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流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通山縣旅台同鄉倡修聯合宗譜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黃農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旅台同乡 宗谱 文化交流

    編者按:吾鄂通山縣國大代表黃農—

  • 文章湖北監利草棉移植臺灣之史實與臺省裁培棉花之原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棉花 史料 中西交流

    监棉移植台湾之始末天生棉花,随地域,赖气候,其形象既伙,其隷属尤多。单据「辞海」[2]页七〇二及页一一三七所云,即已分有「木棉」与「草棉」两大类。如将此两大类再以「人工培种」或田野自长」相别,则其形象,必然更是一言难尽矣。先谈「木棉」。就余所知,实际尙有「吉贝」、刦贝、「劫波育」「劫波娑」、「迦罗波」、「腅婆」、「迦罗婆劫」等异名。而「辞海)[3]页二五一且引李时珍曰:「吉贝者,乃古贝之譌也。」次说「草棉」。辞海」[4]页一一三七曰:「草棉

  • 文章編鐘編磬絶響樂器在臺展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6期  作者:施美惠  出版时间:1998-01-10
    关键字: 绝响乐器 在台展出 两岸交流

    廿年前,中國湖北省曾侯乙墓出土一批兩千四百年前戰國古文物,其中,一組六十五件靑銅編鐘、三十二件編磬改寫了中國音樂史。這套總重五公噸的複製編鐘、編磬,運抵國內,由於多件銅鐘太重,還動用起重機組裝;這套備受中外人士好奇的編鐘、編磬,將敲出千古絕響的金石之聲。這項編鐘音樂會彩排時,吸引大批人前往,文建會主委林澄枝也到場先睹爲快,直稱能聆聽編鐘演奏,實爲福氣。敲響編鐘的要角是湖北省編鐘樂團,今年七月一日在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慶典上,該樂團曾演出旅美作曲家譚盾的「交...

  • 文章湖北省档案馆来台参访交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2期  作者:本社記者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湖北省档案馆 两岸交流 学术座谈

    自从两岸自隔阂改为开放以来,湖北文献社在詹发行人惠宇的领导下,便致力于鄂台两地乡亲的文化交流工作,与湖北省档案馆更是互动频繁。二〇〇九年四月,湖北文献社汪社长伸出热情之手,邀请省档案局组团来台参访交流。由苏副局长康凌云女士领队,成员计有姚岷(湖北省档案局副研究员)、宋刚(湖北省档案局研究员)、柯黎(省档案局副处长)、刘征(省档案局副局长)、刘望荣(武汉市档案局副局长)、曾和平(洪山区档案局长)、乐全运(黄陂区档案局长)、徐保国(新州区档案局长)、高亚兰

  • 文章三國古戰場華容道紀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4期  作者:吳克計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两岸交流互通 败走华容道故事介绍 华容道纪行

    隨著電影《赤壁》的熱播,三國話題已爲台灣民眾關注的熱點,他們尤望對其作更清楚、更立體的了解。帶著台灣民眾的期待,四月十六日,台灣TVBS電視台《發現新大陸》攝製組到監利尋訪三國古戰場華容道。縣台辦接待並陪同攝製組深入實地採訪拍攝。一七〇〇多年前,曹操帶領大軍南下至「鼎足分爭地,雄據烏林磯」,與孫權、劉備聯軍鏖兵赤壁,及至敗走華容道。若將烏林(今洪湖新堤東北二十公里)、南郡(今荊州江陵)連成一線,華容古道正是這條線中心的一段,即在古稱華容的湖北監利縣境內,南起...

  • 文章先嚴曹亞伯與中山先生的交誼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曹亚伯 孙中山 留学英国 鼓吹革命 文化交流 筹款 功成不居 东京同盟会

    筆者先世居江西之瑞昌縣,元末,天下大亂,瑞昌尤甚,遠祖智一公遷居湖北興國州(民國二年改爲陽新縣)之大箕山麓,樂其地風俗敦厚,遂家焉,是爲興國州曹姓始遷祖。歷代耕讀,詩禮傳家,數百年間,蔚爲望族。十八傳至先祖衍森公,居大箕山西,角海村,好學不倦,嚴於禮敎,一方稱爲長者。先祖母侯氏,勤儉持家,上下雍睦。生子三,先君子居長,原名茂瑞,字慶雲,十六歲時,在大冶縣循道會,受洗禮爲基督徒,禮名亞伯,人遂皆以亞伯稱之,而原有名字,反無聞焉。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