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追忆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所知道的武康和莫干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武康 莫干山 抗战追忆 武康往事

    武康乃杭州府属的三等小县,人不稠、地不广,亦乏名产,与杭县的塘栖及德淸、安吉、临安等县相邻,有京杭国道贯穿全境;且有莫干山之胜,令人向往。抗战胜利之初,武康县长张洪仁学长由瑶坞推进到县城—仅存一片瓦砾之废墟。战时日军,初有九十八师的攻入城中,后来每次反攻,武康县总是目标,到三十年,日军因抽调兵力撤退,索性放弃京杭国道的小据点,而付之一炬,澈底烧毁全城,造成了严重灾害。抗战胜利之期,笔者归返杭州故鄕,得与家人团聚,我的长官—浙江省社会处主任秘书钟家洲推介

  • 文章粤北防御战役——抗战从军追忆之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張鵬揚  出版时间:1987-09-20
    关键字: 粵北 抗戰 追憶 嶺南

    江边上。在入粤之前,大家受传闻之误,对广东人都存有戒心,但是住了几天之后,发现当地商民对我们这些外省佬,并没有另眼相看。二、日本飞机轰炸及烧夷抗战军兴以来,日机轰炸已是日常惯事。到了乐昌之后才知道此地的空袭是特别讨厌。每天都有警报,二天中来几次轰炸。火车站上的建筑物全部炸光,铁路人员的票房、办公室、行李房、餐厅、宿舍,全部是竹棚,我们进驻乐昌一星期之后,望繁华的东大路商店数百家,被日机一场大轰炸、投烧夷弹,把大路商店全部烧光,那种惨无人道的暴行,简直失了人性,另有

  • 文章抗战从军追忆之一南浔线大会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張鵬揚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抗戰 追憶 南潯線大會戰

    ⒈初入兵站余自二十六年底在洛阳获入于「洛阳补充兵训练处所属军官大队第四中队(学员班) ,从那时起,即献身于军旅,二十七年五月,河南省政府保安处成立保安团,余被调派为保三团团部仝上尉书记(乃军属也)不久,开封失守,部队西撤,余随同国军部之军需副官等一行七人,到武汉,当时武汉三鎭是全国军政中心。六月,余投效于「武汉衞戍区兵站总监部」奉派为第七分站中尉站员。此为余服役于后勤业务之开始(以至抗战结束,未离开后勤)。旋即于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随着七分站乘车开往

  • 文章我参加南宁受降典礼——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追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劉凌雲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抗战受降典礼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追忆

    游击支队司令武元甲。流光易逝,弹指之间,抗战胜利已五十个年头。回忆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有三件事至今不忘,影响尔后历史,缕述于后,以为史学家之参考。第二方面军受降区中,情形特殊者为香港。香港原在中国战区范围内,盟军总部最初亦规定由中国战区受降。但因英国坚决反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偏袒英国,致改由英国海军少将哈考脱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日本投降。九月十六日,在香港举行受降典礼,仍由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呈递降书。我国派罗卓英将军参加典礼。同时,并将已到香港、九龙

  • 文章難忘的囘憶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7期  作者:陳嘉猷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贵州政教工作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前言贵州是我的第二故鄕。自民国三十年三月至三十六年三月,我在贵州从事政敎工作六年,安然度过艰困的抗战岁月。近五十年来,就我而言,不仅有难忘的地,也有难忘的事、难忘的人、及难忘的情。承「贵州文献」总编辑王委员华中兄约稿,我极乐意追忆往事。今不计工拙,信笔涂抹以应,疏漏缪误之处,尙祈贤达有以指正。患病留筑与黔结缘话由民国三十年初谈起,江苏省政府遭日寇袭击,弃守东台、兴化,而退居严庄。我刚由省训练团第一期结业,即留团服务,跟随省府播迁。我们三十余位无法

  • 文章懷念廖將軍祖述學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廖祖述 宣传抗战 人物事略 往事追忆

