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枣阳人口的成长与预测(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枣阳 人口 人口增长率

    一、导言一九八九年作者在《枣阳文献》第六期发表「枣阳的人口」,曾根据不是很完整的材料,对枣阳的人口做了概略地叙述和分析,就了解枣阳人口的实况来说,这自然是不够的。要对一地人口做深入的分析,了解真正的实况,必须要有既详细又正确的人口资料。人口资料的来源有四:第一是人口普查,一九四九年以来,我国举行了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一九五三年,第二次是一九六四年,第三次是一九八二年,第四次是一九九〇年,第五次是二〇〇〇年。枣阳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枣阳市有关

  • 文章从故乡人口迁移 看大陆社会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不足以形容。中国人安土重迁,人口迁移,在民主自由社会,并非易事,迁村、在台湾实行起来,常是枝节横生,困难重重,可是在大陆推行,似乎并非难事,为了开发鑛产,数十户乃至百户大村,说迁便迁,为适应辟湖成田的劳力需要,一个个原住山头的大村庄,一声令下,全村迁往平地,世代故居算什么?祖先庐基算什么?来自大陆彼岸的鄕亲都知道,故鄕传统习惯上,都是一姓一村村,小者三五户或十余户,大者数十户或数百户,鸡犬相闻,成为团结个体,但今天大擧人口迁移后,社会结构,发生下列明显的今昔

  • 文章血濃於水的民族親情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陳玲美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人口普查 祖籍姓氏 台湾姓氏 炎黄子孙 血缘关系

    台湾位于中国东海。其地理环境,与中国大陆同为中国幅员的一部份;其居民来自闽、粤等地;其生活特性,为中华民族的一环;其人民祖籍姓氏,为中华先民的后裔。自古以来,即与大陆有密切的联系。回溯历史,台湾在隋唐、明郑时代,就有因闽、粤两省人民不甘做异族的顺民,纷纷渡海来台。清领以后,清廷虽严禁大陆居民携眷入台。但因地理位置接近,又闽、粤两省人口过剩,仍有大量移民迁台。光绪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战败,清廷割台,时居台士民,又纷纷返回大陆定居。民国三十五年八月

  • 文章穀城簡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羅庸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湖北谷城 地理气候介绍 人口与物产概述 交通水利

    公路,石花街站,经小径通往山上。百年前有外籍传敎人士于其上建筑别墅百余幢,辄于夏季集居山上避暑,汉水由北经东向南涛涛而下,纵目远眺豫鄂边境平原广袤数百里尽收眼前,如能有计划的扩充建设,则颇具风光,实不难成为名胜地区对于发展观光事业,不无裨益。通过县境之河流有二、一为汉水,乃有老河口经城东南以达襄樊,可通小火轮拖驳及大型木船,一为南河,发源于房县之杨日湾,经保康入境而汇流于汉水,可行木船,河水淸澈,鱼跃其间,可辨其类,两峯苍松翠柏,风景极佳。全县人口计卅余万

  • 文章黃梅縣略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石瑞麟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黄梅县 人口渔业物产介绍 风俗文化 佛教信仰 名人名胜

    溃决一口,水必患涝内湖,各民堤无可挽救,各得抢割早稻,其水大可进浸县之西南二门城内,不过此种水势,如官堤巩固,或七八年难有一次,最可怕者,大雨倾盆,连日不止,四山洪水暴发,河窄水泛,民堤尽溃,还有水旱并降,山地草木皆枯,堤圩尽成泽国,壮者无谋生之路,老少流离失所,虽有梁惠王之策,亦无以为济,不过只望壹收一年可防三年之患,所以穷则呼天,求莫降灾,是以黄梅成为佛祖胜地,而官民不知水利未修,塘堰堤防不固所由来也。人口:在未抗战之先,约二十八九万。渔业:各湖边附近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