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代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代赋税“彻”“助”“贡”的我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姚傳淦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三代 研究

    我国三代赋税,夏曰「贡」、商曰「助」、周曰「彻」、其意义之解说,于古籍史乘散见不尠。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朱子注:『夏时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始制井田,以六百三十亩,划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不复税其私田。同时,一夫受田五百亩,「乡」「遂」用贡法,十夫有「沟」「都」「鄙」用助法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

  • 文章三代忠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張筠山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联庄会 孙少朴 三代 忠烈

    亦须回台湾。于是指导员叫这名士兵整理行李回台湾。但未说明原因。这名士兵一听,不由大怒:「我已经深深改过了,为什么还叫我回台湾受处分!」立即提着枪去找孙指导员理论。一见面,未及指导员开口,便砰然一枪,就把忠实尽职的指导员的生命结束了。山东第三区烈士姓名录上,误为八二三砲战牺牲。忠贞爱国的祖孙三代,均在不同的情况下为国牺牲了。而三代的精神却永留人间,其予人所怀念伤感之情,又岂是笔墨言语所能形容的!

  • 文章三代同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7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7-15
    关键字: 三代同堂 绿园 雀巢 晚餐

    我们家曾经三代同堂,现在改成三代同餐,而三代同乐,则始终如一。我退休后自南部北迁,与儿子同住。生活中最乐的事是每天一家人同进晩餐,全员到齐,准时开饭,难得有人缺席。儿子看到丰盛的菜肴,常会说「享福啊!」媳妇也常会赞美婆婆的厨艺,大家吃得很高兴,眞好!一幌十二年,老伴也要退休了,我们住到自己的「雀巢」,在窗口可以看到儿子家—「绿园」,就是不要离太远。儿子要我们每个周末去他家餐叙,让天伦之乐可以永续眞是个贴心的主义。去「绿园」享福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最大乐事

  • 文章从社区发展论如何——提倡孝悌思想及维护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精神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社区发展 三代同堂 孝道

    格,增高父母的人格。中孝弗辱是指:不可无故的毁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可玷辱父母传下来的人格。小孝能养是指父母老了,子女应尽心尽力奉养双亲。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要在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对父母的供奉,不是出于同情和施舍,必须出于至诚,要有敬意。孝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古代许多忠孝节义的故事,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现政府每年选拔好人好事,重阳节敬老尊贤,敎育界所推行的「敎孝月」运动,在在均是提倡孝道思想。倘人人能做到「父慈子孝」,则每个家庭必能乐也融融。伍、三代同堂是理想

  • 文章三代时期燕赵先贤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72-02-15
    关键字: 先贤 事略 历史 三代时期

    自秦火以后,三代文献残缺不完。太史公作史记,不过网罗旧闻,加以整理,其本纪,世家,列传所载,亦仅举其大者。自夏至周,燕赵代有贤豪,虽文献不足,记载简略,而其言行足以表现燕赵精神,代表中国文化者至大,特择录二十六人俾资取法。关龙逄:夏贤臣,桀作酒池糟丘,为长夜飮,龙逄常引黄图以谏,立而不去,桀不听,樊黄图,囚而杀之。所居名龙城,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南。寰宇记:「昔夏臣龙逄所居,因名。」祖己:名滕,殷王,太戊孙,河亶甲子,即位后,自相(彰德)迁于邢(邢台)。时殷

  • 文章從銀髮族的安養觀念談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5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8-07-20
    关键字: 银发族 安养 养儿防老 三代同堂 独居

    缺点就是要有点「银子」!经济能力或财务根基不足的,恐怕还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喔!「养儿防老」的观念不但深植在中国传统老一辈人的思维中,就连老年生活都盼与子女、儿孙三代或四代同堂。从伦理结构而言,身为长辈的仍可借此生活模式保有一家之主的尊荣,凡事以「老太爷」、「老夫人」说了就「算!」,仿佛仍可掌握「威权」满足「长者」欲望之外,在经济层面看「四代」或「五」、「六」代同堂也较至今小家庭「稳固」,因此,此类家庭结构传承了千百年,一直到西方风潮侵入保守的中国(含

  • 文章真話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鄧越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童年无忌 真话 假话 爷孙三代对话

    鄧越南,七十七歲,老阜寧新港(今濱海)鄧圍人,寓居上海有年,著述甚豐,現爲上海社區刊物「霞光」主編。

  • 文章从俗语「财主无三代」谈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蔣振農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财主无三代 清官不到头 学者观点

    我们家鄕有两句俗话:「财主无三代淸官不到头」,颇富哲理。先谈第二句「淸官不到头」,既称淸廉之官,多不重金钱,不贪赃,不求田问舍,除薄俸维持简单生活外,也必疏于交际,缺乏人缘。这种官儿最易开罪同僚,诬谤交加,被排挤以挫以去,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而久安于位。或则迫于形势,先廉后贪,由淸转浊致不能淸官到底。次谈第一句「财主无三代」,类多好逸恶劳,藉父祖之余荫,骄奢不法,嫖赌逍遥,抽鸦片吸老海,不理家务,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而不事生产,上代所遗留的血汗钱或造孽钱再多

  • 文章我的成長及與廣西的連結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1期  作者:唐欣悅 出版时间:2013-07-10
    关键字: 个人成长 广西情谊 思念故乡 台湾第三代

    文·唐欣悅(臺灣大學法律系)從幼稚園到高中,我全在私立薇閣小學、中學裡度過。會落腳薇閣,是因母親在此任教。為了母女的工作、求學,十四年前,舉家從木柵遷到新北投。母親自小重視我的全人養成,常帶著我參觀展覽,跑遍全臺主要博物館及風景區;同時培養我的國語文能力,引導我閱讀、學相聲。在這種環境下,我習於學新事務,國、高中時期,曾參加管樂、相聲社團,用心練演講及大量閱讀課外書,文章有時登上國語日報和校刊。至於休閒活動方面,我喜歡走近家的陽明山山路、看電影、聽相聲與...

  • 文章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农业社会 现代生活

    我国农业社会的家庭制度我国自虞舜以大孝治天下,迄已四千余年,历代帝王,无不大力提倡,是以我国孝道能深深的印入每人的心中历久不衰。过去我国在农业社会,都是大家庭制度,父母与子媳同住,三代、五代、九代、以至于十代以上的都有,让我在下面摘几段史实:五代同居的:⑴唐杜暹濮阳人,其家自高祖至暹,五世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孝,擢明经第,补婺州参军。⑵宋永嘉陈侃,以孝悌闻,自高祖至侃,已五世同居,门无间言,至道中,旌表其门。⑶宋醴陵丁隽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