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方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食在北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胡士方  出版时间:1978-12-20
    关键字: 北方 饅頭 寧晋

    俗语说:「食在广州」,这是属于南方的食,北方的食,很少有人谈及。笔者生于北方,三十多年就未囘过北方,两餐的主食也多是大米,十多年就未囘过北方,两餐的主食也多是大米,已成了南人的胃口了。现在想起北方的飮食,香港人是很少见到的,倒颇有一述的必要。先说面食,即小麦粉的食品,最流行的是馒头,这在北方是视为上等的食品。在农村老百姓的心目中,认为一辈子能有雪白的馒头吃,那是什么也不想求了。馒头有的地方也叫馍馍,系面粉加水,发酵后,在面枱上揉成圆圆的一个个蒸熟的东西

  • 文章山東革命黨史稿(十四)後編卷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丁惟汾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国民党北方党部

    丁惟汾等修第一章 国民党改组及华北党务之具体计划第一节 国民党改组总理于民国八年后,即思以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九年修正中国国民党总章,中国国民党之名始定。自西历一九一八年俄国革命成功,总理内察中国革命环境,外应世界潮流,决计根本改组。民国十一年六月十五日陈炯明叛变,八月十三日总理离粤赴沪,召丁惟汾同志督促其鼓励精神,整理北方党务。先是,总理委惟汾为国民党山东主盟人,在沪负责,惟汾乃与留沪同志于洪起、阎容德、于恩波等,磋商进行在沪创办北方周刋,广为

  • 文章暮冬臘憶雪寒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雪岑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雪天 北方 往事回忆 思乡

    犹若进入白色国度,淸白皎洁,一尘不染,置身其间,不知世间尙有「汚秽黑暗」地方,那种淸新静雅的情调,确是住在亚热带的本省人士所没有见过的。下面两则故事,就是北方雪天部分的写眞。廿五年笔者在洛阳受训时,阴历十二月卅日,照常上课,同学们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孩子」,想到「过年」,个个愁眉苦脸,有些甚至暗自哭泣,把两个眼圈揉得红红的,令人不胜伤感!当天下午三时半开饭时(那时集训都是一日两餐)多对饭愁思,不能下咽,至五时许忽听校方宣布:春节放假两天,可自由行动。一时全体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田曼詩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采撷于北方 跋文 返乡 探亲

    田曼诗女士为豫籍名画家,笔触细腻、彩色丰富,风格独具,此次返乡探亲发现舍侄田原对新诗写作颇有才华,将其报章星散之稿子蒐集整理,在台北汉艺色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书名为「采撷于北方」,本文系田曼诗女士所撰。 编者

  • 文章北方婚嫁趣事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北方 婚嫁 风土习俗 趣闻 婚礼

    有句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在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我国,这两句俗谚,实在是一个眞实的写照。就拿笔者家鄕——豫北来说吧,在那纯然旧社会的鄕间,婚丧嫁娶,是非常繁琐而隆重的,同时,说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此旧历年关将届,「有钱没钱,讨个老婆好过年」的旧俗里,谈一谈北方婚嫁的趣事,一以增年景,一以增鄕思吧!在豫北那广大的平原,事起原(武)阳(武),西至济(源)孟(县)所有鄕间,对嫁娶都非常的重视,不论穷富,迎娶都要用四个人抬的大红花轿。虽然

  • 文章《本草纲目》所见湖北方言词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湖北方言

    李時珍(一五一八—一五九三),明代醫藥學家,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本草綱目》是李時珍以家學淵源和自身體驗,歷時二十七年(一五五一—一五七八)寫成的中國藥物學名著,書中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十六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果,對生物學、礦物學、化學、天文學等也有貢獻,是我國藥物學、植物學等的寶貴遺產。該書初刻於萬曆十八年(一五九〇),後經三十多次刻印,於一六〇六年傳入日本,並譯成拉丁、法、德、英、俄等文字流傳全世界,為國際醫藥學者、植物學者所重視,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 文章呸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6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2013-01-10
    关键字: 湖北方言 民间故事 人物回忆

    文◎朱介凡(注:朱介凡與夫人姚青新婚合影,湖北鄕親中著名的恩愛夫妻。)這是母親常愛道說的一個家庭裏的老故事。她的外祖母王太家家,是漢陽姚湖鄕里的人。那地方在嘉魚縣的簰洲對岸當時城裏人都把鄕下地方看得十分曠野,把鄕下事情說得十分荒唐。迷信的事也特別多。王太家家是一個頂嚴厲的老婦人,就是最頑皮的小孩,即令見了她臉上堆著笑容,都會害怕的。她的眼睛有一股嚴峻不可抗拒的光芒。她老人家個性倔強,例如有一個凳子絆了她的腳,她一定把這東西當爲人一樣,會還她一腳。她是不准...

  • 文章节水——解决北方缺水的当务之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孫崇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节水 北方 缺水 南水北调 水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北方缺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干旱所困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地方领导干部都渴望南水北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南水北调是国家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这个浩大的调水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非轻而易举,必须根据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多方面科学地论证其优劣得失,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先后缓急,着手进行,一定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决不可轻率冒进。但如不知节约用水,即使南水北调了,宝贵的水资源也会浪费的。现在全国每年用水量为五、六〇〇亿立方公尺,占我国

  • 文章北方红薯淌糖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0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87-10-30
    关键字: 北方红薯淌糖浆 思乡情 红薯种类

    红薯,因其味甘,故叫甘薯、甘藷或番薯,俗称地瓜。原产地为中美洲,明季始入中国。在我国北方,因其多为红皮,故叫「红薯」。但是,说来奇怪,有一种红薯是白皮的,却也叫红薯,并且还叫「白红薯」;这和称「老鼠」、「小老鼠」同样有趣。城里的人比较文明点,红皮的叫「红薯」,白皮的则叫「白薯」。提到白薯,有这么一个笑话,那就是对某一种极普通的事物不通也不会的人,便被谑称之为「白薯」。红薯在本省是喂猪的主食,在巿街中也常看到推著烤熟叫卖的。金门亦盛产此物,并槪以「地瓜

  • 文章丁開嶂革命事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丁邁鴻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丁开嶂 同盟会 铁血会 辛亥革命北方领导者

    后记—一位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北方领导者—丁迈鸿谨述先父「丁开嶂革命事蹟」初稿完成于民国元年,迄今将近百年。先父于民国卅五病逝,至今亦将近一甲子矣。共和后经中央临时稽勋局核准例赠开国头等九鼎勋章,任同盟会本部评议员, 国父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内阁农林总长宋教仁曾聘为参事,力辞未就。袁总统时期曾聘为山西省护军使亦未就。民元、二年应河南巡抚林绍年咨调为河南大学堂教席。三年应奉天两级师范学堂之聘出关讲学,民国四年于奉天应学界之请再组抗日铁血会,反对廿一条之签署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