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襄阳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铁打的襄阳 纸糊的樊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6期  作者:徐尚禮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襄阳 樊城

    位于武汉西北边的古城襄樊,历史上饱受战火摧残,走近襄阳古城墙,攻城火炮留下的窟窿清晰可见,成为历史见证者。在全大陆一片招商热潮下,襄樊也未落后敞开城门,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有钱富贾来此投资。襄樊市政府连系历史与现实提出口号,「把襄樊由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建成新千年商家必争之地」,虽然口号有点天马行空但招商热忱仍令人感佩。「二〇〇二年襄樊国际诸葛亮文化节曁经贸洽谈会」就是襄樊大开城门具体行动。请出诸葛亮是因为这位「智多星」的故鄕就在襄樊。人们提到的襄樊

  • 文章重遊襄樊米公祠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6期  作者:徐莉君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米芾 襄阳 米公祠

    横匾是「颠不可及」四个大字,这是米芾的自嘲自解。此外,斋内还悬挂著晋代顾恺之的名画和其他书法家的书法精品十余件。米公祠是我国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故居。米芾,湖北襄阳人。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一〇五一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公元一一〇七年)。米芾的书画在历史上颇有盛名,尤擅行书。他的书法多取王羲之、王献之之长,形成独特的风格。据《书史》记载,米芾临摹王献之书帖一卷,曾藏于常州某官人家,后辗转到沈括手中。一日,沈米数人约定在甘露寺相聚,个人出示书画珍藏,当沈括

  • 文章襄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期  作者:孺慕女史  出版时间:1970-01-10
    关键字: 湖北襄阳

    民国三十六年冬,我返故鄕——襄阳县省亲,见祖居的村庄,平原广濶,一望无垠,天高气爽,令人心胸顿开。村落棋布在大平原上,居民怡然自得。先君云:「本鄕自民国二十一年彻底剿匪后,百里之内,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经八年抗战,生命财产遭极大损失,而民风淳厚依旧,并无多少改变。」入襄阳城,见街巷全系长石条舖成,整洁美观,坚固平坦。往来多属徒步行人,悠哉游哉,安详宁静。城内绝无车马喧扰。鼓楼高耸在城中心区,为昭明太子读书处,楼上仍保有古物多件,是襄阳古蹟之一。近

  • 文章怀襄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郝樹本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襄阳 故乡 思乡 襄河曲

    襄阳城西纵长十里的「老龙堤」上,背负「眞武」、「虎头(上有十字架)」诸山,面对来自西北方浩荡壮阔的汉水,方正独自恣意地饱啖着故鄕大自然的景色呢!襄阳乃历史名城,山水风物更是处处入胜,就以上面提到的「老龙堤」来说:一出小北门,浩瀚江面即在眼前,顺着江岸沿城脚向西,即登长堤,左手边先是护城河及「铁佛寺」地区的城西市集,过此便是沃野十里的潭溪平原了。而右手边,远近舟舸,点缀江上,绿漪追帆,益增江涛之潋灔与壮丽。人在长堤上,浴着江上轻风,欣赏着左田畴,右波光,中是如

  • 文章中国历史名城——襄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6期  作者:葉明珠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襄阳 故乡风貌 历史名城

    襄阳是一座历史名城,东瞰吴越,西控川陕,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势险要,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城区长方形,共有六座城门,分别为东门、南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长门。城外有护城河,河一八〇至二五〇公尺,为全国之最。河上置吊桥,可以开启,以利交通。城市中心,有一座钟鼓楼,又名昭明台,梁昭明太子,在此读书,广集天下佳作,编篡昭明文选,留传后世。西北角有一外城,名曰「夫人城」。根据史书记载,梁州刺史朱序,鎭守襄阳,秦符坚率军围攻襄阳,其母韩夫人登城巡视,发现西北角

  • 文章漫谈襄阳的婚姻礼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作者:鶴僧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婚俗 习俗 风俗 襄阳县

