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术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評「形音義」綜合字典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柳長勛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综合字典 学术研究 汉字

    形音义字典的编纂,林语堂先生曾写专文推介。这部很具规模的字典,经过漫长十五年的修校,最近由正中书局刋行,实在是一宗値得称许的事。所以我愿借这机会,就中国文字硏究改革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中国的学术,我们虽然不能说建立在文字的硏究上。但从两汉一直到明淸,展视滔滔朝宗入海的文化之波,谁都得承认存在有一股颇具推动力量的劲流,——不管人们拿它喊做「汉学」也好,「朴学」也好,——脚踏实地的从文字研究功夫做起,波澜辽阔的在那里舒展;对中国文化的茂盛光辉,确尽了很大

  • 文章常懷感謝心 快樂書中尋陶希聖先生讀書的往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陶希圣 学术 写作技巧

    「常抱一顆感謝的心」,就這樣,政論家陶希聖先生,後天將愉快迎接八十壽辰。「不怨天,不尤人」這是陶先生的人生觀,囘溯過往,八十年間,有過驚濤,有過駭浪。他說:「每每在波濤洶湧中,我所想的是,國家與社會給我的,比我對國家社會所貢獻的多得多。」在士林區的居屋中,陶先生的四週,除了書報,可以說一無所有,簡單的生活,在淸悠中透出了一絲寂寞意。他說:「讀書、作文、演講、開會,一生就是如此。」可是,陶先生的八十年,是學者,是報人,也是政界中人,而他的健筆,更是犀利有力...

  • 文章樊樊山與《彩雲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3期  作者:余力文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樊增祥 彩云曲 学术文化

    晩近詩人中,堪稱”瑜亮“者,一爲鄂渚樊樊山,一爲龍陽易實甫。樊山原名增祥,號雲門,平生名號甚多,祖籍湖北恩施城梓潼街,生於道光二十六年,光緒丁丑年進士,初署渭南知縣,歷官陝西、江西布政史,護理兩江總督,位極封疆大吏。早年師事張之洞、李慈銘,受灸甚多,學養厚植,詩承晩唐”香奩體“余緒,世人謔稱”樊美人“,與”易神童“(易順鼎,天生奇慧,五歲能詩)爲一”妙對“。平生著述宏富,詩詞成就最大,成爲與王湘綺、朱強村、陳石遺、況蕙風、易順鼎比肩的詩詞大家。治詩之餘,...

  • 文章二黃腔的來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劉國杰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二黄腔 来源争议 学术研究

    大陸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的劉國杰,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即從事戲曲闖作與研究,就其課間講義,彙整編輯為《西皮二簧概論》,對二黃也有深入研究看法:

  • 文章訪臺紀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楊華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学术交流 赴台访问 活动纪实

    文◎武汉大学 杨华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在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带领下,沈壮海教授(武大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华教授(武大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林伟讲师(武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讲师)一行四人,在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首府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和中华电视公司进行访问交流,前后共八日。作为湖北省台湾周活动之一部分,吾人此行主要以学术交流尤其是国学问题为主旨,所访所遇大多为硕学鸿儒,所谈所论则

  • 文章淺述生命的情調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襄言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生命 刘秀学术研究会 葛昌永 人生感悟

    原文载国是评论一〇九期壹、文章提要一、初临:二〇〇二年五月十一日,鄂省枣邑各界艺文人士—九人团队,以刘秀学术研究会名义登临台湾,实现了他(她)们以三百多个日子的等待(待上级批准):以及数十个年月的期愿,以窥台湾的种种。成员中大陆作家协会会员葛昌永先生,于返程后,撰述了以阿里山神木为基吟的—生命的情调—宏文。二、概述:生文中寓意,其潜蕴于民族历史的发育与递嬗,意味着多数民族血缘文化传承及延展,乃有深沉的慨叹,岂其所谓有心人欤。三、神木:三代神木绵亘于「三代

  • 文章紀念李時珍逝世四百週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陳楚賢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李时珍 医药学 国际医药学术研讨会

    国际医药学术硏讨会论文一、湖北省蕲春县,在四百年前,即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诞生了一位名扬世界,学震中西的植物及动物医药学家,他名李时珍,字东壁,晚号濒湖老人,他出生于蕲州。他父亲李言闻,月池公是当时的名医。母亲张氏,他排行第二,长兄名果珍。时珍幼年聪敏好学,诗文俱佳。明嘉靖十年,年十四岁时,即考取秀才,因体弱多病,即放弃仕途,而从父专攻医学,行医济世救人,颇有功效。但他硏阅本草,发现错误颇多,药性不明,即立志上山采集药草实验。历游名山大川,尝尽百草岐黄

  • 文章熊十力對中國文化之衡論(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43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1977-04-10
    关键字: 熊十力 中国文化论衡 清代学术思想 戴震

    淸代汉学家,每以空虚薄宋学,其实程朱陆王诸大师,探造化之微,究天人之故,其思想深邃,其生活充实,庶几宗庙百官之美富,空虚云乎哉?或曰:宋学短于致用,故不免虚之讥耳。答曰:汉学之所考覈者,果如何事?其空虚不又甚乎?虽宋学未识先圣之全体大用,而于本原处,要自有所认识,未可薄也」。(读经示要)「汉学仅为治经之工具(此等工具,为宋学家必须留意,不待言)。宋学才是一种学术(即是哲学),实乃宗经而特有创发,二者不容混视,何须深论。若谓一人为学,于汉宋宜双修兼备。此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