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敦大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光纖之父」·我鄕之榮

    来源期刊:《浦東》 69、70  作者:高渠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高锟 院士 光纤科学 伦敦大学 博士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我鄕金山县高锟博士,于今年(一九九二)七月举行之中央硏究院院士会议中,当选为该院第十九届院士(数理组)。高锟博士原籍金山县张堰鎭,为书香世家,祖父高吹万先生与同邑姚石子先生皆为南社耆宿,诗书双绝,誉满东南。他的父亲高君湘先生,是法学博士。大伯父高平子,是中外知名的天文学家。一九三三年高锟诞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在香港求学,肄业于圣约瑟书院,毕业时名列前茅,旋赴英国深造,入伦敦大学攻修电机工程,获博士学位。其后高锟博士,对光纤科学的硏究

  • 文章歐遊隨筆(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1期  作者:華壽嵩  出版时间:1979-01-20
    关键字: 旅游 西敏寺 圣保罗教堂 伦敦大学 莎士比亚故居

    一六一六年谢世,英名历久弥彰,历三百余年而不衰,见其居,慕其人,不禁肃然敬之,晚观歌剧于Charing Cross Road Garrick Theatre,尙不俗。在伦敦走马看花·伦敦大学及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赴莎氏故居,途经Oxford为牛津大学所在地,英伦五十六大学中,牛津居首,创立最早,讲舍宏开,人才辈出,校区莘莘学子,络绎不绝,造就尤盛。原拟往伦敦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Wax Museum,客

  • 文章曾寳蓀桃李滿天下一位女教育家的生平事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徐少英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曾宝荪 生平事迹 幼年教育 伦敦大学留学 艺芳女校

    本文作者徐少英女士,湖南平江人,現年七十五歲。肄業長沙私立藝芳女子學校大學部時,為校長曾寳蓀先生的高足。畢業後,資送入英國劍橋大學硏究數學和教育。囘國後曾先後執教於藝芳、西北聯大、臺大、東大等校,現任海洋學院教授。與曾先生從遊五十餘年,對曾先生的嘉言懿行,知之最詳。 編者

  • 文章簡介名譽理事顧毓瑞鄉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3期  出版时间:1980-01-20
    关键字: 顾毓瑞 名誉理事 《中华民国当代名人录》 伦敦大学 外交部

    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民国当代名人录」所载,顾鄕长生于民国前四年,吴淞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毕业,获法学士学位。民国廿一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硏究院攻读,廿四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硏究院硏究。廿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即由驻美大使王正廷介绍入纽约总领事馆服务,从事组织侨胞及留美同学等爱国工作。初任主事,继加随习领事衔,协助于焌吉总领事组织美国医药助华会,并由亨利鲁斯先生倡办联合援华会,以提高我国士气民心。卅一年珍珠港事变后,中美并肩抗日,由我驻美军事代表团熊团长

  • 文章愛國重教的報業巨子余紀忠先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4期  作者:汪鶴鳴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余纪忠 华英文教基金会 因病去世 半身像 伦敦大学 新闻事业 海峡两岸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侵略上海,余纪忠先生激于义愤,随军赴沪,战事结束后返回常州。一九三四年中央大学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留学。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即起,余纪忠先生禀明母亲回国请缨之志。不久,便奉母手书「国难当头,正是男儿报国之时,回国从军,义所当为,余家亦决不苟安于日寇铁蹄之下」。于是毅然返国,从军抗日。一九四九年,余纪忠先生赴台,潜心新闻事业,创办了《征信新闻》后改名《中国时报》。晩年他设立「时报文教基金会」,创立《工商时报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