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剧文化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遍嚐戲裏人生——菊壇唯一女花臉王海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林黛嫚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王海波 国剧文化 女花脸 唱戏人生

    我不喜欢国剧。」说这样坦白话的人应该不少,尤其是在国剧已成弱势文化的今天,不喜欢国剧并不特别,但如果这话是一个浸淫国剧二十年,以之为生的国剧演员所说,那么就有点特别了。「我不喜欢国剧,但是我如果知道某人不喜欢国剧,我一定想尽办法为他介绍这门艺术,让他喜欢上国剧。」台湾唯一的女花脸王海波如是说。王海波十三岁进海光剧校学戏,坐科七年,加入大鹏剧队十年,又曾在国立艺专攻读三年戏剧,近二十年的从艺生涯,与国剧的不解之缘深厚,曾获国军竞赛最佳净角奖,又得到大陆

  • 文章發揚傳統國術精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康國良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国术 传统文化 国剧 文化传承

    台视播出本省各级学校学生国剧竞赛优胜团体清唱与彩排演出节目,有感于我国国术亦应立即进入九年国民敎育以免国术有失传之虞。

  • 文章国剧改良问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旧的东西,都是如此。国剧,既然人人知道是古典艺术,为什么非要变更它的演出形式不可?此个人所不解者三。「改良国剧」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上持其荦荦大者。现在,让我平心静气的检讨一下,几十年来,不论「改良」也好,「革新」也好,在名词上姑且不必争论,而枝枝节节,也做过许多,但大部份未能为观众所接受,则是不争的事实,不然的话,改良国剧,至少已经踩出一条正途的途径来了。揆其原因,似与前文所谈「三矛盾、三不解」颇有关系。値玆文化复兴节,承本刋编者,以「改良国剧」见询

  • 文章我与国剧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段承潤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传统文化 戏剧 民间故事

    我爱国剧,甚过一切,因为国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也是我国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它揉合了歌唱、音乐、与舞蹈。在单纯的舞台上轻歌妙舞的动作,不但表现出悲欢离合,并且象征出山、川、楼阁、干戈挥舞,骑马行舟。综合成高级的艺术与娱乐,故能受到广大羣众的欢迎与爱好,历久而不衰,一出好戏,往往是百看不厌,绝不像电影,同一片子看两次的人就不多;也不像流行歌曲,只风行一时就烟消云散了,唯有国剧是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我出生在故都北平,家里的人都是国剧的爱好者,而且都会

  • 文章中华国剧在美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馮曼琳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综合艺术 国剧 美国 文化交流

    人士崇拜「国剧」的根源。他说:自民国廿四年梅兰芳、程砚秋先后到美国表演,在短短一个月里,轰动百老汇,由于他们俩人的介绍使得美国人认识了「国剧」,欣赏到眞正的中国艺术。这位年轻的戏剧博士感叹的说:自那时候起到现在四十年的时间,只有复兴剧校去美国表演过一次,美国人爱看国剧,但只限于当地剧团的演出,看不到由台湾去的高水准剧团的表演,他认为这对宣扬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杨博士强调国剧在国外是很有前途的,不过政府在宣扬方面应更加强,他并提出三点建议,帮助政府了解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