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人在臺灣從事四健會輔導工作的經驗談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台湾 四健会 社会建设

    四健会」(4H club)这个名号,在现今的台澎金马农村社会,乃至繁华的大都市里,已成为家喩户晓的了。它是农村青年的组织团体,不但带给了人们一种活泼健美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赐给人们一种新形象的生活象征。我开始认识「四健会」,是在四十九年(一九六〇年)来到高雄县三山之一的山城——旗山鎭,进入旗山农校,担任农业教育的教席时,接触了在校四健会员的活动;诸如年会,竞赛、观察、服务、露营……等等。当时对四健会稍有了解,知道四健会有许多的活动,可以增进一个人的手,脑

  • 文章旅台枣阳人的若干社会学特征调查报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旅台同乡 社会调查 移民特征

    一幷在此道谢。像我们这样的调查,在旅台的大陆各省县市同鄕会中,可能是绝无仅有。从以下的报告,可知调查结果令人十分满意,报告的目的是显示全体旅台枣阳人的若干社会学特征,绝未透露个人稳私。假若我们想进一步知道我们这批枣阳人的各种眞正特征,也许我们应该认眞考虑进行一次普查式的详细调查。二、枣阳人口的迁移在分析调查的结果之前,适合先谈谈枣阳人口迁移的问题。国人安土重迁,不轻易离开家鄕,过去枣阳是一个封闭的农村社会,加上交通不便,很少有人离开家鄕,远到外地。民国以前

  • 文章雕龍碑考古發掘新發現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杰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雕龙碑 原始社会遗址 考古发掘 陪葬品

    一九九〇年春季至一九九二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境内,雕龙碑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进行了五次科学发掘,获多项重要新发现。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特征,结合物理学碳十四测定的年代数据分析,雕龙碑遗址的年代距今上限不超过六二〇〇年,下限不低于四、七〇〇年,其间跨度约有一、五〇〇年的发展史。分有早中晩期,即一、二、三期不同发展阶段。各期(段)的年代分别距今为:一期六、二〇〇年至五、七〇〇年;二期五、七〇〇年至五、二

  • 文章汉光武帝与南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南阳郡 经济 社会发展 汉光武帝

    与南阳郡豪族社会及富裕经济,关系密切,本文主旨便是探讨舂陵刘家的谱系,舂陵侯的经济状况,舂陵刘家与南阳郡的豪族关系,以及汉代南阳郡的发展史。二、舂陵刘家的谱系刘秀是南阳郡蔡阳县白水鄕诸侯的一支,白水鄕刘家的谱系如下所示:(上表中1与2,3与4及5与6分别是同一人;=号表示夫妻关系;□表示名字不详。)根据上列刘家谱系,可知刘秀是从远祖汉文帝刘恒(在位年代是公元前一七九—一五七年)传下来的,文帝(在位年代是公元前一五六—一四一年)的曾孙刘买封舂陵侯,刘买是刘秀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 文章熊集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屠家廣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熊集简介 历史节点 旅游名镇 城乡经济 环境街景 社会和谐

    棗陽人,現為市政府官員

  • 文章陶希圣先生——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先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劉作忠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中国社会经济史 陶希圣 生平介绍 从政治学 《食货》

    「历史是公正的,历史的真实需要由有胆识的、科学的历史学家来写。」[1]困扰人们多年的许多禁忌和偏见,正在陆续还原为考古学的碎片和历史学的素材,客观精神和公正原则不再是风险,而是不言自明的常识。然而作为一代学人的陶希圣,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山贡献,电视没有涉及,本文略作补述。一先简述一下陶希圣先生亦政亦学、亦朝亦野的经历。陶希圣,名汇曾,字希圣,以字行。一八九九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幼读诗书,九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前身),续就学

  • 文章停滞社会的重重危机(下)——从林则徐奏稿中发现前近代湖北的社会问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羅福惠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社会问题 湖北食盐 修堤防洪 私烟流行 烟毒泛滥 林则徐禁烟

    季年,荆江泛涨,邻县俱漂没,流民逃至郡城(荆州和沙市)者,络绎不绝。」这些流民有时会得到社会上的帮助,便亦有官绅以为流民「易聚难散」,唯恐酿成事端,不仅不倡捐廉发账,反而设法驱赶,故文士心忏子的《续闻见录》曾说「易聚难散」、「所谓一言而戕千百命者是也」。不甘就死的贫苦百姓只好自寻求生之路。拖欠堤工、抗交钱漕、贩私(盐)食私(盐)等等,不绝于书。沔阳「民贫多讼」、「萑苇之薮多盗」。不仅是沔阳一州(县),还有德安、安陆、襄阳、荆州四府和一个荆门直隶州,偷盗

  • 文章武漢大學主編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專輯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文科系列丛书

    由武汉大学社科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硏究》丛书首发式曁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硏究学术硏讨会于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召开,来自台湾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华中师大、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硏机构的四十余名专家参加会议。《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硏究》丛书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二〇〇三年十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

  • 文章商代盤龍城——武漢城市文明之根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6期  作者:劉松余 劉林  出版时间:2013-01-10
    关键字: 商代盘龙城 历史变迁 发掘过程 青铜文化遗存概况 社会价值

    辞语常常提到「东土」、「南土」、「西土」、「北土」。盘龙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矿产丰富的鄂东南大冶铜绿山和阳新铜铅矿隔江相望,沿江水路至赣北瑞昌铜岭及皖南铜陵等富矿地,极便获取制造青铜器的原料。盘龙城因此成为商王朝向南发展,控制与获取南方资源的基地或方国都邑。发掘显示本地遗址在夏朝就已存在,盘龙城的商代文化遗存,是「南土」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是中原大一统局面推进到长江流域武汉地区的表现。盘龙城遗址的文化性质,从总体上看,是以一支南下的中原商文化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