東瑣談」的題目,希望各位鄕長,都能打開記憶之窗,多寫一點浦東鱗爪,助長大家對于故鄕的瞭解。現在我先扯上幾段,作爲抛磚引玉。其中或有記憶錯誤,尙請指正。「浦東」並不全在黃浦之東浦東當然是指黃浦江之東,可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浦東地區,包括川沙、南匯、奉賢、金山四個整縣,加上松江和上海市、縣的...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