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永福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黑虎将军」刘永福轶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79-04-30
    关键字: 刘永福 人物轶事 抗争外敌

    晩淸名将刘永福,原名义,(或名二,粤语义、二音类同),号渊亭。先代世居广西省博白县菱角墟金村,以农为业。高、曾、祖三代单传,其祖应豪生二子,长以来,次以定,以来即永福之父也。应豪夫妇弃世后,家日贫,以来兄弟议他徙,乃迁居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洞小峯鄕,改业屠沽。历十年,小有积蓄,以来娶邻村再醮妇为室。越二年,岁丁酉(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九月十一日,生永福,时以来已年四十二岁矣。后以定嗜赌,家乃日落,兄弟以是分爨,仍贫难以为活。迨永福八岁,以来复携妻挈

  • 文章援台抗日之刘永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陳伯杰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刘永福 抗法英雄 孤军抗日 援绝内渡

    引言光绪二十一年乙未(西历一八九五年)割台议成,台湾绅民,义愤塡膺,遂倡组民主国,擧唐景崧(字维卿,又书薇卿,广西灌阳人。)为大总统,揭橥保台抗日。迨后,景崧潜逃,民主国抗日实力移至台南,各界绅民,乃拥戴南澳鎭总兵帮办台湾军务刘永福,以大总统印上之,永福拒印而接受责任,积极加强兵备,力为应付。嗣战危粮匮,各省又无援应,永福于绝望之余,仰天长叹曰:「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至同年九月初,永福以援绝矢穷,不得已乃偕随员数人,借英船多厘士号,黯然内渡。后人

  • 文章民族英雄黑旗军刘永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羅香林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刘永福 黑旗军 中法战争 赴台抗日

    安平,抵里良,遇关卡十三,攻不入,陷重围中,永福覩状,率壮士,裹黑旗,藏短兵,绕道袭首关,戮守卒,夺旗帜,破第二关,行十八日,十三关破,遂攻龙贡。翌年,再破轮四。佐炎喜,谓永福曰:「北圻长城,非公莫属也!」由是永福声威扬越,东朝吴凤典亦率部五千人来会。而轮四于其间攻临洮府,越兵不能支,佐炎促永福进,下湖宁立石。凯旋,越王授永福保胜防御使。(注:刘永福之像)同治十年,越法失和,法将安邺,进陷河内,越王谕永福出兵。先是法人以传敎越南,寖假窥土地,咸丰七年,借口

  • 文章刘永福甲午论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刘永福 甲午战争 作战理念

    光緖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岁在甲午,为了日本出兵朝鲜拒不如约撤退的事件,满淸政府与日本交涉,终以对方无理要挟,咄咄迫人,淸廷不得不飭令有关各省严行戒备。于是一般能征惯战的疆臣宿将,特别受到淸廷重视,分别委以筹防的重任。广东南澳鎭总兵刘永福,前此十年于中法战争期间,曾在越南对抗法人,著有战绩,淸廷特命其率部渡台筹防,即为当时战将受到重用的例证之一。刘永福抵台未久,淸廷曾一度命其率部北上协防,继复询其能否率师直攻日本各岛,出奇制胜。刘永福拟议覆奏,却自另有

  • 文章越南抗法·臺灣抗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黃國珍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刘永福 越南抗法 台湾抗日

    注:黑旗将军刘永福)习技击武术臂力过人刘永福,名建业,号渊亭,永福以字行也,因有同母异父李保奇占长,排行第二,故又名刘二,人称刘义奇,其先世居广西博白县金村,父以来偕弟以定迁来钦州十万大山地区,防城司北鸡隘下古森挏,小峰乡那良村住居,以耕农为业,娶孀妇陈氏,于清道光十七年九月生永福,至永福七岁时因年荒歉,且十万大山地区,常为匪盗啸聚之地,难以安居,以来乃挈家迁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墟八甲村从兄处,租坡地种杂粮为活,次年其从兄之子为盗所累几至破产,以来又

