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墓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年編鐘出土古樂面世十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韓國鐄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考古 编钟 擂鼓墩 古墓

    一九七八年夏天在湖北省北部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战国初期(公元前四三三年)的大型古墓,其规模之宏大和文物之丰盛是近代考古史上所罕见,因而震惊全球。那就是现在已名闻遐迩的曾侯乙墓。在这座二千四百多年前的墓中一共收藏了七千多件文物;乐器方面有八类一百二十四件,打击、吹管、丝弦俱备,其中的排箫、建鼓、十弦琴、五弦琴、箎等还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实物发现,可以称之谓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大丰收。最令人注目的就是那总重达五千斤的一套编钟。这一套编钟由六十四个大小的甬钟

  • 文章沮漳江漢——荆楚文化的搖籃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34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0-01-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古墓介绍

    在今江陵境内所发现的古墓无法统计,只在一九五三年春西北各鄕农民自发地涌现出挖地下死地主老财的地财高潮时,就挖掉一千多座古代大墓,明代辽简王朱植的墓和辽庄王致格妃毛娘娘墓以及几处郡王墓皆在这时凿开毁掉。幸政府后来制止,才保留了许多。乾隆《江陵县志》载有名可考的冢墓达七七座,现在经勘察,有高大封土堆的冢子达八八六座,其中多为楚墓,已发现的楚墓数居全国之冠。经文物考古工作者重点发掘清理的大小古墓在两千座以上。沮漳河顺古杨水的东支流域内,其东岸和北岸顺次可分为纪

  • 文章廸化古墓改写历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6期  作者:少左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迪化古墓 乌鲁木齐 张骞 大月氏 中原丝织物

    中国何时开拓出一条沿河西走廊经新疆通往西方之路,历史上均指为汉武帝建元二年(西元前一三九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始。可是大陆新疆考古学者,最近在天山腹地古墓中,发现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丝织,否定了张骞通西域为始的说法。根据汉书,西域传:所谓「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别,泛指西方诸外国之总称;狭义乃指葱岭以东包括新疆在内的地区而言。以武帝时始通,本卅六国,其后稍分为五十余国,东西六千余里。张骞第一次是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越过葱岭,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

  • 文章『海棠』吹出抗倭英雄古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6期  作者:勤之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台风“海棠” 古墓 崔海 抗倭英雄

    乐清蒲岐镇有一个靠近东海的小村,名叫娄川村。七月二十日晚,台风「海棠」引发的塌方让5座明代万历年间之古墓重见天日,同时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古碗等珍贵文物。这个显贵的墓主到底会是谁呢?七月廿一日,肆虐了一晚的台风稍显平静,娄川村村民张献永起早上山溜转,他看到狮子山塌方处突然露出了五座坟墓。古墓长约三米,高约一米,里面人骨依稀可见,他上前仔细察看时,发现有3块墓碑及一些砖块,仔细辨认,墓碑上依稀有「千户侯」、「万户侯」、「明蒲城」、「崔氏」等字样。随即,墓碑被

  • 文章泰和冠朝郭氏尊中丞瞿公爲南遷始祖考證誌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郭篤周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泰和冠朝郭氏 源流沿革 翟公 古墓勘察 谱系考证

    支助一万二千余元,庸钧叔和庆泉各支助二千四百元,宏汪支助一千六百余元,续修族谱之事,遂于次年顺利完成精装二册,散发各派,入谱子嗣,散居于冠朝鎭之冠朝村、罗家、油潭、上下明塘洲、水东、洲头(含陇内),江边、东岑及冠朝墟。上模鄕之沙坵、油洲。沙村鎭之桥子。乃我冠朝郭氏近百年之盛事也。而这期间,原主持续修族谱之一的隆涉(又名济民)族长,先后驾舍晤叙,闲话家常,其中特别提到,为搞清南迁始祖中丞瞿公古墓所在地,及其由金陵徙居泰和县十善鎭隐仪冈究系今之何地何村?据其所

