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枣阳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枣阳习俗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大生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枣阳 习俗 枣阳县志》

    枣阳习俗很多,一年中各月皆有。正月之元旦、人日、上元、立春、晦日;二月花朝、社日、三月三,寒食清明、四月八,五月端阳,六月六,七月七夕,中元,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十月朔日,冬月咸菹,腊月腊八,小除岁除。(详见枣阳县志民国重修本风俗篇,后简称「县志」)前曾介绍婚丧习俗,今再就邑人仍沿重之节日端阳,中秋,岁除(俗称过年)分述如下:一、端阳县志云「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户上,以禳毒气。是日竞渡,采杂药。陈志云悬艾于门,食角黍、饮雄黄酒、佩香囊

  • 文章枣阳谚语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枣阳谚语 待人 待客

    不怕来贱,就怕来客。注:本篇取材于「枣阳谚语」

  • 文章返鄉雜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返乡 游记 枣阳 风貌

    管理区概况。附录包括:国际和国内大事回眸、知识园地、保健与生活、以及枣阳市常用电话号码。内容丰富,极具参考价值。十、七方镇志《七方镇志》由七方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大约在二〇〇七年出版,十六开本,13+327页,彩色地图两幅,一为七方镇地图,另一为七方镇行政区划图,估计约五十万字,一个乡镇纂修出版像这样的志书,实在难能可贵。现在仅作简单介绍,日后研阅后,再详细评介。《七方镇志》的内容包括二十五卷,即:(1)建置沿革,(2)自然环境,(3)人口,(4)改革

  • 文章枣阳「犟水」的来历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張志新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枣阳犟水 枣阳 地方民风

    经常出门东奔西跑的人都会发现,我国河流诸如长江、黄河、珠江等,都是从西流向东方,此所谓「天下河流尽向东」!而唯有我们枣阳的河水却都是以东向西流。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这是因为枣阳出过「眞龙天子」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人傲水也傲」,换言之,「人犟水也犟」。对这种说法,大家都深信不疑。说枣阳的水是「犟水」是有依据的,其境内主要是河流枣南的滚河、枣北的沙河、红沙河等等,无一不是从东流向西的。难道眞的是「眞龙天子」使然?非也,完全是因为枣阳的地势所造成。稍有地理常识

  • 文章讀書扎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枣阳古地名》 上唐旧地 棘阳非枣阳 曾名广昌 光武帝开玩笑 枣阳的会馆 传统手工业 编辑小语

    一、上唐我在「枣阳古地名」一文中说:「上唐乡,《汉书》谓古唐国,我认为应是古唐国的北部,当今枣阳的东北乡、东乡及东南乡一带。」[1]后来我发现《后汉书》卷十五,王常传谓:王常「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注六云::「上唐,乡名,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北也。」[2]证明吾说不谬。二、枣阳不是棘阳年幼时,听乡人说,枣阳从前叫棘阳,说「火烧棘阳城,棘阳一扫平」,改称枣阳,将棘阳的棘念成「及jí,」,这是错误的,汉代南阳棘阳的棘,不是音「及j

  • 文章一九四〇年左右的枣阳县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枣阳县城 《湖北枣阳乡土志》 城市化

    本文根据个人的记忆,也参考有关文献,追述一九四〇年左右的枣阳县城,兼述七十年来的变迁,当时的枣阳是作者自己所见所闻,空间上限于作者所到过的地方,基本上是城关鎭及其近郊,作者家在城内书院街,最东作者到过鸭子山和杨家老湾,最东北到过新市,最北到过十里庙,最西只到西关和西园,最南到过吴家店,都是走路来去。不过也坐汽车经襄花公路,从枣阳到襄阳。一九八七年以来,多次返乡,除了县城,走马观花最东北到过白竹园寺,最东到过兴隆集,最东南到过资山,最南到过吴家店,最西南

  • 文章枣阳风土文物概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枣阳 风土文物 概述

    今春枣阳文献第一期,笔者与同鄕丁家成君写了一篇「枣阳县治沿革硏究」,出刋之后,多位同鄕希望将吾县风土文物,名胜古蹟,作一全般性的介绍,使远离家鄕老一辈的鄕长,藉以怀古幽思,追忆故鄕,使能重温往昔景况;也使新生一代的同鄕,能够有机会捕捉鄕情,以培养其爱鄕爱国观念。此一提议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与价値;不过个人因少年离家,对于故鄕阅历甚浅,所知及所记忆的山川文物,名胜古蹟实在太少;同时参考资料也十分的匮乏,恐难达成同鄕们的热望。现仅就个人能力所及,扼要的分别

  • 文章枣阳传统宴席程式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勤合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宴席程式 传统风俗 枣阳风俗

    枣阳传统风俗,凡遇请客,必摆宴席。小孩十天时「做十」,满月时喝满月酒,一岁生日,十二岁生日,年青人定婚「传期」,结婚,老年人六十大寿,七十大寿以及丧事等等都要请客摆宴。传统宴席的程式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它的隆重与否,标志着事情的重要与否,客人的重要与否。宴席一般是三个部分,下面简略谈一下枣阳一带的传统宴席程式。客人坐定后,宴席正式开始。宴席的第一部分是冷碟。先是四个冷素碟,素碟将吃完时,就会上四个冷荤碟。素碟、荤碟的具体内容没有限制,大多是些常见菜

  • 文章枣阳风物续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社会风俗 故乡 枣阳回忆

    有物,越来越难写,个人教学及硏究也很忙碌,《枣阳文献》第十六期发表「枣阳风物杂记」后,继续撰写,原想撰写十几条,可是迄今只得七条,《枣阳文献》主编多次电话索稿,为了不拂主编之雅意,题为「枣阳风物续记」寄上,同时再次呼吁鄕亲,将所知有关枣阳的种种事物,撰写成文,交《枣阳文献》发表,为家鄕保存史料。[1] 见范晔撰,《后汉书》(校点本,香港;中华书局,一九七一年出版),第一册,页三。[2] 八月应为九月,见脱脱等撰,《金史》(校点本,北京:中华书局

  • 文章湖北枣阳方言土语三种(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明 詹華如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枣阳 惯用语 方言 口头语

    二、慣用語慣用語,為熟語的一種。慣常作為完整意義單位來運用的固定詞組。其完整意義,不是各組成部分個體意義的相加,而是大多通過比喻等手段造成的一種修辭意義;口語色彩較濃。如「炒現飯」,喻指重複已經做過的事。有些慣用語,接近諺語,但沒諺語成熟。搶火色人是啥子,錢是啥子憑良心紅黑點打平和下三賴纏金權的護窩子翻臉不認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好人說不壞,壞人說不好撐死了比餓死了強光棍不吃眼前虧嘴有一張,手有一雙行人飽,坐人飢,睡那的人能吃一筲箕只有餓死的,沒有累死的魚頭上...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