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的「鄉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羅樹植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方言整理 乡情

    本文緣於舊年元月十日,春節前由李總幹發强領隊,彭副總幹事蘇進駕著私人轎車,偕同顏鄕長嘉德,丁鄕長家成與鄕末一行五人;專程分別登府慰問我縣在台諸位病、老、鄕賢。途中於車內敘及春節團拜大會會後餘興事宜,遂命末濫竽充數,提供「鄕音」助興。經愚夫婦於匆忙中搜腸刮肚,力憶「鄕音」人、事、物,各十則;油印後,於會中分贈到會鄕長回味咀嚼。豈料:反應熱烈,幷當場有姜鄕長道章等多位鄕長即時提供多則「鄕音」得充實篇幅內容。想我輩早年離鄕背井,復以戰亂南奔北走,來台後,再經四...

  • 文章鄉音拾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羅樹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乡音 方言土语

    农产品以小麦为主。所以城北人多以面食为主。城南多水田,农产品以米麦为主。所以城南人的主食就以米面各约为一半。因生活环境有异;城北人与城南人的口音腔调也有了差异。如「六」字的发音;城北人读「蹓」,城南人读「楼」。唯鄕音土语,大致雷同相通。诸如:耍砍子(歇后语)、谚语、以及鄕音土语,流行颇多,试分类列举如下:壹、耍砍子(歇后语)1 孙女穿她奶奶的鞋—老样儿。2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3 老丈人死了哭爹—随大众(喻人没有主见)。4 爷儿俩玩猫子—不是猴(喻不是正事

  • 文章對棗陽幾種方言之探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方言 探源 识别方法

    对帝乡方言,在已刊的〈枣阳文献〉中,已有彭先生登墀、姜先生道章的大作中提及很多。但还有未提到的,为了充实帝乡文化,笔者特辑此文,以弥补一、二。甲、几种方言探源。方言者乃地方一种语言的变迁。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但语言复杂,地区性强,大到一省一市有其方言,小到一个乡鎭,也有其不同的语言。枣阳向来枣南与枣北人声音软硬各异,说话各有不同,人们惯称枣南人为「蛮子」,枣北人为「台子」。这种历史流传下来的语言,就叫「方言」。笔者近年总想对有些方言究根寻源,找出

  • 文章興山縣鄕土語音與文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方言 土语 风俗

    不一定是天天洗身,汗水和灰尘随自然蒸发风干后,留在皮肤上的一层汚秽,便是「垢圿」,兴山鄕亲大人小孩都叫「垢圿」,连读音都一模一样。兴山鄕音,有很大一部分口语与文字,都很文雅易懂,祇有极少一部分鄕土语音,表面看来有音无文字,实际上这所谓有音无字者,可能与文字语言之修习功力有很大关系。有音又有字的兴山方言擧隅兴山县小老鄕,旅居台湾的不多,以往数十年岁月,聚会「粉白」机会绝无仅有,往后能人辈出不能说没有,与笔者常有联络的,多系藉电话聊聊天,有时鬪鬪嘴,相互天南地北

  • 文章武漢話中折射出的歷史影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周然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历史印记 地域特色

    文◎周然武漢話,又簡稱為「漢話」。外地人稱武漢人說「漢話」叫「漢腔」,或者說,武漢人說話「漢味」很濃。武漢話的「漢味」特色,不僅僅在於行腔吐字的「漢腔」,更在於武漢話裏有許多俗語折射出歷史的影子,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例如:「謙祥益的房子內外牆(強)」「謙祥益的牌匾一言堂」這兩句俗語,也是歇後語,前一句是取「牆」的諧音「強」,用以說某人「能幹」或是佔了「便宜」或是佔了「上風」。後一句是借謙祥益店舖的一塊「一言堂」的牌匾,來表明「不還價」和「說一不二」的意思...

