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习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現美麗之島——陸生臺灣遊學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4期  作者:吳于勤  出版时间:2012-07-10
    关键字: 台湾行有感 学习交换

    本文作者吳于勤,武漢人,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武漢大學珞珈學院英語專業教師,於今年二月至六月跨海來到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成為交換進修訪問學生,已於六月廿五日離臺返湖北。

  • 文章記名書法家王軼公的書道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5期  作者:林嘯松 出版时间:2000-04-10
    关键字: 王轶猛 德智双修 书法学习

    要成为书法家,达到书法艺境,应具有哲学家的修养,诗人的坦荡心灵,工艺技术本位的巧手,从字体结构,用心不懈的硏习创新,将独特的创意表现出来得到世人的赞赏与喝采,这就是眞正的成就,而成就的果实,也就是赢得了荣誉,地位和尊敬。世上有价値的事是有创意,最快乐的事是学习,不断的学习,使人能发挥潜力,练习书法应是从抒情表现心灵的世界,书写诗辞,从古人诗辞中,体会书法艺术的本质,两者结合起来,则相得益彰。书法到了炉火纯青时,是整合名家字体的原貌,然后融入转化为创新

  • 文章臺灣小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陳瑞婷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交换学习 旅行有感

    本文作者陈瑞婷,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就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中共党史专业,于今年二至六月来台入国立中央大学法律与政府研究所交换学习

  • 文章人在臺灣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謝遷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台湾印象 交换学习

    本文作者谢迁,男,湖北省洪湖市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行政管理大三学生,于今年来台入暨南国际大学公行系三年级交换学习

  • 文章燃燒熱情的青春——我來臺灣清華大學四個月有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5期  作者:呂星明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台湾清华大学 交换学习 回忆感怀

    本文作者吕星明,湖北孝感、广水市人,高中时读广水一中,后为了体验新生活乃赴东北的长春大学就读本科(大学),又转赴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今年二月至六月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研究所「交换学习」,六月底返乡前夕写下这篇文章。

  • 文章來自大洋彼岸的叮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0期  作者:劉寒冰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王轶猛 生平介绍 书法学习

    近日,筆者喜獲王軼猛先生從美國郵寄來的書法作品三件,其中一件是王老爲家鄕「古道風書法社」題寫的牌匾;一件爲「古道風書法社」全體社員共勉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一件爲筆者所題「聽雪齋」齋名。一本《王軼猛行書》。幾份海外各地關於王軼猛美國第十七次書法個展的新聞報導。王軼猛,字克培,號三力齋主,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湖北省監利縣毛市鎭。旅居台北,現爲台灣文藝界聯合會召集人,書法協會及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學術院書學硏究委員。一九七二年...

  • 文章在台湾交换学习的点滴回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宋蓓蓓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台湾印象 交换学习 往事回忆

    本文作者,宋蓓蓓,女,江苏省徐州市人,就读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二年级,于今年来台入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应用英语研究所二年级交换学习

  • 文章四季印象臺灣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6期  作者:黃志清  出版时间:2013-01-10
    关键字: 台北大学 武汉大学 交换学习有感

    本文作者黃志清,湖南人,居住地在廣東深圳,湖北省武漢大學社會系畢業,後跨海來臺入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就讀碩士班,是我政府開放陸生來臺的第一批學生(非交換生)。志清的文筆清麗典雅,流動著散文風格,本刊特予刊載。

  • 文章獎學金得主之四 感謝再感謝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鄭羽晴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在台长大 感谢支持 好好学习 力争再得

    祖籍棗陽。民國85年生於山東,88年來台定居,現就於馬偕護理專校三年級。喜愛漫畫、閱讀,專長運動。

  • 文章書法與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3期  作者:左西亭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人物自述 书法作品 学习经历

    文◎左西亭书法本是一种艺术,自有其观赏及保存价值,而且可以陶冶性情,增进雅趣。我国自古以来,名人雅士,无不竞相以赴,临摹创新,代有所成,为后学者树立典范,实为我国文化之光辉,深为世人所景仰!我自启蒙之日起,即开始学习书法,先为描红,继之临本,只是年幼,且缺乏碑帖选择。当时身处乡村小镇,难得买到善本临摹,仅家藏一本〈柳公权玄秘塔〉碑帖,写来写去,总离不开那种笔法,老师见到好的,打个红圈,算是及格。后来长大,见到有人写何绍基字体,觉得不错,有些羨慕,因而有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