    瑞金 杨荣昌廖中将祖述先生,与笔者是江西省立南昌一中同班同学,当年学校三迁江西广昌县驿前鄕、白水鎭。高三时他转学国立十三中学。就读中央大学时,响应「十万青年从军运动」。简记数事,俾资怀念。其一:抗日军兴,母校三迁,时在民国二十八年,同进一中同班甲组。在校他读书用功,「手不释卷」,常于课后或假日,熟背「古文观止」于后山丛林;同学皆尊称「孔夫子」。当年学校有学生自治会组织活动,笔者主其事,尝宣传抗战,走访民间,创设民众补习班多所,廖学长也参加夜间补习班讲课

  • 文章憶母親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悟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往事纪实 追忆母亲 抗战时期

    先母姓李,諱玉桃。生於公元一九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庚戌十一月二十一日)歿於公元一九八四年八月八日。(甲子歲七月十二日)享年七十有五。一九二六年,農曆九月來歸,翌年(丁卯)農曆九月十八日,生年五,(取結婚後一年又五日之意,曾祖父於我彌月賜名年五)越三年,生長妹荷香。又二年,生次妹秀蘭。爾後所生子女尙多,而撫育成人者,有三妹香蘭,幼弟良良,共二男三女。先母出身於書香望族,父李光魁,(號梅軒)係前淸拔貢,謙和好施,擅書畫,通經史,能詩能文,居臨汾縣平山之...

  • 文章追念豐縣唯一黃埔一期陸軍中將王敬久將軍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趙靖東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王敬久将军 英勇抗战事迹 追思哀悼

    王敬久將軍號又平,是豐縣唯一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的陸軍中將。豐縣人爲感念他在豐縣肅清土匪的盛德豐功,爲表示敬恭,咸以又公稱之。有關又公軼事,在豐縣文獻第八、第十二、第十五等期,早有詳細記載,毋容在下贅述。余生也晩,有關又公之嘉言懿行,早歲僅從長輩閒談中偶有聽聞,幼年時期,空存仰慕之情難親渠範。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五月,余在嘉義服役,忝列軍長羅揚鞭將軍慕賓,始獲親炙又公風範。嘉義五月間的天氣,其炎熱難耐,幾近故鄉農曆六月光景。一天上午我在辦公室處理完公務...

  • 文章在泰和城三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歐陽克沛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泰和城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学校教育 就学生活

    泰和 欧阳克沛民国卅五年秋,原在新赣中学,就读初三,差一个学期毕业的我,因抗战胜利,该校复员上海,撤离蜀口洲,不得已,须转入他校继读。由于家穷,不敢跳班,直接报考高中,生怕中途,无法升学时,而连一张初中毕业文凭也没有,影响日后发展。因而祈能找到一所允准借读学校,以完成初中阶段。抗战时期,由于省府驻泰,许多学校也迁入泰和。据粗估计,有卅五所以上,如:国立中正大学、省立工专、医专、南昌一二中、私立心远、鸿声、新赣……等都是,可谓泰和文风最盛时期。然因抗战

  • 文章我的父親張季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張士基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张季鸾 缅怀追忆 抗战时期 人物事略 个人品行

    最近为纪念先父张季鸾百年诞辰,海内外诸前辈盛情命笔,纷纷发表评论纪念文章。为感谢各方面对先父张季鸾的怀念表彰,兹回忆先父张季鸾一些往事,借「联副」发表,权作给海内外诸前辈、亲友们的一封感谢信。一九三七年阴历五月,我诞生在上海中德医院,各界亲朋为祝贺父亲老年得子,贺礼贺电,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不久「八一三」事变,暴日侵沪,拉开了神圣抗战的序幕。上海租界时局紧张,我的满月喜宴后,家母陈孝侠面对赠送颇丰的贺礼,金饰财物,征询父亲如何处理存放。父亲看着礼单,从容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