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花鼓戏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花鼓戏初探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花鼓戏 戏词

    花鼓戏,虽也在城市演出,但多半行之于鄕村,以 野台戏」形态与人相见。每个地方,但有花鼓戏演出,总是极得雅俗共赏的情趣。其特色之一,乃因戏词便于随口唸唱拉长了调调儿,得人帮腔,而一唱百和,达到劳者自歌的境界。论者常有感叹,说中国人是世界上顶不会唱歌的民族,这话乍听来,似乎不错;但我们如果不忽视南北各地方的老百姓,却喜欢独唱或合唱他本鄕本土的地方戏曲,还有小调,山歌乃至儿歌,那麽,这番感叹就不能不加以修改了。人生,管他智愚贵贱,毕竟要歌唱的,或为欢乐,或是

  • 文章天沔花鼓戏的道具和服装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作忠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天沔花鼓戏 花鼓戏服装 花鼓戏道具

    六根高杆,搭成舞台,用帘子隔成后台,称为『六根竿』,多在迎神、赛会、祝寿、贺喜时演出,被称为『神戏』、『灯戏』、『会戏』。由于演出的是天门、沔阳的小调,道白又是以天门沔阳一带的口音标准,因此习惯称『天沔花鼓』。尽管天沔花鼓戏既有浓郁的鄕土色彩和民间生活气息,为平民所喜爱,然而官府却视为『淫戏』予以禁演。民国初年,天沔花鼓戏一度并入汉口大戏台,很受欢迎,终因不堪官吏的歧视而重返鄕村。在长期的流离中,各戏班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作服装和道具

  • 文章花鼓長聯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吳重餘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花鼓戏对联 诗词

    自民国三十七年,离开故鄕—大冶,三十一年来,除了三十八年初夏,在台中干城营房,看过一次花鼓戏(当时我们部队的湖北人多,自演自看)之外,几乎没有听人提起过了。昨天欣见湖北文献五十一期,朱介凡和王心健二鄕长的「花鼓戏初探」和「花鼓戏」,使我想起以「花」「鼓」为题的一副对联了。据说:民前一年,武昌革命后,黎元洪为了庆祝起义成功,特在西厂口,搭起台来唱花鼓戏(在我们家鄕,常有喜事唱戏的,也有以戏许愿,如家中有人生病,则向菩萨祷告,「若保佑某某病愈,就请花鼓戏

  • 文章湖北戲曲概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王肇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湖北 戏曲 花鼓戏 大筒腔戏

    年〈沔阳州志〉)娱情乐业的花鼓腔,采茶调,成为受灾人求生的手段。于是「沿门花鼓」、「地花鼓」、「架子花鼓」,直到登台扮角演唱的「拖平台花鼓」。一步步纪录了由曲艺演唱,发展到花鼓戏和采茶戏的过程,有两个连江大湖区易患洪灾,东为黄梅,西为沔阳、洪湖,灾民众多,逃荒经常,灾民演唱把花鼓戏推向成熟。迅速向毗邻地区及交通线流传。影向所至,各地的民间小戏,歌舞演唱,也都很快形成了采茶戏,花鼓戏。约于嘉庆、道光年间,四大版块上的采茶、花鼓戏略己形成;鄂东南路以黄梅采茶戏为代表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