  • 文章梅縣李文古墓園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何小榮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李文古 古墓 图考 逸闻轶事

    位于现今梅县区丙村镇福寿管理区神宫坑笔架山。李文固的坟上建有一个二米多高的拱庐,开有一拱顶小门。顶上有一横式长方形石板,上面由右至左横书「古怪才子」四字,两旁对称地贴有两块竖式长方形石板。右边那块直书「李公文固、郑太孺人之古墓」;左边那块石板一右一左并排直书「重建于二〇〇八年秋」」和「印尼郑贵勋吉立」。所有的文字均采用烫金、隶体。拱庐内设祭台和墓碑。墓碑像是一扇拱顶的灰色的门,红色门框的上面由右至左横书「风流才子」四字,两旁贴著一副红底黑字的隶书对联:「案前

  • 文章訪孤山弔名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王天 出版时间:1979-04-06
    关键字: 孤山 西湖美景 凭弔古墓 岳王墓 秋瑾墓

    孤山,亦稱孤嶼,又稱瀛嶼,在杭州西湖中,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獨聳,秀麗淸幽,爲湖山勝地。宋朝詠梅大師林逋處士結廬隱於此山北麓。逋爲錢塘人,字君復,少孤力學,恬淡好古,不求名利,善行書,喜爲詩,多奇句,不娶,居惟植梅豢鶴,二十年足不履城市,自營墓於廬之側,以孤介淸高自適。卒後,仁宗賜諡「和靖先生」。後人景仰他的品操,特在山上修亭植梅,以爲紀念。今逋墓與鶴塚猶在,又有放鶴亭。據傳:林處士生前,常泛舟湖上,若遇客至,家僮卽開籠放鶴,翱翔天空,逋見之卽歸,元朝至...

  • 文章無錫叢書書目叙錄(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2-01-20
    关键字: 丛书 书目叙录 周有壬 金石 古墓 活字印刷

    锡金考乘十四卷。勾吴周有壬著,淸同治十二年甲戌木活字本四册(故宫博物院藏。该院普通书目误作道光刊)周有壬,字佩安,淸康熙间侍讲学士、宏之六世孙,自幼不事举业,槖笔游公卿间数十年,于邑中文献掌故,考求甚力,所纂梁溪文钞八十卷,以鄕先辈撰著有关风敎,及足备考证者荟萃成编,锡金考乘十四卷,补证邑志之疑漏为多,勾吴金石志六卷,凡废寺古墓,断碑残碣,罔不搜访,以存其古,名山祀典录六卷,则尊贤寺记所系,以为后人观法,邑有故事,士大夫必就有壬而咨之,以征信焉。又有香

  • 文章春秋战国西戎族、铜器颇精致新疆古墓遭盗掘、流失古文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少数民族墓葬群 西戎族 青铜器 盗掘古墓文物案 坎儿井

    考古工作者初步鉴定,这批墓葬属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年,活动在西北地区的「西戎」民族。墓葬多为竖穴土洞墓,墓内都有陪葬的马、牛、羊,最多的一座竟陪葬羊六十多头。陪葬的各种器物少则十多件,多则一百九十七件。近年来,这里发现了大量青铜器,考古工作者认为,这进一步证明了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是「北方系青铜器」的重要分布地区。▲新疆省中共「公安部门」最近破获一起盗掘古墓文物案共收缴各种文物二百四十多件,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其中有六件属于大陆一级文物。去年十一月,鄯善县吐峪沟

  • 文章河南古墓中发现越王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古墓 越王剑 文物考古 文物发掘

    (法新社香港十一月十八日電)中共「新華社」說,最近在河南中部古代楚國的一座陵墓中,發現一把約兩千三百年前的銅劍,而且保存得很好。它說,在淮陽縣先後共發現三把這樣的劍,這是其中之一,歷史學家認爲這些劍是越王的。最近發現的這把劍,上面嵌有兩個銀字「越王」。劍長五十八公分,寬四·五公分。一般認爲這些劍是楚國征服越國時的戰利品。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