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塾师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半饥半饿的职业——塾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国前,国内各地多无学校之设立,孩童读书,除少数权贵富家子弟有能力请老师至家中设馆施教外,绝大多数人家的子弟,只有进「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谓的「村塾」。村塾的设置地点,不一而足,有的设在祠堂,有的则设在私家宅第。至于束脩(学费),多无定额,视学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师」的待遇极低,勉可餬口。清人郑燮(板桥),是我们江苏兴化人,年轻时曾做塾师,他有一首自嘲诗:诗曰:「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饿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

  • 文章湖南才子李群玉(三)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5期  作者:蔣禩炆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李群玉 湖南文人才子 对联 塾师

    李群玉和塾师由关山回到仙眠洲李群玉的「水竹居」后,只听得鸟声呢喃,竹枝扶疏。塾师禁不住赞叹道:「好一个百鸟朝凤之处」。李群玉用手板弯一根竹子,一边示意一边说:栖凤枝头犹软弱,塾师接口道:成龙形象已依稀。此句一出,惊得李群玉连连摆手说:「龙是皇帝形象;不是你我随便可比的。」塾师哈哈笑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说。无妨。」走进竹林深处,便是李群玉居处。热师又出句道:三分水竹三分屋,李群玉看着从竹林中射进来的阳光,照耀得满地晃动如金,深有感槪地说

  • 文章湖南才子李群玉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文圭摘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李群玉 历史趣闻 词联互对 文字趣事 塾师

    李群玉与和尙分手后,便和在寺庙里结识的塾师结伴而行,乘船沿涔水而下,返归故里。一日,船行至津巿,船家提议下船到码头附近的街上走走,李群玉与塾师欣然同意。上得岸来,见街上正在演戏,塾师指著戏台感慨地出句道: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李群玉手指台上的演员答道: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剧情逐渐展开,观众不时为戏中人物的遭遇感叹,塾师说:故意装腔,炎凉世态,李群玉劝塾师说:现身说法,游戏文章。塾师又评论道: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须臾时,李群玉

  • 文章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作者:吳鳳文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书法学习 塾师教字 执笔磨墨 伸纸洗砚 发笔起笔 六艺人才

    历观每期「连声」,都有同鄕书法家各种书法刊印其中,足征编辑先生有提倡书法,保存国粹,发扬民族文化之至意。谈起我们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特有的一种美术品,既可以表示各人的德性,又可表示各人的聪明,更能表示各人的修养。凡人之才气、度量,以及穷通、寿夭、苦乐等,俱可于书法中见之。此种神妙,眞令人不可思议的,通常一般人视书法为文人之雕虫小技,殊不知中国书法,实为民族文化之所维系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的一种艺术。回想当我童年时,科举初废,塾师敎我习字,确有一种诀窍,不从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