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沙口民俗——沙口纪略之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沙口 民俗 风俗

    水居常迓客來遊,舊甕新醅飮興投;况復王家洞口外,高標猶掛樹梢頭。—問痴老人沙口竹枝詞之一—

  • 文章棗陽諺語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趙萬爽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谚语 民俗 乡村习俗

    一、天象、历法天象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晃一晃。[1]—兴隆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条线。—梁集初五初六月芽子,初七初八半乍子。—梁集十五六,两头露。[2]—罗岗十七八,月更发。—吴店十七十八,月亮更发。—太平二十一二,月出半夜。—平林二十二三,月落正南。—梁集二十二三(天亮)月亮拐弯。—文集二十五六,月出五更头。—新市二十八九,月亮牵着太阳走。—文集月到中秋分外明。—南城月明星稀。—兴隆月不常圆,日不常中。—文集月怕十五,年怕中秋。—文集历法三年

  • 文章棗北年俗雜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衛光立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地方民俗 节日民俗 年俗回忆

    俗話說:「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一年之中,農村孩子能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時間,大概就是過年、過節了。那時候的農村儘管很窮,但年卻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一過『臘八』節,就能聞到過年的味道。「臘八」這天,不管貧富,「臘八粥」是必吃的。記得每年的這天中午,母親總要先用五穀糧煮上大半鍋粥,半熟時再下適量麵條或麵葉,佐以菜蔬和佐料,說不定哪一年年成好了,還會放一點肉湯之類,供全家享用。「臘八節」一過,殺豬宰羊就開始了——那肉可不是一家人單獨享用的,除了頭、蹄...

  • 文章棗陽諺語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6期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谚语 传统民俗 故乡风貌

    天象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晃一晃。[1]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条线。初五初六月芽子,初七初八半乍子。十五六,两头露。[2]十七八,月更发。十七十八,月亮更发。二十一二,月出半夜。二十二三,月落正南。二十二三(天亮)月亮拐弯。二十五六,月出五更头。二十八九,月亮牵着太阳走。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明星稀。月不常圆,日不常中。月怕十五,年怕中秋。历法三年两头闰,三年两不闰。闰年闰月,赶上季节。闰年不闰月,时间错一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长不过五月,短不过

  • 文章天门民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盧業高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天门县 民俗 习俗 请菩萨 玩狮子 滑龙船

    民俗之一——菩萨出行地方民俗请菩萨,在农历新年过后举行,因为是农业社会,半年辛苦半年闲,新年过后,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从事各种活动,请菩萨也是民间活动之一,农村靠种田,种仔下后,是否能有收获,不得而知,所以就请菩萨问年成,看水旱灾和虫害的情形,就照适于所说的农产物多种,不适宜的少种,说也奇怪,到了年底,所云一年四季的情形,八九不错,差不多都很灵验,所以农村颇为信赖,农村丰收以后,当然酬神唱戏,也就人欢神乐、热闹非常,到过新年以后,又再隆重举行,但是到了民国

  • 文章抢救「地上文物」——王盛汉老人创办荆楚民俗博物馆的故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3期  作者:邱聲鳴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王盛汉 荆楚民俗博物馆 地上文物

    在湖北荆州市市区杨林堤路一条幽静的小巷里,坐落着一幢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二层楼古典式建筑,这就是王盛汉创办的湖北省首家私人博物馆——荆楚民俗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反映荆楚民风民俗的木雕、竹雕、绣品、书画、老式家俱、漆、木、石器、陶、瓷器、日常生活用品等民间文物共四〇〇〇多件,其中有不少是与民国史有关的珍贵文物。开馆六年来,已免费接待了数千中外参观者,特别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台湾客人,并与他们建立了经常性的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往来。让「地上文物」有个家今年六十八

  • 文章彭秋潭与长阳民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1期  作者:杜宏英  出版时间:2009-04-10
    关键字: 彭秋潭 长阳民俗 长阳民歌

    的民歌,起源于巴人竹图崇拜。自唐刘禹锡创作了九首竹枝词后,众多文人竞相效仿,他们或描山川、或叙民风、或记民情,使这一文学奇葩更加光彩夺目。作为巴人的故乡,竹枝词发源地,彭氏承袭巴人遗风,在其创作的竹枝词中,采用长阳土家族特有民间典故和俚俗谚语,形成「敷里巷之谈,寓讽谕之旨」,「陈风俗之淳朴,表土物之纤薄,概习尚之变移」,「质而不俚,华而不靡」的风格,深受乾隆年间长阳知县杨于果的推崇,甚至将其与《梼》、《杌》相提并论。下面仅选几首反映长阳民俗的竹枝词略作介绍,以

  • 文章湖北民俗文化点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0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湖北民俗文化 湖北乡音 湖北名产

    ,会联想到「呕」而倒胃口甚至恶心,便换了叫法:昻乎。「昻乎」是什么意思?昻乎者,舒服也。为了避免不舒服,便叫它舒服,这种反其意而用之,反映了一种民俗心理。避讳有多种:一、为了吉利,称棺材为「寿木」;二、为了高雅,称大小便为「解手」;三为了礼貌,称人死为「老了」;四为了愉悦,称藕为「昻乎」就属于这一类。四、应城人吃「命」应诚话韵母ian与in发音相同,「旁边」说成「旁宾」,「尖子」说成「金子」,「香烟」说成「香因」,使外地人听起来感到非常有趣。最有名的是那句「应城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