    拜读「湖北文献」第五十二期「不近情乎」一文尾段附载有编者先生征稿一则,爰特略谈敝县——襄阳婚姻礼俗,藉资响应,幷盼诸贤鄕长就各鄕鎭婚俗陆续披露,以广见闻,是为投稿本意,非敢云炫弄文墨耳。笔者出身寒微,幼年荒废学业,知识有限,长大从事军旅,流浪四方,对故鄕习俗知之甚少,更未深加硏究,自忖未便擅言地方婚俗,惟本文所云,仅系针对本文献前期先后刋载我省曹、邓两位老鄕长大作各节与本县习俗大同而小异之处,略举数端,就道听涂说及亲身经历加以槪述,以证「离鄕十里地,风习

  • 文章峴首紀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5期  作者:王冠吾  出版时间:1977-10-10
    关键字: 襄阳纪游 登岘山 风光景观介绍

    昨夜雨止,天亦半晴,去襄阳城,赴吴参谋长之筵,吴夫人手制湖北家鄕菜,味极入口,饭后即乘马出南门游岘首,行六七里,即到达矣,岘山由此突起,东即平原,因名岘首,有石碑一座,题岘首亭,亭后有一高塔,为唐时建,内供羊祜神像,外围石柱,已有倾圮者。由此南望,一片平原,大江如带,小舟荡漾,沙鸥乱鸣,当年羊叔予登山置酒,想见其裘带风流之盛。志载羊叔子鎭襄阳日,偕从事邹湛等登山飮酒,谓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哲登此者多矣,皆湮没无闻,湛曰公德冠四海,当与此山并

  • 文章艱苦多變的亂世學生生活(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劉王生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求学武昌 借读襄阳 流亡生活

    与五兄同学,次女淑静与我同年级住女中(那时武汉中学是男女分校)。年纪相若很快就混熟了。习老原在南京工作,南京危急时才回武昌。他是一位慈善的长者。劝我即早回乡以策安全。我遂同陈表兄返乡。五兄则因要参加毕业考试未能同行。二、借读襄阳中学:廿七年春五兄在枣阳县小学任教。建议我不去武汉而去襄阳中学借读。同去的有李传定杨振亚,他们原在南京上学。我们三人合租一间房,在附近李奶奶家搭伙,每人每月八元吃的不错。同班同学沈自然张至雄,集训时曾在一个班自然很熟,他们介绍了学校

  • 文章襄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7期  作者:趙鍾華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襄阳地理环境介绍 历史名胜介绍 特产介绍 乡关之思

    襄阳是湖北省北部、汉水下游的一个大都会。它与对岸的樊城,一衣带水,构成典型的双子城。所以提到襄阳,总是襄樊并称。襄阳自东汉设郡,到三国的纷争,地位益趋重要。以后历代的战争,迄于近世,几乎无战无之。在战略上来讲,它是控制华中的锁钥,所谓北出陜洛,南下荆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襄阳的居民,尝到战火的滋味,又较他处为多了。襄阳城临汉水南岸,依山凭河。城西冈峦起伏,有岘山诸峯为之屛障。汉水自北悠悠的流来,绕城而东,再转而向南;冬春之际,汉水澄淸如碧,曲折

  • 文章京劇的守望者——習志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曹康林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京剧 徐九经升官记 襄阳米颠 母亲抚养 京剧团 现代戏创作 药王庙传奇 剧团到台湾 京剧阿Q 剧本创作

    二十三年前,以编创《徐九经升官记》在京剧界初露头角的习志淦,如今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他创作的京剧《襄阳米顚》在中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中获得优秀编剧奖,与此同时,他与人合作的京剧《膏药章》也最后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这也是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开始评选以来,湖北唯一入选的作品。到目前为止,习志淦创作上演的京剧大戏共有十四部,其中有六部获得全国大奖。在京剧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不少京剧的创作者,改的改行,封的封笔,而习志淦却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