  • 文章武漢話——過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王德潤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过早 地方风俗

    「過早」是典型的武漢話,武漢人「過早」在全中國來說,都是一大景觀。全國沒有那個城市一大清早有這麼多的早點食攤,有這麼多的早點食客,有這麼多的早點品種吧。街頭巷尾的早點攤,以前是一台爐子、一架竹床,現在是一手推車就可以成一小早點攤。品種從熱乾麵數起,湯麵、湯粉、麵窩、油條、豆皮、糯米包油條、油餅、油餃、小籠包、生煎包、糊湯米粉、燒梅、滷雞蛋、麻辣煎餅、湯包、蒸餃、水餃、伏汁米酒、油炸汁粑、歡喜坨、油香等等不一而足。還在於湯麵湯粉上就有十餘種啊,小籠包子分類...

  • 文章兴山县方言俚语之蠡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方言 俚语 口头禅 风俗 兴山县

    ,对外公当然是称「嘠公」。究竟这个「嘠」字音是怎样来的,实在说,外婆叫ㄍㄚ·ㄍㄚ,与国语注音同音的国字也祇有这个「嘎」字,免强谐音,除此而外,没有适当的字来表达,但本文的题目是——兴山县方言俚语之蠡测,题目的字裏行间,似乎还偏重有音有字的探讨,所以,外婆为何称呼ㄍㄚ·ㄍㄚ?以及这个ㄍㄚ音的国字怎样写法?就必须加以深究和探讨了。话说兴山口音,一般把艰难辛苦的「艰」字,很多人都发音作「甘」音,因此艰难辛苦就自然而然的都说成「甘」难辛苦,这是因为古无轻唇音丩ㄑㄒ,祇

  • 文章《本草綱目》所見湖北方言詞語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湖北方言

    、「中国植物志」。从该书的内容看,李时珍有着深厚的传统语文学基础,尤其擅用《释名》的音训方法。书中罗列的异名,有的摘自文献典籍,有的采自民间方言俗语;除汉语外,还涉及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境外异语。本文从诸多异名和众家的注释中择出有关材料,找到湖北部分方言名称的历史来源和文化蕴涵,将古代文献、民间口头资料跟现代方言口语挂起钩来,这不仅有语文学的意义,还有风俗学的意义;不仅有当前的意义,还有长远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作为湖北中心—武汉的方言,而范围超出一地,扩及全省

  • 文章湖北枣阳方言土语三种(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明 詹華如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枣阳 惯用语 方言 口头语

    评议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言完整、谨严,而且可带有方言特征。口头语与书面语相互影响、转化,共同存在一种语言文化中并共同发展着。在语言中,口头语更具原生态。在结构上,口头语比惯用语简单些。穷事忙 假装蒜格在外 气头上牛脾气 牛经济针头线脑 小心眼奔断绳 夜猫子烟妈 生意精庄稼汉 牛把式小气鬼 酒鬼流浪汉 小媳妇爱嘴 娘娘腔喝西北风 好做手小不点 小精灵怪好 捋不齐老好人 鸡娃子日他妈 马虎干吃马虎 吃香划不来 不划算鬼把戏 假惺惺糊涂蛋 心肝宝贝二球 二流子

  • 文章也談湖北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5期  作者:胡正華  出版时间:1977-10-10
    关键字: 武汉三镇景观介绍 湖北方言 乡音乡情

    过。涂翔宇,卢业高二位鄕长的大作「漫谈湖北话」和「湖北谚语集丛」。读来眞是囘忆无穷。现时在台湾,很难听到同鄕们讲纯脆的湖北话。因为离鄕年久,大家普通话讲惯了。以笔者来说,见到同鄕,总想用方言「表现」一番,说来不但生硬,并且几句以后,「综合」语出。口不从心,奈何。去字平时用得最多,鄕友们交谈时鄕音已放弃不用。想不到在平剧中居然还能听到。「法门寺」刘谨与贾贵的一段对白:刘谨:「瞧瞧丂、,看那女子身旁有状无状……你到是丂、啊?」贾贵:「我这不是丂、了吗」。语失而求诸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