  • 文章刘永福的英名不容台独污染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刘永福 民族英雄 战争资料 保台抗日

    文·蒙天祥(注:民族英雄刘永福大将军英姿)原拟就刘永福部属留在台湾的后人情况,作一调查研究报告。经与几位学者讨论后,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原因是:一、刘永福的部队调到台湾目的就是为了保台抗日。既然台湾已被日本割据占侵,若仍留在台湾,岂非自投罗网,落入敌手,结果必惨。在此情形之下,自然不会有人愿留下来。二、刘部并非从福建调来,绝大多数不会讲闽语。离开军营留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应非合理的选择。三、日本占领台湾后,并没有封锁岛,对出境的人口并未阻难,刘部全体

  • 文章刘永福助越平乱、护藩御法、与保台抗日史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期  作者:李魄  出版时间:1979-07-30
    关键字: 刘永福 生平记录 卓越功绩 人物评价

    世人称为民族英雄之黑旗将军刘永福,原名刘义,字渊亭。出身寒微,极富民族思想,两粤地区,一提「刘义打番鬼」,尽人皆知。按永福祖籍,原设广西博白菱角圩,世农,传至其父,以人口日众,耕地不敷,迁广东钦属防城古森垌,永福出生于此,四、五岁时,当地连年荒歉,复迁广西上思县。博白为其祖籍,钦州系其出生及终老之鄕,上思是其长成所在地;称为博白人、钦州人、上思人,均无不可,亦无关重要,然其为国家民族,抵御外侮,奋战不屈之精神,及其名垂百世之勋绩,値得吾人为之大书而特书也

  • 文章越南抗法台湾抗日黑旗将军刘永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黃國珍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刘永福 人物事略 黑旗军 抵抗侵略

    刘永福,名建业,号渊亭,永福以字行也,因有同母异父李保哥占长,排行第二,故又名刘二,人称刘义哥,其先世居广西博白县金村,父以来偕弟以定迁来钦州十万大山地区,防城司北鸡隘下古森垌,小峰乡那良村住居,以耕农为业,娶孀妇陈氏,于清道光十七年九月生永福,至永福七岁时因年荒歉,且十万山地区,常为匪盗啸聚之地,难以安居,以来乃挈家迁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墟八甲村从兄处,租坡地种杂粮为活,次年其从兄之子为盗所累几至破产,以来又迁至对河迁隆州柜口村,仍以种坡地为生,永福年

  • 文章一代强将刘永福 治军与战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謝志鵬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刘永福 军事才能 治军与战术思想 人物资料

    文·谢志鹏(广西文献社社长)(注:刘永福故居「三宣堂」大门两侧对联「枝栖古越」与「派衍彭城」)前言刘永福(西元一八三七至一九一七年),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出身农民家庭,当过船艇长工,拳棒武艺超群,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率领的黑旗军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曾多次给予气焰嚣张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他的英雄事迹不仅为当时中国人民所称道,就是外国侵略者也闻风丧胆畏惧他。二十岁,刘永福投奔天地会,学习御军之术,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

  • 文章回到1895那一年,該選擇怎麼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謝志強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1895乙未 甲午中日战争 刘永福 历史资料 往事回忆

    伊藤博文相当明确表达要求满清王朝割让台湾、澎湖等地,甚至会谈过程中,日本早已悄悄派遣混成支队快速攻占澎湖马公岛。于是满清皇室终于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我们可以记忆的教科书内容大概是:台湾由总理衙门巡抚唐景崧在丘逢甲等「抗日英雄」的倡议下,成立台湾民主国,随后与抗法名将「黑旗军」统领刘永福等人,展开一场可歌可泣的对日抗战,终因弹尽援绝,含恨退回中国。而一八九五电影中主角吴汤兴、徐骧及姜绍组等人,除了二战后国民党将其衣冠冢迎至忠烈祠外,书中几乎无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