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汉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汉的成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5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武汉 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句子,其中以四字组的较多。成语有全国通用的,也有各地创造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把包括多地成语在内的条目约八〇〇〇条,汇编成一本《中国俗成语》,其中有的特别注出「流行于××地区」的字样,表明其流行范围。现在先将注有「流行于武汉地区」的十六条录出(简注经我修改):七股八杂 即「杂七杂八」。形容多而乱。七款八搭 即「东扯西拉」。表示说话抓不住中心。款:说。开张发市 形容事情刚刚开头。乌漆抹黑 形容颜色很黑或光线很暗。血糊

  • 文章忆说武汉餐点——兼记一个女人的故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0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4-01-10
    关键字: 武汉餐点 饮食

    』何况还有挑拨者,趁火打刼的共产党呢!前几天董必武请我祖父吃湖北家常菜,指定我入席,董老头说:『你小孙遭此世乱,毫无前途,我介绍你到延安入抗大,高中生马上跳到大学生,一切有同志照应,包在我身上。』我爷爷不懂这一套,直说『好好好』呢。看情形我两个要马上行动了,一齐投入军委会战干团吧!(后敍中央军校十六期)从军报国。」我们从此不接她的电话,她听说我有志竟成从军,派人送来一付派克对笔,并附短简:「童家小少爷:名笔聊表寸心,让你带笔从戎吧。承相陪吃遍武汉有名有味的餐点

  • 文章黃鶴樓頭瞰大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黃鶴樓 武漢 長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顥黃鶴樓詩。

  • 文章東湖將比西湖好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3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东湖 武汉市 武昌

    近年来男女选手,在奥运和亚运会上,大放光芒,囊括最多的金牌,在此湖训练之功,实不可没。甚至有人建议,把东湖改为金牌湖。因此东湖之名,较以前出名得多,现在凡到武汉的游客,无不到东湖游览者。任何天然风景区,要加以人工造境美化,才得完美,东湖自不例外。现在东湖正在改建宫廷式的牌坊大门,进门东侧有一座屈原阁,塑有屈原坐像及陈设一些诗料,供人瞻仰与硏究。东岸树荫中,有几栋独立式的雅筑,南畔有两家水上餐厅,都因湖畔游程太远了,游客时间有限,多以游湖为主,对徒步岸游不感兴趣

  • 文章抗战前的武汉报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宋漱石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报业

    武汉是办报的好环境人口、市场、交通和文化水准,都是报纸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各大都市,除上海外,武汉要算办报最好的环境。武汉三鎭人口经常有两百万,一条长江,两条铁路,纵横交织,市场之大,也仅次于上海,一般文化水准,也胜过若干省市,在武汉办报,祇要报纸本身具有特点,发行业务不大成什么问题,发行有了基础,广告业务也不愁没有发展的。站在报纸业和经济观点上,武汉环境确实非常优越。不过,因为环境好,报纸容易生存,同业的竞争也就特别尖锐,广告掮客和派报工人的挟持

  • 文章一九三八年武汉大会战序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8期  作者:李永銘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序言

    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看来,打下中国首都南京,就意味着占领了中国中枢,中国政府就得投降了。然而,中国政府以政府西迁重庆、召回驻日大使的行动再一次使日本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这样,日本侵略者在紧盯重庆时,碰到了无法逾越的武汉。事实上,国民政府的中枢机构与党国要员就在武汉,共产党的代表也驻在武汉。此时,武汉由于它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战时首都。就在南京失陷的同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在武汉制定了新的抗战策略。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

  • 文章武汉大学全貌」摄影说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呂學淵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武汉大学 摄影作品 《武汉大学全貌》

    一、前言吾人日常阅读各报端刋登之长篇小说,每于文藻中揷绘彩图,求其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以引人入胜。玆获读湖北文献季刋第三十期,欣见其封面镌印有「武汉大学全貌」摄影照,惟缺专文以说明其内容。爰就旧日所知眞情实况,握管淡描素写,以就敎于渡海来台之同鄕长老辈曁武大诸学长严予指正,并希生长于宝岛之鄂籍靑少年惠加留意,俾可为他日光复武汉重整校园之参考资料。二、地理形势由武昌市廛徒步或雇车(当时包括人力车及汽车)出大东门,沿洪山南麓山脚之马路前进,过元通寺不远,抵卓

  • 文章情深意切說漢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汉腔 武汉话 文化研究

    地区,算得个「老武汉」。我从事语文敎学工作,并着重硏究武汉话—汉腔,不仅关注它的现状,还关注它的过去以至未来;不仅用它来交流思想,还要尽可能准确地用汉字写出来,因而碰到无数的困难,但同时也获得无穷的乐趣,结识了许多文友。汉腔作为武汉话的代称,是由于汉口话在武汉三鎭乃至全湖北的影响力所决定的。所谓汉口话,是明代成化年间(十五世纪中叶)汉水改道使汉口与汉阳分离之后形成的。在汉族的语言里,汉腔的声母、韵母、声调既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语音比南方话(闽、粤、吴、湘、赣

  • 文章武汉大学新校宜择地特建唐文选楼崇祀李崇贤以表故蹟而彰楚学议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周貞亮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武汉大学 文选楼 李善

    五。江汉校文,实宗赵复;两湖建学,首拜陈良。皆于校舍之中,特立先贤之祀。邦人仰望,咸识依归;学子来游,羣资矜式。矧我校集才千辈,启厦万间;建筑特树崇基,规模甲于直省;语其位置,则武汉上游;揽其风光,则湖山绝胜;不存特点,曷壮殊观?今建此楼,以彰异釆,庶都人仰止,风榘为之肃然;高观凌云,山川亦为生色。——是曰增美,其义六。昔郭注经,江畔之台名「尔雅」;毛公受学,河间之村号「诗经」。类以所著之书,肇为嘉名之锡,皆足起人忾慕,为国光荣。矧崇贤以宿儒之望,集「选学

  • 文章汉剧与武汉方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汉剧 武汉方言 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汉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汉河、荆河、襄河、府河等流派,唱腔略有差异;其中,汉河派活动中心在武汉,造诣较高,影响较广。汉剧除流行湖北全省,还远及河南、陕西、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的部分地区。二〇〇六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即列入其中。汉剧以武汉方言为载体,相得益彰,从而产生了无限魅力,陶醉了万千受众,不愧称汉派文化的结晶。现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一九六〇年)中的汉剧台词为材料,展示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