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思想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子学术思想的时代背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孟子 孟子思想 传统思想 百家争鸣 周代历史

    振衰起敝,拯济斯民。孟子于此一学术思想极端活跃之中,奋然兴起,在学术思想上,岿然为儒家一代宗师,他不但使孔子之道,由微而显,由闇而彰,形成思想界的主流,而且明体达用,开物成务,拓展此后儒家的恢宏局面,孟子对儒家继往开来之功,实不可没。吾人硏究孟子的学术思想,必须先了解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历程所接触的环境,然后对于孟子学术思想,方能通盘而有系统的认识。因之,在硏究孟子思想之前,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是颇有必要的。兹分五点,论列如下:㈠封建与

  • 文章蕭縣亞聖祠門聯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萧县亚圣祠 对联 孟子思想

    萧县城内亚圣祠,位于自由街,即旧名龙厅。先严庆猷公曾撰题对联,张之祠门,以明亚圣孟子之政治思想,及对我国文化之贡献。仅录以志之。轻辟贵民,千秋佳话;居仁由义,百伐完人。

  • 文章解答孟子三不孝中,未言明之二不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0期  作者:郭振武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孟子 思想文化 学者论述

    在父暴怒之下,死而不避。身既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4]此乃鄙补充赵岐之不足者二也。以上拉拉杂杂的写了一大堆,如有词不达意之处,尚望王东楚先生及方家不吝指正![1] 参宋朱熹「四书集注」、近人杨亮功等「四书今注今译」、胡疏寰「孟子本义」、成璞完等「今注四书读本」、「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大陆版「辞源」。[2] 见宋元学案中之各学案。[3] 见孝经谏诤章、十五。[4] 见孔子家

  • 文章谈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孟子曰:「仁义而已矣。」又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又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丘——田野——民而为天子。孟子此言已有民主思想,其书中亦有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社会思想。如梁惠王篇:有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等理论,可谓把儒家思想发展到最高点。四、简略结语谈儒家思想,宜以孔孟为主。胡适先生分一、二、三、四、五,并附有傅斯年

  • 文章孔子的守义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当然日趋下流为不齿了。㈡孟子仁义并称孔子思想中心为「仁」、强调「仁」,唯提到利时,也必同时提及义,其意义无非敎人严义利之辨。到了孟子,则仁义并称,同时强调仁义。所以他答梁惠王之问,开宗明义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篇)以仁义所兴之利,是富国益民之大利,否则徇一己之私,穷奢极侈,其结果必上下交征利,危亡无日,故私利与仁义其相去不啻天渊。所以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篇)又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

  • 文章从「孟子微」看康有为对中西思想的调融(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黃俊傑 出版时间:1984-12-31
    关键字:孟子微》 康有为 中西思想 著作背景 基本立场

    之,擧国为兵,刻日可备;而我闻警,乃募老弱乞丐充之,岂能幸胜?徒丧师失地、自戮其民而已。此所谓殃民者乎[12]?」康有为在诠释孟子思想时,随处不忘对中西现状作比较,以加强国人对时代危机的认识。他在说明「孟子」中所见的贡法后,接着列擧欧美诸国的贡法,惟中国之税极薄:「然不足以立国、养兵、兴学、劝业、修道、衞生、恤贫[13]」。他又指出,欧美各国皆无乞丐,中国则人众而奇贫[14]。诸如此类忧国济世的例子,全书所在多有。这是康有为撰写「孟子微」时的第二个背景

  • 文章从「孟子微」看康有为对中西思想的调融(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黃俊傑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孟子微》 康有为 中西思想 民主 自由平等

    不必果,惟义所在[5]」;赵氏则专就特殊义言之。再如孟子特尊孔子,推为「圣之时者也」,所重的是孔子的德业;赵氏注孟则以孔子为「素王」,重其事功。不仅如此,赵氏更以周公为历史的分界线,「古者,谓周公以前[6]」,「中古,谓周公制礼以来[7]」,特重周公在政治上之功业。凡此都可以反映出赵氏注孟时,对问题的抉择及义理的发挥,均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关怀有密切关系[8]。这种现象固不仅中国本土如此,日本儒者诠释孟子思想,亦复呈现类似之现象,如德川时代的伊藤仁斋(维桢

  • 文章時代在改變?還是人在改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时代变革 改变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首创「师夷之长以制夷」之说。的确是高明之见,想满清入关,历经十二主,二百六十八年,岂是偶然?正是采用「师华夏而华夏之」。虽然跟任何异族入侵中国一样,烧杀残虐,无所不用其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迹斑斑。后来又兴文字狱,株及无辜,知识分子,草木皆兵。但是开科考试,笼络汉人,一般士子,尽入彀(巜)中。像曾国藩以一介书生,组织湘军,抵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致消灭,一时功高震主,格外戒慎恐惧,有人劝他取而代之,而国藩始终不为所动,儒家思想影响之深。汉武帝

  • 文章建議以孟母生日爲母親節的囘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方圓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母亲节 往事回忆 儒家思想 孟子诞辰

    等学者建议政府以孟子诞生之日订为国人母亲节,原文如次:罗光等六十一位学者建议政府,明订孟子诞生之日为国人之母亲节,意义至为重大深远。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多知之。可见童年时代启蒙敎育之重要,尤其环境对个人的影响至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之所以成为圣贤,善养天地浩然之气,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气慨,虽天纵圣明,然亦孟母敎子有方,有以致之。今之母犹古之母。然由于经济进步,社会急剧变化,今之母亲多为职业妇女,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势,为之一变。故有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