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耕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郷莊稼人的幾項絶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农耕 耙地 摇漏 打场

    耙地:「耙地」就是要把犂過的地用耙耙平,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爲泥土翻起,高低不平,加以莊稼的根都留在土中,人站在耙上,左右搖動,上不顚簸,由於耙齒鋒利,稍一不愼,就會折斷足踝,皮破血流。所以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敢上耙。但行家則不然,上了耙就鞭策牛馬飛奔,左衝右突,若無其事,不惟把地耙得平整如板,而且還耙出許多花樣,就像一塊地毯,繡著美麗的圖案一樣,眞是一種絕活,至今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搖漏:「搖漏」工作,也是一種絕活,不是人人都會的。所謂「漏」...

  • 文章薊縣之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5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苏县 疆域 农耕 名山 苏运河

    一、前言薊縣爲我國三千餘縣之一,微不足道,又有何奇焉?奇不奇,客觀之標準無定。余生於薊,二十歲負笈平津,爾後奔走天涯,未遑返鄕,則此文亦陳跡也。人事雖非而山河永在,仍有其不變者。惟早年片段所感,如非錯覺,亦掛一漏萬,但旨在擧其著例耳。二、疆域之奇今之薊縣,爲古之漁陽郡。郡治設於漁山之陽,故名。漁山俯北廓,高不及百丈。薊之北疆,衆山皆大,乃以小者爲主爲尊也。薊縣面積約一萬方里。東西南北直徑均約百里而與臨縣犬牙交錯。縣城建於交點之中心。城北爲高山,城南有兩窪...

  • 文章古代中原役象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杜學知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中原 史料考证 农耕

    之名称之,因得为虞官之佐也。舜善驯扰猛兽故名虞,因称所居之地,所建之国,所取之氏,皆名虞矣。舜弟当为最初服象之人,故即以象名之。象驯服后,且可用之农作,于农业自引起莫大之影响,是故尧典有东作,南为之语;而五帝本纪亦言「尧乃赐舜絺衣典琴,为筑仓,予牛羊。瞽叟尙复欲杀之,使舜上涂,瞽叟从下纵火焚,舜乃以雨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仓与牛羊对擧,则农业生产,必可观也。书称象傲,则象是时必挟其服象之能,与兄舜相争衡,舜入犬麓不迷,则似主于狩猎,或兼畜牧,而役象农耕之瞽

  • 文章家鄉農諺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朱世良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家乡农谚 谚语 农历 节气 农耕

    我國以農立國,古代工商業固不發達,直到現在全國人口農民們仍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自古讀害的人不多,現在農村中文盲仍佔很大的比例。因識字的人不多。很少人能看懂曆書(鄕村俗稱黃曆),故對耕種收割,陰晴風雨,年成豐歉之預測,冷暖時間之到來,四季衣物之準備等都以一套「農諺」爲準則,而農諺自古相傳,雖不能完全準確,也都差九不離十多能應驗。我國幅員廣濶氣候不同故所用之諺語亦有差異。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僅就記憶所及將我鄕之農諺列註於后,因離鄕四十餘年,記憶不確之處,請識...

  • 文章故鄉拾穗(五九)農業概況——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8-09-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肥料 船隻 农耕

    为农作之肥料,但城市距农村较远,虽亦有从事农耕之家,毕竟为数甚微,商店仍占绝大多数,其炊煮后之柴草积灰,便无法处理,于是不得不俟换灰者来,方能将积灰运走,藉维环境之淸洁,以保观瞻之舒畅。记得有一位郑姓同学,曾随其父驾舟至常州城内换过灰,据云并不是拿东西去换灰,亦不是拿钱去买灰,其实一大堆灰也要不了几个铜板,(按按抗战前通用的货币是银元银角子或铜板)城市内较大之商店,食之者众,其炊煮后所余之积灰亦多,大都是先将之倒于庭院之一角,遇有换灰者上门问有无灰换时,商店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家乡琐事 日本侵略 农耕 施肥

    激发起全国靑壮,放弃既有工作,纷纷投向军旅,誓志杀敌雪恨!这些沸腾激昂的悲壮往事,虽已四十余年,但耿耿何敢忘怀!八、施肥再耕在前期里,曾谈过收割麦类之琐事,俟麦类收割完毕之后,接着就是:施肥再耕,播种秋禾的时候了,秋禾范围甚广,不像夏季那么单纯,大部份都是麦子。家鄕农耕方式与现代不同,没有机械设备和化学肥料,万顷平畴,依犂而耕。坡度较大之山地,偶有使用弯杷掘头挖掘者。肥料种类繁多,施用方法各异,主要者有:堆肥、水肥、油渣三种,其次为:焦土、毛发,及家植与野生

  • 文章家鄉耕作數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齊蔭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武城 耕作过程 家乡农耕习俗

    武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隅,一片平原(曾於四卷一期有所介紹,不再贅述),耕作沒有什麼困難,然亦須付出最大苦心與勞力,再得上天憫憐——風調雨順,始可豐收。如果收成良好,一年收兩年食用,絕無憂慮。農作物有麥、高梁、穀類、豆類、玉蜀黍、芝蔴、棉花及地瓜、落花生等。因爲作物不同,耕作程序及所用工具亦有差異,今分別臚陳於後,願供年輕一代鄕友知道,先人耕作辛勤情形,以及朱子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之道理。㈠耕耙爲敍述方便、先由耕、耙地說起。每年秋收後,寒冬尙未來臨...

  • 文章说立夏·道农忙东瓯农耕点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立夏民俗 农事活动 农耕 东瓯国

    一年四季有24个节气,把春夏秋冬天时物候和农事耕作机宜,都有大略的托出,这是我国固有历法的特色,一本农历在手,对农耕种植,便有所准绳了。现时坊间印行的民历,多将阳历(国历)和阴历(农历(对照排列,合编成本,农历部份,仍深受农村广泛采用。

  • 文章客家十二月民謠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李經漢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客家 十二月民谣 乡情乡音 农耕文化

    瘦得皮包骨,好了粮户子,欢喜粜贵榖,升米银三分,榖价千五六,无忧又无虑,食鱼又食肉,日日安乐嬲,眞眞是享福,赊借都不肯,只想谋田屋,今世享安乐,后世多劳碌。<注>⒈赤蕨:是山上野生的蕨草嫩叶芽,可用以做菜,荒月代替粮食。⒉粮户子:有钱人家田地给佃农耕种,在家坐享收粮的富家子弟。五月谣:五月是端阳,肚饥日子长,麦子食完了,谷子未曾黄,鹅子不准放,鸭子又无养,人人喊过节,无钱愁一场,三牲少鸡子,春子托盘装,还有旧猪肉,咸鱼二三两,检来敬祖公,实在矛

  • 文章海外來鴻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洪恕博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海外来鸿 农耕队 甘国政要果园 甘比亚

    国人重视吧!每人把这本纪念册,视为珍品,全都保存起来,每当想队长时再拿出来看。这本纪念集与栗队长精神一样的不朽流传后世,在中非技术合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中非外交史上传记伟人也。栗队长在非伟大贡献,当为甘国人民万古楷模。侄蒙大人手示持敎,金石良言,铭诸心版,永不忘记。将尽全力,贡献一切,决本队长在甘服务热诚,坚守岗位,使甘国朝野对于我国情感,充分发扬光大,争取中甘邦交,更加密切,乃我农耕队最大目的。这一点敬请大人放心,简述亚布谷(ABuko)分队工作概况如下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