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境界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外師造化内得心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期  作者:朱點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修炼 境界

    是也。人何以能至此境界,则在学道。道是路,走上此路,即可至此境界。大学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要认识此路,走上此路,有恒的常走此路,自然可达到此境界。何以云事天?学道须外内兼学。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人秉天地之气以生,所谓人不天不因。存心养性,即是存养此因。而知,而觉,而学,而得,所谓圣功,尽在于是。月印万川,万川各有月,实皆此一月。此所以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然后发于音,为心音;发于言,为心声;发于文,为心画,其源

  • 文章重陽節的感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重阳节 思想境界 感想

    孤而不独」的境界。我想,重阳节没去踏秋登高是错误的。平日都常去踏青登高,这么好的节日,反倒闭门不出,岂不浪费大好的秋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次的重阳节,无论如何要重视的。以后逢重阳节,一定要去踏秋登高,不然,留下的遗憾会沉重而绵长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心境,也该积极地面对才好。我想,只要走出去,去踏秋登高,是能化解心里的所有情结的。

  • 文章武陵別墅庭園福州無出其右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武陵別墅 花木 庭院 境界

    武陵别墅在城内花园同,与环碧轩南北遥遥对峙,同为显官名士集会之所。业■虽屡易,但其构筑之精致,假山,花木,池塘等集庭园之胜,在福州无出其右。园正中书有「武陵别墅」,渡石桥偏西有「白云精舍」其栏杆之前即是池塘,周围则围绕假山,桥东则有「小洎台」小亭和「餐云仙馆」并列。渡小径可达「仙人旧馆」的一系列窓明几净的楼阁小筑。在其旁的「弓亭」小息品茗,确可达到忘我的境界。以上略擧的福州有名的庭园,都是具有历史性的场所,其规模之大和格局的雄奇,景致的美妙,非如

  • 文章(活動報導)楊月明的牡丹畫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呂美花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杨月明 牡丹画展 境界 画廊

    杨女士为人谦和,个性娴淑,外柔内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眞、善、美的境界。此次应邀于(本)年七月十九日至廿四日在国父纪念馆三楼德明画廊展出,将其精心杰作牡丹画作一一呈现大众,期能自我激励,以艺会友,尙请各界先进、前辈鄕亲同好不吝指教。

  • 文章談藝術與人生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史振鼎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艺术 定义 人生境界

    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中最重要的是锲而不舍的第二境。」几乎每个靑年都会有许多理想,但是为什么后来眞正成大事立大业的并不多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坚忍不拔的毅力。因为一般人往往将挫折、失败当成无法挽囘的事实,亦因为一般人并没有崇高的理想,一碰到阻碍,就停顿下来,终至于一事无成

  • 文章親子之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張運淸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亲子 孝道 三种境界

    每年农历除夕,与家人团聚辞岁的时候,我常常喜欢讲述一些小事故,并引申其意,藉以启发儿女们做人处世之道及自省自勉之参攷。玆承麟选兄来函为「文献」征文、特摘录一则奉上、以作「文献」之补白,并供鄕亲们于春节团拜时之谈助。掌故:禅宗六祖慧能的大弟子靑原行思,曾谓参禅悟道之境界有三,初参禅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登堂矣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入室矣则又「见山祇是山,见水祇是水」了。引申:上述三种境界,其实不祇是参禅悟道如此,即硏习一切技艺学术也不外

  • 文章空氣中有許多魚兒在遊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2期  作者:青波 出版时间:2007-12-10
    关键字: 人生感悟 生命境界

    空气中总有许多鱼儿在漂浮游动着这是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实空气中有许多鱼儿在游动混乱的开场白襄,在时间的迷雾圈里那个剧场在暴风雨还未抵达之前我已为你预定好了一个坐位空气中有许多鱼儿在漂浮着当这些鱼儿在自由自在游动之时人类和爱情的生活之中属于梦幻深奥自然清新的那部分乐章就此诞生了或者说,生命本质有价值的那部分意义就是一位以祖国名义冠名的钢琴家及蓝色诗人特地为生活着的人们所安排抒写的尽管这一神秘飘渺的境界有时难以让人涉足企及但这精美高贵的独白一定是在一阵阵轻盈

  • 文章《健康长寿不是梦》序四施受同乐·与人为善——曹仲植先生善行的两个境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2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健康长寿不是梦》 曹仲植 善行 境界

    獲頒一九九九年中華民國第二屆國家公益獎個人組首獎的曹仲植先生,最近出版了一冊《健康長壽不是夢》,這是他一生成長的寫照,也是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積數十年善行義舉的實錄。曹先生今年九十二歲,至少他親身驗證了「多做好事,心情愉快,健康長壽不是夢」這句話。相信這句話必將廣爲流傳,永垂不朽。曹先生的一生可以兩句話槪括:「施受同樂,與人爲善」。曹先生一生善行不勝枚舉,言其最大者,可以「生命一線牽,輪椅萬里行」槪括之。前者是讓人「活下去」,後者是讓人「站起來」。一通電...

  • 文章画家梁中铭先生的艺术境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虞奇 出版时间:1986-03-31
    关键字: 梁中铭 艺术境界 往事夙文 聚会回忆

    铭先生吹起来。说起当年,我计画筹建国军历史文物馆,馆内的油画,他们三兄弟各作几幅大油画,(高约2×5半)再作八幅小(¼)油画,撑住国军历史文馆陈列室的架子,进国军历史文馆大门的一幅,蒋公骑马的大油画,就是中铭先生所绘。此外依战史先后,第一张又是中铭先生的, 国父在永丰舰遇难,蒋公自上海来到舰上指挥,当时 国父对外国新闻记者说:「介石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了二万雄兵。」其次就是鼎铭先生的「惠州攻城」战画。说起「惠州攻城」战画,当年在北伐完成后,在南京灵谷寺

  • 文章潘皓著:《雪泥煙波》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周伯乃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诗人 潘皓 境界 序言 《雪泥烟波》

    的清泉,潺潺的溪涧之声。他很少用典,也不会刻意去营造意象,但意象自然形成。有些诗已进入陶渊明的「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也许当今之世与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在社会现象与人民的实际生活有些相似之处,故使诗人发出许多内心的感慨。潘皓的「莫再问人世的沧桑/在这儿/还可以拥抱那万顷波涛/一襟无愧,而享有一种恬静的豁达与浑然忘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的「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飘逸、潇洒,以至于忘我之境。人生若能入此境,夫复何求。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