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打场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郷莊稼人的幾項絶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农耕 耙地 摇漏 打场

    的摇漏快慢,以及摇漏者和牲口行进的节奏配合等,都曾受过指点,但一幌四十余年都已不复记忆了。打场:「打场」就是把收割下来的麦、谷、高粱等,弄到场地晒亁,然后脱穗去皮,入仓储存。这里面有两项工作,也是专门技术,没有经验的人是做不到的。其一就是「碾场」,乃是用一头牲口拉着石滚,碾场人站在中间,在所晒的麦、谷、高粱等上面,来囘绕圈的碾,直至完全脱了穗而后已,但如何始能一粒不賸,如何才能没有破损。这就要看碾场人的工夫火候了。其次是「扬场」,目的在使皮糠灰土与粮食分开

  • 文章牛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牛歌 耕地歌 耙地歌 打场

    振奋人心的「牛歌」。农业学大寨时期,我们生产队有两位秃头爷,还开展过「牛歌」赛。比赛的项目是比音高,比音长,比抑扬顿挫;其他犁手也加入了「牛歌」角逐。田野里「歌」声四起,充满了乐趣和生机。我们几位欣赏者就评论谁「唱」得好。当然,评选的结果当然是秃三爷方应洪了。后来,我拜秃三爷为师,跟他学,可怎么也学不会。「牛歌」也有考究(我们家鄕人俗称「打嘞嘞」)。单从种类上分:有耕地歌、耙地歌、下田歌、收工歌、打场歌……就连要准备休息时也有歌。牛在劳作时,人们大多用「歌声」来

  • 文章柴扉水墨繪郷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柴扉 水墨绘乡情 “回娘家” “纺织图” 打场 怀念故乡 “双禽嬉梅图” 体现心境

    的一大特色,尤其故鄕点滴,他记得是那麽纯熟,每幅画意都洋溢着无尽的幽默和谐与风趣;而使曾身历其境的人,倍感亲切,甚于喜极而泣,令人感动的犹如即将筹备展出的如:「囘娘家、拜寿、赶脚驴、纺织图、含饴弄孙、挖耳朵、捶臂、揑脚、纳凉、剔壳苗、碾米、打场………」其意味之隽永,不难臆测到他对故鄕的眷恋和怀念的程度!同时对欣赏者的同鄕们,仿佛値身于鄕村朴实无华之境,大可聊慰鄕思。据说他正在向高雄某艺廊交涉,打算擧办个展,届时料必轰动。最后详读他刚完成的一幅横批「双禽嬉梅图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