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哲学研究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總統 蔣公的學說思想及對國家民族的偉大貢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4期  作者:方廣化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蒋介石学说 传统思想 哲学研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推己及人,爱己爱人。孟子说:「仁,人心也」,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可知我国一脉相传,永垂不朽的政治哲学、伦理哲学,都是以「仁」为中心。先总统 蒋公继承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受 国父当年的知遇和信任,他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功业的原动力,都可以溯源于一个「仁」字。也就是这个仁民爱物,救世救民的胸怀,使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决心献身于革命,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天赋之仁心仁性,故屡成非常之业立不世之功。先总统

  • 文章哈佛與「中國之硏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哈佛大学 东方研究 哲学研究 中国历史 费正清

    of the first order问题之基本重要性。——及语言分析派——此派只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略意义问题之基本重要性。——假如我们以哈佛大学为例,我们几乎可以说美国在思想界,目前正处于缺乏观念、理想、价値、意义,或者否定观念理想、价値、意义存在之时代,名之为「哲学贫乏时代」实不为过。至于有关中国哲学之硏究,早在三十年代,哈佛大学哲学敎授罕莱·奥士本·台娄(Henry Osbourne Taylor)在他大著「古代理想」(Ancient Ideals,2 vols)一书

  • 文章蠲戲老人談六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8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9-08-06
    关键字: 马一浮 哲学研究 六经 人物生平

    的心理所驱使,经陆续搜阅马先生谈论,遂草此文,冀彰潜德耳。马先生名浮,字一浮,山阴人,别署湛翁,后改蠲翁,晚年自称蠲戯老人。老人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诗人。他不图名利,与人无忤,唯隐居西湖,致力于所学;抗战时入川,胜利后又返西湖,授学兼以议书,观此小启,词既婉而得体,文亦典雅可诵。中国哲学思想到了淸季,由于近代西方思潮之激荡,已启发一般士子脱离宋明羁绊,直接求之「六经」,力事创新之思。马先生平沉浸潜玩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宝藏之中,其格物穷理,解释经典

  • 文章先秦諸子學綜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诸子百家 先秦哲学 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即奠定文化传承的道统:「礼义三百,威仪三千」的鼎盛状况!迨至春秋战国之世,礼乐崩坏,纲常式微,论语有「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礼分。又有「宰予问三年之丧」的规范,已不存完全之孝思不匮的眞心!当文化道统之生变,掀起长期的文化蜕变,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形成先秦诸子学说的昌明衍进,为中国思想奠定优良的传承道统。本当就孔子以前,中国哲学之观念作叙述,藉以明白哲学思想之特质,及哲学史之分期。这当然以孔孟学为大宗,其次则为墨子学派,先秦之世,儒墨两家为当时之显学

  • 文章復尊學庸 力挽狂瀾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鄔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哲学研究 宗教研究 中华文化 进化过程 人类社会

    壹、绪言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只有头脑冷静者,才能见微知著。近年来,整个世界道德没落,真可谓「世道衰微」。有识之士,深感惶恐。很多人都去过欧洲和美国,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过去治安,何会搞到今天混乱的局面?除了反恐草木皆兵外,道德没落钜变,盗贼蜂起,证明「重财轻德」,所以才会如此。值得我们警惕,应致力於哲学与宗教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将世道人心挽救过来。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文化,而且能够将十三亿(约

  • 文章曾国藩哲学思想之硏究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4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曾国藩 哲学思想 学术研究

    本文作者著作一览表一、中国哲学史二、国父思想(大学用书)三、国父思想三百题(以上由三民书局出版)四、三民主义的哲学体系五、蒋总统的哲学思想(以上由中央文物社经售)六、三民主义读本(正光书局出售)七、三民主义敎程(台湾书局印行)八、三民主义哲学(政治作战学校印行)九、国父思想与中国文化(同右)十、中国近代哲学史(阳明出版社)十一、三民主义之哲学思想的基础(正中书局)十二、三民主义与建国(正中书局)

  • 文章船山生命哲学之硏究(续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作者:張廷榮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王夫之 生命哲学思想 思想研究

    一姓言也,非公義也。秦之所以獲罪於萬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孫以長存,又豈天下之大公哉。」這是船山對秦之嚴正批評,其根在心之私,在心之不正,在欲私其姓於萬世,其他的殘酷苛虐,均是順此一不正之私心以擴充。正因始皇一存心自私,一欲私其所有,所以畏死患失之心生,畏死患失,心之不得其正,更明白了。船山在「讀通鑑論」卷一中說:「李斯之對二世曰:『明主滅仁義之塗,絕諫爭之辯,犖然行恣睢之心』,盡古今槪賢不肖無有忍言此者,而昌言之不忌。嗚呼!亦何至此哉。...

  • 文章中庸「其次致曲」語意之探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中庸》 其次致曲 语意探讨 哲学思想研究

    孟子曰:「理义之悦我心,如刍豢之悦我口。」我辈读书人,对于书籍,都有自己特别的爱好。在儒家的典籍中,个人最为欣赏「中庸」。中庸一书,虽非煌煌巨著,但却是儒家哲学思想比较有系统的典籍,其中包括天道、人道、治道,有原理、有方法,易于心领神会,实践力行。中庸的中心思想,是「中和」,中和是均衡和谐的状态,无过无不及,一切恰恰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日月代明,四时有序。比之社会,则是人人互敬互爱,济急扶倾,守望相助,各遂其生。也就是中庸所说「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文章用錢的正確觀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1期  作者:黃柳眉 出版时间:1981-11-06
    关键字: 金钱观念 处世哲学 心理研究

    現代精神病學家一致認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用錢方面,或多或少都帶有點精神病。因為錢對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歷史文化的發展,現實生活的維繫,在在都與它分不開。人與錢,由於有着像血肉相連的關係,以致用錢已非單純的問題了。人們,不管自覺或不自覺,當其拿花花綠綠的鈔票時,興奮、恐懼、希望等情緖便會油然而興。「金錢乃情緖之表徵。」心理學家賴賓說:「當我們了解人們往往用錢並非在於用錢,而在表達其身份、地位、權勢、尊嚴、感情、愛、恨時,我們對許多人用錢的方式,...

  • 文章創造屬於中國人的廿一世紀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历史研究 科技发展 文化发展 哲学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