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风俗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風物續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社会风俗 故乡 枣阳回忆

    观王常传,常等破荆州牧兵于寺庄。以地考之,则寺庄即宜秋。又《金史》章宗本纪泰和五年八月([2]),戊戍,宋兵三百攻比阳寺庄,副巡检司阿里根寺家奴死之。按寺庄在当时乃宋金二国交界处,故金于此设巡检焉。……邑人卫瞻淇寺庄怀古诗:落日宜秋聚,停鞭问古风,几家连部伍,一见得英雄。地静烽烟息,年深壁叠空,丹枫林外树,犹似战旗红」([3])。《后汉书》王常传是这样记载的:「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4])。刘我山「以地考之,则寺庄即宜秋」,他又引卫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