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发展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浦南極路名稱之由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傳藻 宋繼奎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南极路 命名历程 区域发展

    是凡地名都有個來歷,有的是官方命名的,有的是民間約定俗成的。那麼,新浦的「南極路」這個名稱是什麼來歷?這是因爲在日僞時期,日本人在這條路上開設了「三井洋行南極株式會社」,後來便將這條原來沒有路名的小路稱爲「南極路」。「三井洋行」是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在舊中國各地支店的俗稱,是日本三井財團對舊中國進行殖民侵略的機構之一,同時收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民情等情報。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團下屬部隊侵佔連雲港地區。一九四〇年代初期,便在新浦等地...

  • 文章淮鹽與西大嶺之回顧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李士椿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人物芳名 盐区 区域发展

    (注:圖片中之人員姓名: 後排左起:程仰之 徐雲燦 梁南 曹法仁 劉士田 邵長富 閻輔仁 李務中 楊志勤 卞寶法 王錦雲 蔡壽章 張紹裘。 中排左起:李慶華 陶秉章 鮑庸 范德友 史立誠 甯公軍 梁士訓 王震岳 王虔 江鎮中 江仁輔。 前排左起:錢步程 秦鴻堯 許政南 宋金鐘 張靖宇 蔡亮甫 傅興亞 呂恆 姜憲南 孫世龍 丁繼武。圖爲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六日財政部鹽政總局「鹽警官佐訓練班第二大隊」全體官長歡送、迎張、蔡大隊長時的合影留念照片。)我國產鹽地區遼闊,幾乎囊括沿海諸省。已往鹽區之...

  • 文章沭城之形成與發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沭陽,昔無城。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流寇入境,正德七年(公元一五〇七年),知縣易瓚築土城防禦,周圍八百九十四丈四尺,高二丈二尺,城壕一丈九尺深。淮安知府薛請於朝復修而未果。嘉靖年間,沭河決口,東城湮沒,戴家巷、東門弔橋均為水沖毀。隆慶五年(公元一五七二年)河復決,東城小南門一帶半湮沒於水。因而城北徙。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五年)沭河決口,井李巷城西角復潰。萬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三年)知縣徐可達議以磚,復修城墙,仰省察官唐胤等丈量,周長八百五十丈,高二...

  • 文章史蹟探源 金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金湖 区域发展 溯史探源

    「金湖落雁」是古沭陽八景之一,可是金湖的遺址究竟在哪裡?今人未見陳述。據清康熙十三年縣令張奇抱主編的《沭陽縣志》記載:金湖在治東南五十里,四時不涸。可見當年曾經是一個漁舟點點,碧波浩淼,面積廣袤的大湖。也曾有一個落雁群群,羽翮張斂,水天一色的秋景。明清之季,黃河頻頻泛濫。沭陽,南有強水壓境,西北衆山之水常如暴客突來,霖潦不時,淤沙壅積。久之,湖床漸高,水勢式微,灘涂日增。明季所建的抄迷養馬廠就在湖邊灘涂的高崗上。詳察沭陽地形,西高而東低。張圩、周集兩鄕大...

  • 文章無錫形勢的新看法(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4期  作者:陸貫一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区域发展 故乡建设 堰闸

    這個堰閘,很易建築,將收四大功效,利益不可勝計:一、強迫長江主流,走崇明北面出海。二、利用黑潮,將長江泥沙,全部送越黃海,變成海埔新生地。三、圍成東方大港,代替中山先生的乍浦建議。四、根本解除淤泥威脅,長期保持浚濬功效。至於堰北自然產的廣大沙田,只是枝節收入,不足掛齒。編者按:上項看法與計劃,可作我們將來重建故鄕的藍圖,亦可作全國其他區域開發的參考;是項計劃完成,則恐要下一代來擔任了,但仍希望我們這一代的人能夠聿觀厥成。寄語在臺在學的靑年同鄕們,勤求學問...

  • 文章本土关怀与区域发展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0期  作者:張新民 出版时间:2005-01-20
    关键字: 贵州学 本土关怀 区域发展

    (我)对「野蛮人」(非我)居高临下观察心态的符号外化(司马迁略例外),实乃极力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支配下所形成的历史的知识体系[2]。所以像贵州这样的边地民族文化,她的内在真实价值和意义,近代以前总是遭到正统儒家学者的忽视,民间草根性社会在中国文化空间结构中的重要性,也经常为上层知识精英估计不足。也就是说,传统过份关注大传统精英秩序,忽视了小传统草根文化秩序。其实只要以相互主体性的尊重态度深入本土社会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边陲少数民族文化也内涵一套自己的价值系统和意义

  • 文章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研討會曁——桂台經貿合作交流會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陳大英 出版时间:2008-10-10
    关键字: 桂台会议 经贸交流 区域发展 郭声琨

    文·陳大英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七日上午,第三屆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研討會暨第四屆桂台經貿合作交流會開幕式在綠城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海峽兩岸和桂台兩地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歡聚一堂,共議深化交流,共求務實合作,共謀重點突破,共創互利雙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馬飆,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自治區政協主席馬鐵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關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安民,...

  • 文章無錫形勢的新看法(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3期  作者:陸貫一  出版时间:1985-01-20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人物评析

    江蘇全省的菁華,在於古人詩人心目中的「錦繡江南」。江南全區的菁華,六朝時在龍蟠虎踞的南京,就是傳說中的「六朝金粉」。唐以後,下遷蘇州,一口楓橋古鐘,也會顚倒了東瀛三島人士,令他們過海來觀光,五口通商以後,上海的黃浦漁村,繁榮十里洋場境界,晉級爲世界第五大都會。然而盱衡全局,今後又將西移無錫,因爲它雄踞全區裏心,總攝江南,掌握「天時,地利,人和」,最合於近代規模的區域開發。太湖長江間的最短距離,僅四十公里——一片平原沃野,無錫縣城,恰好座落於此。它南接姑蘇...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十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5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7-02-10
    关键字: 仙女镇 亲友事迹 求学历程 区域发展

    我們在仙女鎭有幾家親戚,旋家是我大伯母的娘家,前已說過。另外在我上學的沿路有一個染坊巷,巷裏住了一家姓郭的,那是我姑母家,姑父母早故,有個表兄叫郭漱岑。他的祖父和我的祖父都喜歡畫山水。我下學天早時嘗到郭家去看看表兄表嫂,他們住的房子甚大,有一個房客姓沈,是一個畫家,他畫的罌粟花細巧逼眞,而以畫人家祖先的容相爲生。這位表兄家以後同我家發生好多關係。我的姑母除生此表兄外,還有一位表姊嫁給一位姓潘的,住在萬壽宮廣場左近,我也常到他家頑。他們家有一位子弟叫潘桐蓀...

  • 文章百年滄桑話小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海州開發區管委會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小海庄 海州开发区 区域发展

    在海州開發區東南角,有個名叫「小海」的村莊(現爲許莊村七、八兩組),土地方圓千畝,住著百戶人家,然而從地理環境上看,現已難尋海的蹤影。近年來都市工業、新城建設的熱潮即將把這裡變成一個純粹的地域符號。走進村莊,來到一位滕姓老人的家裡。一杯清茶,點滴回憶,思緒穿越千年的小海時空。康熙庚寅年間,淮陰知府姚陶渡海賑災一事(從今天的范莊——古名黑風口起錨,穿過小海,進南城——古名鳳凰城),佐證小海還是一片波濤洶湧的海面。至嘉慶初年,黑風口、孔望山及鳳凰城之間的三角...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