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屈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屈原·楚辞·端午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屈原 楚辞 端午节

    一、屈原生平及其遭谤之屈辱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他自己在其「离骚」中则谓:「皇鉴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那末正则、灵均又是他的名号。他是楚王的同姓,约生于公元前三百四十三年,正是周显王二十六年,楚宣王二十七年戊寅那一年,他逝于公元前二七八年,享寿六十三岁,他的诞生之地是在今之湖北省秭归县。有关屈原的家世,至今所知有限,大家仅知他是楚的同姓,与楚王同姓自然是当时的贵族,他在靑年时代所过的生活是贵族应享有的豪华,在政治上他

  • 文章五月五話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一、弁言:监利文献刋出拙文「中秋赏月习俗谈」之后,有好几位热爱风土文物的鄕长,在聚首敍旧,或专电赐敎时,均说:「致尧:五月五端午节,是吾鄂先贤孝子,忠臣爱国优良事蹟,迄今仍为国人敬仰追念。据知监利伍子胥与秭归屈原之,均系楚国显臣,且又同为端午节掌故人物,彼等虽然先后不同朝代,但其故鄕,毗连接壤,同属楚国,吾辈与有荣焉。你何不写篇有关端节由来,载于文献上,藉以流转后世,并对在海外成长的新生代有所启廸。」当我听罢指点与鼓励未几,适逢湖北文献第七十六期,刋载鄕

  • 文章端阳竞渡与伍子胥及屈原之关系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战国时代之楚国,奄有鄂湘两省区域,其后复并呑吴越。楚之国都凡数迁,初封地为丹阳,即今日湖北省,秭归县东,后徙于今日湖北枝江县西,亦名其地为丹阳,最后乃徙至郢都,即今日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大约都郢之时期较久。古代楚国多出类拔萃之士,但史传均称曰楚人,而未有详细籍贯,余以为彼等于西北方,盖其地与中原接壤,故文化水准较高,且国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区也。伍子胥与屈原,虽非同时,但历世均为楚国显宦,子胥乃伍参之后,而屈原实为楚王同族,故司马子长所著之屈原

  • 文章端午漫谈——谈屈原、楚辞与端节龙舟竞渡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屈原 端午节 赛龙舟

    一、楚辞在中国文学上的贡献关于屈原,我们纯从中国文学的角度来描述他所创作的诗篇「楚辞」,无疑地,他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不朽的伟大作家。他的诗篇虽然所作为楚声,所记为楚地,所名为楚物,他所代表的也是南方文化的内涵;因此其诗作遂被称之为「楚辞」。但他所独创的这种新体诗篇的风格、形式、词章与结构,却大不相同于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六义的体式。尤其他的诗作的词汇之丰美与博雅,既充满了眞挚的情感,发挥了蓬勃的想像力,又能譬解人生的眞谛,恢弘

  • 文章黃鶴樓前記贈言——讀「編鐘樂舞」有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易貞元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楚文化 屈原 编钟乐舞

    」因为善行是人性进化的具体表现[2],也是固有伦理道德的根本。善在个人表现为仁爱忠恕,在国家则发为仁政。一个国家,惟有长期由敎育文化培养陶铸人们的善性美德,实行仁政,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人们的生活幸福,一切都出自创造和建设,根本用不着从事侵略拓张和斗争迫害。侵略斗争的结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不仅得不偿失,简直是一同遭殃。试看日本,这三十多年,不侵占别国土地,不但未曾饿死,其经济、民生、科学、文化,反而更为繁盛进步。这就充分证明,他们当年疯狂侵华,完全是受了野心

  • 文章端阳竞渡与伍子胥及屈原之关系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端午竞渡 屈原 伍子胥 风土习俗

    春秋至战国时代之楚国,奄有今日鄂湘两省区域,其后复并呑吴越。楚之国都凡数迁,初封地为丹阳,即今日湖北省秭归县东,后徙于今日湖北枝江县西,亦名其地为丹阳,最后乃徙至郢都,即今日湖北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大约都郢之时期较久。古代楚国,多出类拔萃人士,但史传均称曰楚人,而未有详细籍贯。余以为彼等大都生长于西北方,盖其地与中原接壤,故文化水准较高,且国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区也。伍子胥与屈原,虽非同时,但历世均为楚国显宦。子胥乃伍参之后,而屈原实为楚王同族,故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