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山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平山的奇趣与传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7期  作者:倪水汶 出版时间:2000-08-10
    关键字:平山 棋盘岩 爵溪 传说

    平山位于曾号「中国鄕鎭之星」的象山县爵溪鎭境,大燕山海塘西侧,距离爵溪城区二·五公里,西连牛丈岙村。听人说,山多卵形巨石,大者如三层楼房,小者也有黄牯牛大。在藤蔓掩蔽下,叠床架屋般,十分奇特,简直如入大小迷宫,奇趣无穷,大有观赏价値。又听说,丹城步行街十二生肖雕塑园内题刻「弦歌承平」、「独占鳌头」的二座巖石,就是从甸平山挖去的。东谷湖和其它地方也仿效,把那里的奇巖搬运去作点缀风景之用。查阅民国《象山县志》和新编的《爵溪鎭志》载称:「甸平山,山顶宽平寥廓

  • 文章贺新郞(登太平山即事感赋)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6期  作者:陳天錫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诗词 游玩 太平山 感怀

    峻嶺黃梅灼。邀良朋題糕挈榼。尋幽行樂。欲效鵬鲲化身去,細看翠巖誰削。抬望眼樹摇鳴鶴。此景君曾知也否,宿願堪酬莫嗟飄泊。邁大步、踏春脚。樓台多少連雲閣。感人生如萍無寄。寒烟淡薄。碧海蒼茫情蕩漾。囘首長空日爍。車水馬龍摩天約。與我趁時來。觸目千般。浪滾魚龍躍。心曠達、酒同酌。

  • 文章扬州平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6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6-02-20
    关键字: 欧阳修 扬州 平山 大明寺 鉴真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继韩魏公守扬州,建平山堂于蜀冈之上,并手植杨柳,其寄魏公书云:「平山堂占胜蜀冈,一目千里。」其后一年他移知颖州。仁宗嘉祐元年,刘元甫出守扬州,与初建平山堂已相隔九年,他作「朝中措」词送刘云:「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九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记取衰翁。」刘元甫名敞,宋史有传,记其博学能文,「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询,对其使挥毫,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故词中云文章太守,推崇之

  • 文章惠水歷史上一次最大的抗暴鬥爭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6期  作者:韋漢鴻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猱平山记》 布依族 惠水县 《洛平山记》 抗暴斗争

    作者:韋漢鴻,貴州省惠水人。畢業於貴州師大,從敎多年,後連任四屆縣政協副主席,主編惠水《文史資料》多年,與縣旅台同分創辦台惠聯誼學校,荐任副董事長。《中國韋氏通書》顧問,《惠水布依》主編。

  • 文章先大父平山老人行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1991-09-20
    关键字: 平山老人 弃农从儒 急公好义 志匡国家

    懋杰一生进德修业,服务桑梓,受先大父影响最深;而以身许国,生死以之,尤得之于先大父之教诲。惟懋杰不肖,虽有燕翼诒谋,而未能绳其祖武;致令先人长德不彰,继志期勉未遂。午夜思之,辄感愧赧滋甚!今先大父逝世已近五十年,犹攀慕于海峤之上;追怀祖德,益增忉怛。因书先大父行状,用志不忘,并资惕厉焉。先大父讳瑞龄,字辑五,晚号平山老人,淸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岁次丁已、十一月十二日生于鲁省黄县魏家村。考讳文增,娶苗氏,生子二,早殁,继娶尙氏,亦生二子,先大父其季也。世

  • 文章登香港太平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太平山 香港 故国山河

    一暮雲散盡賸殘煙,北望中原路幾千?一笑欣然登絕嶺,萬般無奈問蒼天,青山不解興亡事,白首空悲歲月遷,手拍欄干鄉夢遠,嗟余未了五湖緣。二飄飄身在白雲中,極目香江夕照紅,漠漠知非三月雨,蕭蕭疑是九秋風,仲宣作賦偏多感,子美懷鄉意未窮,試問滄桑經幾度?故山無恙古今同。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3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3-06-10
    关键字: 皂角 芦柴灰 自来水 平山 休闲娱乐

    老办法大多人们已忘怀了。吾人在以大陆撤退前,已知江北有天然气生产之可能,地质学上早有报导。今知扬州西山已有开发。将来吾人光复大陆河山时,自可采用新法不再靠江柴为能源,并可如在台北一样的将天然气引导到每一人家。再配合自来水的设施,俾家鄕父老兄弟均可一享如在台北的生活品质,信为大家之所愿也。(二十二)当年的爬山今日在台擧国提倡运动,由强身而强国,已成风气,对社会、对国家、关系极大。近者市区之内有公园,远者登山渉水,有若干名胜。扬州境内无名山,所谓平山堂及城西

  • 文章秋夜話揚州㊄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6期  作者:喬鵬書 出版时间:1982-04-10
    关键字: 秋夜 舟子 五亭桥 平山 瘦西湖 大明寺

    忽然看见石桥横水,舟子吿诉我,这便是五亭桥。上去看,两亭已圯,仅余三亭,五亭桥下附近,为法海寺,元至元年间建,淸康熙帝临幸,改名莲性寺,民间仍叫做法海寺。厅前有公孙树二、拟云系唐以前物。法海寺近旁,有喇嘛塔,塔无层级,无窗户,上如锥,下如罇。淸乾隆帝南巡时,扬州盐商奉承意旨,费银二十万两,以一夜之力造成。瘦西湖的湖尾,紧接着平山堂,平山堂背峙蜀冈,宋庆历八年,欧阳修守扬州时,就大明寺坤隅所建。登堂遥望。过江诸山皆拱揖槛前与堂平,故名。凡五楹,南向。后为

  • 文章石濤與揚州(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4-12-20
    关键字: 石涛 扬州 画家 革命家 “反清复明” 平山

    今藏在台王壮为处,寓昙花庵路北。方外名画师莲溪、佛迷,皆寓昙花庵内。以上诸画师所寓遗址,负翁皆曾亲往考察,多有遗迹可寻。这许多名画师环绕昙花庵之原因,定为便于取此天然风景为画本。负翁作此肯定,似未过份其辞。而石涛发现此一天然画本,不知是何因缘,因当时多有顾忌,文献不足故也。石涛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年六十七岁,葬于扬州平山,史无记载。负翁 先考妣之墓。在平山后,地名蔡家山。墓前一溪,溪之南为平山之北,即蜀冈之北。溪中冬令水涸,可通行人。负翁于某年冬令祭墓归时

  • 文章魚兒山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李元烈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张家口 太平山 鱼儿山 历史典故

    先祖质臣公雨后观山有感诗中云:「每当雨后观山色,最爱东西两太平。」其时,欧战方殷,内乱未已,老人企望和平之意,于焉可见。所谓东西两太平者,即指张家口东太平山及西太平山而言也,寒舍位于张垣上堡明德北街蒙古营外,面对今日之省会警察局,与东太平山远远相望,东太平山,一名鱼儿山,每値天雨,山峯间辄有一白色之物,宛若游鱼,隐约可见,雨霁则杳,以是鄕人呼之为鱼儿山,余甚异之,询诸父老,曰:「所见鱼者,实一片白沙池也,备闻昔年有远方之人,寻宝至此,取鱼眼以去,从此山峦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