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处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州方言俗语出处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黃相華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广州方言俗语 出处 考证

    說話講出來,文章寫出來,都是要它表情達意或敍事說理。懂得廣州話的人,當無不知廣州話表情達意之妙,實非國語所能及。這裏所謂廣州話,乃指舊稱廣州府屬三角州一帶今之廣州巿而言,他如潮汕惠州梅縣肇慶欽廉南路客家等方言土語,則多所未及。粤語可眞不少,一時未易詳加分析論列;正因廣州話未能通行全省,粤語難以統一,就比不上國語之通行全國。國語,講得出卽寫得出,簡而明,故易學易識。粤語之寫不出字者而祗許講祗許聽的就不可勝數,這是粤語先天註定不能像國語那樣寫述出來。× × ×...

  • 文章安靜會世系排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宋思義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世系排字 二十四代 出处 名录

    清靜道德 文成佛法 仁倫智慧 本來自信 圓明興禮 大通悟覺。以上爲前二十四代。民國十三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將大通悟覺改爲大通武學。萬象依皈 戒律傳寶 筏渡心回 普門開放 廣照乾坤 代髮修行。以上是後二十四代排字。上面爲前後各廿四代。下面再錄爲增加後緖二十四代排字。是由江淮泗一人備徐北維,徐前輩乃江蘇海州人。通字備葛開泰「玄武」葛前輩爲江蘇沭陽人。加海衛一人備李壽山,李前輩是江蘇徐州人。通字備王明達,王前輩是山東萊陽人。興武六一人備上中賢,上前輩爲安徽泗縣人。通字備華士...

  • 文章同仇敵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同仇敌忾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同仇:一致對付仇人。愾:憤恨。亦作「同仇敵慨」。語本《詩·秦風·無衣》:「與子同仇。」後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敵愾」又見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說秦穆公向西擴展,滅掉了十二個小國,稱霸西戎。西戎各諸侯爭相投靠秦國,以秦國之敵為敵,以秦國之友為友,爭相向秦國獻功求寵。商末周初,秦祖先中潏「在西戎,保西垂(今天水附近)」,從而開始了秦人、秦族和秦文化的興起。從中谲至秦文公,前後十四代,歷時300餘年。後來...

  • 文章絕甘分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绝甘分少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好吃的東西讓給別人吃,本來不多的東西還拿出來與人分享。形容自己刻苦,厚待別人或部下。語出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能過也。」意思是:李陵平時與同僚、官兵們在一起,甘美的食物自己不吃,分東西自己少要,他的品行能使人們拼死為他效力,即使是古代名將,也不能超過他。《漢書》上也說李陵「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李廣帶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飮,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

  • 文章「何陋之有」語出何典之探討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田興柱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何陋之有” 出处探讨 刘禹锡

    拜讀九十二年二月出版的《貴州文獻》第二十八期,載有尚賓鄉長「海峽兩岸貴州同鄉書畫聯展台灣書畫家團活動記要—貴州景點安龍、興義、修文四日遊」的大作,這篇鴻文,主在描敘「台灣書畫家團」參加在貴陽舉行的「兩岸貴州同鄉書畫聯展」後,利用空閒,做了安龍、興義、修文四日遊。遊修文,明朝大儒王守仁講學的陽明洞也在遊覽之列。遊覽陽明洞時,尚賓鄉長有一段記述說:「陽明洞所建之亭榭有:『何陋軒』,解釋者說:『何陋』二字乃典出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對古典文學涵濡深邃的貴...

  • 文章姓氏起源及族姓堂號(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姓氏起源 族姓堂号 出处典故 摘录收集

    六、鄭姓堂號褒義堂鄭姓,以國爲姓。出自姬姓,居滎陽郡(治所在河南滎陽縣境內)。周厲王(?—公元前八二八年)姬胡的小兒子姬友,受其兄周宣王封於鄭(今陝西華縣東),爲鄭桓公。公元前七三五年,爲韓國所滅,子孫遷徙至陳國(今河南淮陽)與宋國(今河南商丘)之間,遂以原國名爲姓。「褒義堂」,取以褒揚「忠」、「義」傳家。七、王姓堂號三槐堂王姓,《百家姓》收,分布極廣。其來源:①以爵爲姓。出自姬姓。周靈王(姬泄心,公元前五七一—五四五年在位)的太子姬晉的後裔;②出自嬀姓...

  • 文章姓名起源及族姓堂號(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姓名起源 族姓堂号 来源详解 堂号出处

    漢光武帝(劉秀)時,馬援幾次參加抵抗匈奴入侵。建武十一年(公元三十五年),被封爲隴西太守。後多次南征交趾(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北討烏桓,立下多次戰功。建武十七年(公元四一年),拜爲伏波將軍,封爲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貴州五溪蠻(屬武陵郡)叛亂,威武將軍劉尙平叛失敗,全軍覆沒。馬援得知後,便主動要求上前線去。那時,他已六十二歲,光武帝因他年老而沒有批准。他不服,當即披掛上馬,昂首挺胸,揮舞兵器,十分威武。光武帝嘆然贊道:「矍鑠(jue-shuo...

  • 文章一夢華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一梦华胥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摘錄自天水歷史成語解析意為一場幻夢。語見《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華蛋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師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天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摘無痟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雲霧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

  • 文章明眸善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明眸善睐 传说故事 成语出处

    摘錄自天水歷史成語解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而靈活。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睐,靨輔承權。」是稱贊伏羲之女宓紀的詞語。很早很早,民間就流傳著一個膾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宓紀原是伏羲的女兒,從家鄉天水來到洛河邊,加入到當地的有洛氏民族當中,當把從父親伏羲那兒學來結線捕魚、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人。這天,大夥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驚動了洛河的河伯。河伯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

  • 文章國父名言其來有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孙中山 名言出处 思想著作 学术研究

    國父早年在香港西醫書院求學時,課暇嗜讀達爾文《進化論》,他所創發的《三一民主義》深深烙印有達氏的思想。但他後來對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深表贊同,尤為折服!清末民初,國事如麻,歐風美雨,交迫而至。青年愛國心切,醉心進化論者多。時有一位革命將領曾以「優勝劣敗,物競天擇」的達氏名言,懇請國父賜書留念。不久,他應邀到國父的書房取字時,一看,國父另書寫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八個大字取代。這位將領甚有感悟,他就是後來國父的革命志業的繼承者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國父學貫...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