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字形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字形演变 字源

    虎字甲骨文最早写作,其后字形逐渐线条化而写作等,其字形的特征为虎头部份略呈三角形作,并且突出其牙,有的字形虎爪写作,整个字形正表现出巨口利齿,文身长尾的状貌。钟鼎文写作,完全是一只老虎的图形。故甲骨,钟鼎上的虎字为一独体象形文。说文云:「虎,山兽之君也。」由于牠是山中的百兽之王,所有兽类都畏惧而远避之,故战国策齐策载有「狐假虎威」的故事云:「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之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

  • 文章說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趙天行  出版时间:1977-12-20
    关键字: 說魯 字形辨異 魯字

    一:字形辨异鲁国的鲁字,不见于甲骨文,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鼎彝铭词中,所见鲁字颇多:其中有许多不同的写法。比较常见的是上半从鱼下半从甘的写法,从鱼味的甘美会意。其次是上半从鱼下半从口的写法,从鱼味入口会意。另外还有上面从虎头下面从鱼,及从白从日的各种写法。玆就现存古代鼎彝铭文中摹写数体藉以辨正文字发展的过程,且作考释字义之佐证。⒈上从鱼下从甘的写法克鼎、颂鼎、寿母鼎、叔氏钟、原父作钟、虢叔钟、铭勋钟、叔丁钟、颂壶、仲姬盘、颂殷、鲁士孚父簠、铭文的鲁字皆从甘

  • 文章釋豐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 文字 演变 字形 考证

    我國文字起源,由來已久,據文字學家推測,中國文字之產生約有萬年以上。原發軔於圖繪文字,至殷代甲骨文已演成符號文字,也就是象形文;繼而有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之作,這是文字演變發展的過程。其形體也屢經改變,先由甲骨文、鐘鼎文、篆文、隸書、直到現在的楷書。而楷書有許多字的分別,只是一點一撇之差,就成爲另一個字;又有形體極近似而錯用的,更是不勝枚擧。豐和豊常有些人混淆不淸,淺釋如下。豐字甲骨文作、鐘鼎文作、篆文作。說文:「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古文...

  • 文章苟茍的辨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0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字形辨析 大学 字义

    大學第二章·釋新民將苟作茍,重大錯誤我們在《四書》大學第二章:釋新民,常讀到的湯(即成湯,商朝的開國君主)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幾句銘詞,首句茍日新的「茍」字(茍音一;亟),不知自那個朝代起,一直被當做「苟日新來讀,來解說。按「茍」,《說文解字》、《玉篇》、《正字通》等字書的注釋:音亟,字從芊(羊省),從勺(包省),從口,猶愼言也,自我急敕也;亦有善、義、美、誠等釋義。湯之盤銘「茍日新」;《論語》里仁「茍志於仁矣:《論語》子路「茍有用我者...

  • 文章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毛笔 竹片 字形 书写

    都有以毛笔书写的实例。其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用毛笔书写文字。从字形看,笔的初形是聿字。它在甲骨文作一手握着一管有毛的笔形。从来普遍以竹管作杆,乃于聿字之上加竹而成笔字。不著墨时,笔毛散开。但一沾墨汁,笔尖就合拢而可书写图画细致的线条。甲骨文的书字就作手握笔管于一瓶墨汁之上。点明散开的笔尖沾了墨汁才可以书写的实况。还有,甲骨文的画字,作手握尖端合拢或散开的笔,画一个交叉的图案形。金文的肃字作一手握着笔,画出较复杂的图案形,以便依图样刺绣之意

  • 文章擅長楹聯的恩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字音字形 重叠字 相关对联 恩师诗作

    七七事變後,日人侵略至晉南,擧家逃難,越年在中條山麓一所私塾就讀,我的恩師鄭禪楚先生,德高望重,博古通今,傳揚古道,是位博學宿儒,兩年來命讀孟子及部分古文喈鳳左傳及百家之書,受益良多,轉眼已五十四年了記得恩師曾講述一些奇聯:一個大學生畢業後閒着在家,一位商人於過春節前向其索書春聯。該生說:「我不會寫春聯」。商人說:「大學畢業,不會寫春聯?」該生說:「我是不會寫,請問你要寫些什麼詞語?」商人說:「作生意的寫些長行的詞語就可以了。」該生乃把上聯寫了七個長字,...

  • 文章我對簡化漢字的看法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渠敬憲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简化汉字 汉字发展 文字形体

    漢字的起源我們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這裡指的是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字的起源自然要早於這個時,過去有人根據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殷商甲骨文,推斷爲三千多年,這是不符合事實的。部沫若說:「漢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爲,這可以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爲指標,半坡村遺址的年代,距今有六千左右。我認爲,這也就是漢字發展的歷史;總之在我看來,彩陶和黑陶上的刻劃應該就是漢字的原始階段。」在這以後,於省五先生更進一步說:...

  • 文章心無旁『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1期  作者:左秀靈 出版时间:2004-11-10
    关键字: 心无旁骛 字义 字形辨析 文献考证

    爲使讀者閱覽方便,拙稿特分:本文主旨、發現錯誤、爭論經過、教部依據、筆者反駁、從善如流、應迅速更正網頁,七部分依次敘述。本文主旨教育部將「心無旁『騖(馬部)』」誤爲「心無旁『鶩(鳥部)』」,雖已知錯誤,但網站迄未更正。應迅速更正,否則會誤導國人。發現錯誤因編校中學國文教科書而發現「心無旁『□』」的用字問題,特詢問國立編譯館,爲什麼把正確的「心無旁『騖』」下令改成錯誤的「心無旁『鶩』」?高中國文組回答:應該是「心無旁『騖』」沒錯,但國中組則答云:是國語推行...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