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丝绸共返回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江陵的「丝绸宝库」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6期  作者:本社資料社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丝绸宝库 荆州市

    战国时代的丝织物,被称为「丝绸宝库」。本文就后者作一简介。这座楚国的「丝绸宝库」,有绵袍、单衣、夹衣、单裙、绵裤、帽子、绨面蔴鞋等卅五种;此外,被子三件,专门用作衣被包裹用紟衣一件,以及镜、衣、枕套等十件。丝绸的色彩琳瑯满目,有朱砂、茄紫、深赭、浅绿、茶褐、金黄、棕黄、降红等。虽然经过两千多年时光的冲洗,颜色依然那样艳丽,且绝大多数丝织物质地精美,衣物的形状也完整。其中有一件开档棉裤,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裤子。另外还有一件秋衣,也相当「时髦」。这些丝织品

  • 文章古长安与丝绸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樊衍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西安 自然风光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早在原始公社时期,半坡人就会用纺输捻线,再织成粗糙的布,用以缝制衣服。」[2]到西周时期,手工业的种类就增多了,特别是缫丝织绸业的生产,就有一定规模。唐代前期,丝绸纺织技艺高超、品种繁多,幷有了早期的毛织业。印染技术也有了新的创造和提高,绞染、夹染、蜡染这些简单易行的印染方法,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我国缫丝织绸的生产技术先后传入印度、义大利、日本、朝鲜等国。“东方丝绸国”之称,也从此闻名于世。西周、秦时

  • 文章昌邑柳疃綢子有名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昌邑 柳疃 丝绸 《齐民要术》

    柳疃,是山东昌邑北鄕的一个小鎭,出产丝绸,很早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提花生产的各种漂染花绸,图案飘逸典雅。街道宽濶,绸店林立,花绸交错悬挂,宛如彩虹飞舞,花团锦簇,眞叫人「疑是虹霓人间落,天梭几度织得成。」柳疃出绸的由来柳疃丝绸,始于淸代康熙年间。据考「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祖母的娘家就是昌邑柳疃附近的寨里庄,祖母的哥哥姜煦,曾任过苏州丝绸织造师傅。负责为皇宫采购丝绸锦缎。柳疃丝绸就是由他引进技术而逐渐兴起织绸行业。十九世纪柳疃丝绸发展到极盛

  • 文章絲之路 新疆發現古絲織物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古丝织物 新疆考古工作者 春秋时代 中原丝绸物遗迹

    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电】大陆新疆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天山腹地古墓中发现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丝织物,证实丝路的开创可追溯到春秋以前。据中共「光明日报」报导,天山腹地「乌鲁木齐」(廸化)市南山矿区阿拉沟二十八处古墓中,发现一件保存良好的凤鸟纹绿色丝绒刺绣绢,经专家鉴定,为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产品,它传入新疆的时间,比张骞通西域时间早五百年左右。消息指出,在附近其他墓葬中,还发现中原丝绸物遗迹,以及中原风格的各种漆器、铜镜等,进一步反映张骞通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藏即有

  • 文章丝绸之路飞行之旅——参加一九九二年中国嘉峪关国际滑翔节纪盛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0期  作者:白全佐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国际滑翔节 盛会纪实

    一、參加緣由世界上的事,永遠在變動著,向著新鮮、進步、和平、豐盛、文明變動著,政治旳標榜也會因著時代的需要急切的變動,從不會讓你站在一個理念及情結上死守終身,永無變異。封閉著將近四十餘年的兩岸關係,在人性基本要求上也變動了,開放了,筆者因兩岸關係的局部開放,所以於一九九一年十月返鄉探親,親嚐無法評估的故鄉芬芳,因爲人生中若無親情、友情、愛情,就如大自然萬物中没有色彩一樣。在蘭州訪友之,遇到了甘肅省航空運動學校副校長黃澍年,及蘭州電視台副台長趙群力,晤談之...

  • 文章絲路 經路 風沙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殷穎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火焰山 丝绸之路 千佛洞 高昌故城 吐鲁番

    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敎人着迷的。这座火焰山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奘的经路,也是历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丝绸之路在新疆的道路有三条:即南路、中路与北路;南路从阳关(今敦煌西南)沿南山(今昆仑山)北麓,经鄯善(今若羌)、且末、精绝(今民丰)、 弥(今于田)、于田(今和田)、莎车等地后,翻越帕米尔高原西行;中路从玉门关(敦煌西北)沿孔雀河或沿北山(今天山)南麓经车师王庭(今吐鲁番)到焉耆,再经乌垒(今轮台)、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地后

  • 文章丝绸之路组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1期  作者:朱祖仁 出版时间:2012-01-3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诗词 组诗 历史 沿途景色

    西安行 七絕(二首)城廓巍峨態勢新,飄香蔬果滿街春。花蔭夜靜雲輕隠,拾翠尋芳倍有神。八百秦川鋪緣茵,西安風物古猶新。中華瑰寶千千萬,半在人間半涴塵。秦俑 七絕墓俑兵車確動人,肉身雖假表情真。坑儒穀口臨潼下,近接皇陵兩地親。黃帝陵 七律參天古樹蔭橋山,今謁黃陵夙願還。萬祀龍孫朝始祖,億年青史播人寰。改朝換代香長續,沐雨櫛風柏自斑。黃帝軒轅興漢祚,壽丘掃墓赤情殷。天池 七絕瑤池玉液碧漣漪,天際雪峰耀眼迷。遠望天山千里白,化為秋水碧琉璃。天池 七律雲繞松巒間翠...

  • 文章丝绸之路追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寶山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往事回忆 人物感怀

    我生长于丝绸之路的一个译站——甘肃会宁青江驿——,当我出生之时,丝路胜景,已近过去;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海路大通,外国商旅,弃陆经海。,民国廿年以后,陕甘公路开通,而内陆运输,亦转入公路,在商旅减迹之后,丝路的萧条、破败景象,就随处可见。记忆童年的丝路美景是,宽濶的大道,两旁杨柳成行,绵延不绝,行人、马车、驴骡驮队,骆驼队、人力车队(独轮车),来来往往,络绎于途,煞是壮观。当盛夏之时,路树浓荫,引来成群候鸟栖息,晨间停足高处俯瞰,只见百鸟飞鸣,人车移动

  • 文章河南土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河南土产 丝绸 农作物

    一、綢汴綢——汴綢出產河南開封一帶,開封古名汴梁,故簡稱曰「汴」,所產之綢名曰汴綢,純絲織品,品資純爲高等絲線,精工織造,不惟美觀大方,且持久耐用,以之製衣服,可穿十年不變,行銷全國,極受歡迎,以景文周之出品最佳。二、考百考百——係河南考城縣出產之百合,肥美營養,每年出產不多,益爲名貴,爲秋冬補品,食之延年益壽,贈送親友,視爲珍品。三、商芹商芹——爲商邱縣之芹菜,高長肥嫩,涼拌熟炒,味美可口,且能淸心去火,爲治高血壓之妙品,惜屬靑菜,未能遠銷,尤其交通不...

  • 文章沙漠絲路在哪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6、67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路线探究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丝绸之路」的称呼,首次出现于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教授于一八八七年出版的三卷本专著(中国—我的旅行志研究)中。另一位知名学者赫尔曼教授率先接受了「丝绸之路」的提法,他在一九一〇年出版的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就以丝路为名,题为【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从那时以来,各国出版和发表了不计其数的论述丝路的专著、论文,其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博士(一九三八年)和法国东方学家旅斯布尔努瓦教授(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丝绸之路」是脍炙人口的两本书。中国古代

共49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