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工艺共返回1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以保國寺爲線索的寧波古代史故事四則(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8期  作者:蔡貴三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保国寺 唐朝 改名 工艺

    三、敕賜「保國」——唐皇朝的憂患與滅佛興佛保國寺本稱靈山寺。怎會改名呢?裡頭也有一段歷史可講。封建社會裡,皇帝一般都認爲佛敎對他統治有利,所以「崇佛」是常事;然而也有極少幾個皇帝發覺佛敎對他統治有害,或有自身沉緬於道敎的長生之術,就實行「滅法」。「滅法」一辭,是佛敎徒的話語,即以行政手段強行禁止佛敎。唐朝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武宗皇帝下令:盡拆天下大小佛寺,僧尼悉數還俗。這是一次典型「滅法」事件,古靈山腰的靈山寺自然不能倖免。古靈山腳下有位篤信佛敎的殷...

  • 文章一頭大「水牛」單手輕輕托起來 漫話馳譽國際的福州特產漆器

    来源期刊:《闽聲》 第31期  作者:陳伯勳 出版时间:1969-03-15
    关键字: 漆器 工艺展品 器皿

    脱胎漆器是咱们福州的特产,说起来非同小可。「脱胎」漆器的优点,是轻巧美观,其轻巧程度,使人难以置信。远在民初,德国柏林擧行万国工艺展览会,福州沈绍安漆舖参加盛典,运去一只「脱胎」的大水牛,形貌如生,装在一个大木箱,当运抵柏林时,主持展览会者,对水牛塑制的技巧大加赞赏。他们看水牛的体积如此之庞大,以为很笨重,准备用起重机来把它吊起搬运往会场,可是沈绍安老板却用右手托住牛腹,似乎不费吹灰之力把它擧起,使在场旁观的人,惊奇不置。那次曾获得万国工艺展览会的最优

  • 文章緙絲與刺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那志良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缂丝 刺绣 传统工艺 历史

    缂丝与刺绣,同是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品。但是,一个外来的技术,一个是我国固有的技术;一个是平文织物,用手抚摸,有花纹的地方,与无花纹的地方,是一样厚薄,并无堆厚的现象,一个是在织好的绫绢之上,用针上下的绣,有花纹的地方凸起来,比无花纹的地方厚;一个是画图的正反方向,花纹相同,适宜于做旗子,一个是正面纹饰极美,背面却看不得,丝线交错,不成画面。两者同属丝织工艺品,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我们先谈缂丝:缂丝的「缂」字,写法不同,宋庄绰的鸡肋篇:「定州织刻丝

  • 文章馳名世界的江西瓷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劉愛華 出版时间:1969-06-02
    关键字: 江西 瓷器 工艺特点 中外对比

    瓷器,無疑是承繼陶器的形態,而加以改良,比較更爲美觀、進步的一種日用品。瓷器的出現很早,中國是先進國家,約在一千多年以前,即有瓷器,本省景德鎭的產品尤爲馳名,質脆細潔,技術精良,且富我國傳統的風格,以物敲擊能發出淸脆悅耳的聲音,這是它的特點。裝飾方面,由於向來都用手繪花紋,故很具獨特的地方色彩,例如原始景德產品的繪畫,即與後期的廣彩繪瓷有很顯著的不同,前者是線條柔和細緻,後者是線條剛勁豐盈。各有其美的特點。但不論風格如何,都以白地爲上,如屬優良的瓷質,竟...

  • 文章民間藝術之鄉——象陽木雕、根雕、象牙雕、刻紙、泥塑、竹絲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樓嫣婉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象阳 手工工艺 工艺美术

    象阳,乐清市南部的一个小镇,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民间手工工艺历来比较发达,这与它质朴的民风民俗紧密相关。元代大德《乐清县志·风俗民情》中记载《里社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与众共赏,与民间同乐。》就是形象的反映。早在明末清初,象阳的人民就在祭祀、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中盛行划档龙(或称板凳龙),为乐清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以黄杨木雕、石雕为主,根雕、竹雕、象牙雕、泥塑、竹丝绣帘等几十种品类纷呈、技术精湛的象阳

  • 文章小嶺熊氏的糕㸃印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蕭衛國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小岭熊氏 糕点印模 印版雕刻工艺 传统工艺

    安义 萧卫国江西省安义县乔乐鄕西山岭下有一个熊氏村庄——小岭村,全村有七十一户,三百另四人,其中有部份人掌握著一种特技——糕点印版雕刻。这是供食品厂家制作糕点的一种模具。他们先是将油杂树锯成木板,然后在油杂板上钻眼(钻眼小则几分,大则七、八寸),再就在木眼内雕刻不同的花纹图案,就成了印版。食品厂工人把糕点的初制品放在印版中稍加挤压,糕点就出现了精美的图案,经烘烤或蒸制,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多种形式的糕点。因为他们都姓熊,故称之为熊氏印版。熊氏印版雕刻工艺

  • 文章简述家乡的工艺美术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5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工艺美术品 武进 介绍 传统工艺 文物

    我们的家鄕—武进,因得天时、地理之利,物阜民康,从晋代开始便文风鼎盛,千余年来,孕育出了许多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实业家,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即以所生产的工艺美术品而言也是遐迩闻名,其中尤以「梳篦」、「刺绣」、「扇骨」、「雕刻」、裱画」最为著称。「梳篦」就是木梳和篦箕的简称。在家鄕的工艺中居于领导地位。由于选材讲究,做工精细,不仅可以顺发去污,且有工艺欣赏价値,古代用作首饰。家鄕生产「梳篦」,据说始于晋代,明末清初时已享有「宫梳名篦

  • 文章高級科技的引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作者:何宣慈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高科技 科学工艺 工业升级

    在討論引進高級科技工業的做法以前,我們可以先討論幾個例子,來增加我們對高級科技工業成敗的了解。成功的例子很多,茲舉國內比較熟悉的,美國在六十年代未期成立的英特耳(Intel)積體電路公司,與七十年代未期成立的蘋果(Apple Computer)微電腦公司爲例。英特耳公司是由惠耳蔡特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幾位重要管理與科技人員出來創立。在磁芯尙在大量採用中,以生產金氧半積體電路記憶爲主,微處理機便是該公司的發明。它們生產的十六位元8088微處理經由IBM公司採用於其個人用...

  • 文章大陆著名工艺品简介宫梳名篦扬名天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4  作者:劉樂康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江苏常州 梳篦 传统工艺品

    入夜,華燈初上,京杭大運河江蘇常州段萬家燈火,流光溢彩,篦箕巷更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再現「文亨穿月」、「篦樑燈火」的景觀,亭亭玉立於古運河畔,爲名城增色,令遊人留連!聽流水之潺潺,發思古之幽情,歷史正是爲此親密地將篦箕巷、木梳街與常州溶成了一體。

  • 文章人口老化 世代對立?世代互利!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6期  作者:台北瑞裔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传承 工艺 老手艺 创业

    十一月底,在松山文创园区,看到几位年轻人,创立了一个「工作坊」,集年轻的设计师以现代感的设计、电脑量脚定制、绘制鞋图、打模,再交由散在各地的「老师傅」以精湛的手艺、丰富的经验、超人的耐心,一针一锤的做出「客制化的手工精品」鞋。他们怀抱理想,要让台湾「回到鞋工艺的美好时代」,其实他们同时让自己走进了创业、发挥理想、筑梦、当老板、跳出22K的美好时代,更让老师傅有再展长才、台湾老年劳动力有重生、再显光耀的机会。让人觉得他们不只在做文创、做生意,他们更在做传承

共111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