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兴山县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音未改鬓毛衰——兴山县鄕音土语补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7期  作者:白衣庵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興山縣 土語

    引言—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不一定,有人把两眼泪汪汪改成了土话一箩筐,跟着顺口溜的打油诗也出来了,一位老乡毫不含糊(混)吟了起来:「十冬腊月雪纷纷,围炉烤火谈鬼魂。兴山土话何处有;众乡人指刘汉森。—刘汉森本名刘沙,在「湖北文献」的近些年来,发表过以兴山县家乡话(土话)为内容的散文,据说很能逗趣,引起共鸣,原因之一是台湾乃工商社会,一年到头各忙各、各顾各、各过各的,甚少聚在一起,偶遇婚丧聚会,不打开话匣子则已,一打开话匣子便土腔土调的家乡口音出笼了,不说

  • 文章我寫興山土話的回響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8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6-01-10
    关键字: 兴山县 土话 习俗

    壹、前言七十四年十月廿五日「光復節」那天,吾邑吳鄕長柄南,偕筆者白衣菴到萬雲山鄕親新居做客,興山土話謂「走人家」。在南下的「莒光號」火車上,談到了在台的興山鄕親,雖無大富,但也無大貧,卅多年前家鄕的傳統——儉省、本份、忠厚及自食其力的「硬骨頭」作風,大致還保持著。話匣子一打開,吳鄕長柄南感慨的說:「這與八年艱苦抗戰,全國上下過戰時的苦日子,更與堅忍不屈的國軍浴血奮戰有密切關係。」同鄕都熟知,抗日名將周 碞將軍,率國軍二六集團軍轉戰到達興山縣境駐紮,到處可...

  • 文章兴山县俚俗语的释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0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6-07-10
    关键字: 兴山县 俗语 兴山县俗语

    沿门卖唱,有些「呕」(像)「凤阳花鼓」,但老辈子们都叫它作「打花鼓子」的。唱词多属秽语䙝词。说打花鼓子就是民间艺术花鼓戏,也不一定尽是,一般的认定花鼓既称戏,它有唱本,唱整出的剧情戏,而且有戏台。而打花鼓子极为简单,如前述一男一女、一腰鼓一小锣就即兴说唱的顺口溜。只是民间老婆子、小孩子,闻锣鼓声,便连跑带跳的直嚷嚷:「看花鼓戏啊!看花鼓戏啊!」●马黄动物学上称水蛭。兴山县不分城鄕,一律管水蛭叫作马黄。兴山县志第二二三页,「蛭」,俗称马蟥。其实稍加考证,马蟥

  • 文章兴山县鄕土语音与文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方言 土语 风俗

    前言兴山县鄕土口音是否有音就有字,由于笔者识字有限,且所识文字,多为常用字,至罕用字和一些冷僻古字,都所识不多,故不便妄断兴山鄕土口音凡有一音便有一写得出的正确国字,尤其兴山方言语音,很多口音在发音上,「音转」的变化极大,例如「红萝卜」的「红」,兴山口音「红」发音成「胡」,红萝卜不叫红萝卜,一律称「胡萝卜」,「红」字的国语注音是厂ㄨㄥ二声红,「胡」的国语注音符号是厂ㄨ胡二声胡,可淸楚的分辨「红」「胡」二字,在国语注音符号上是同一个韵母「ㄨ」符,「ㄨ」符为

  • 文章興山土話的省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土话 风俗

    人們要說的;有口音而又能寫出正確字音的興山話,非但不能說它是土話,而且這些興山話,在歷代經、史、子、集中,率多都能找到出處,有根據,復具典故。興山人說華夏文獻記載過的話,文雅秀氣又挺傳統的。有人曾說;此類興山話,實扮演着承傳我中華固有文化的角色,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 文章兴山县「儿童歌谣」四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朱鳳元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儿童歌谣》

    推磨推一個(一面)磨,轉(又推)一個磨,三歲的娃娃兒會推磨,推的麵粉,白不過(很白),做的粑粑甜不過(很甜),一做做了兩三鍋(用大鐵鍋蒸烙,一次可做八九個),爹吃一個,媽吃一個,婆婆(祖母)吃了呵呵笑,爺爺(祖父)吃了笑呵呵。劃不來(計算起來太不値得)長煙袋,短煙袋,哥哥到南洋作買賣,買賣賺了錢,討(娶)一個花奶奶(美麗的姑娘)她好吸煙,又好打牌(賭博),這個路子劃不來。哥哥駡一個麻雀兒(臉上有雀斑的小姐),在灰窩裏滾(不愛淸潔),找她哥哥要買粉(想愛漂...

  • 文章興山土話一籮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5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土话 风俗

    春节,俗话过年。儿童欢天喜地,盖有「压岁钱」(红包)可供玩乐;恋爱中的靑年男女,此时的感情,亦随着浓浓的年景而情深意更深;公务人员趁假期返家团聚,乐敍天伦;唯独年长一辈的壮年人,聚在一起,喝冻顶乌龙茶,说家鄕土话,可谓年景中乐中之大乐。湖北兴山县,抗战时期属第六战区,胜利前几年,不少下江人为避日军之侵害而辗转至我山城——兴山「逃难」,几年下来,他们的兴山方言,与道地的兴山人相较,几能乱眞。虽说兴山方言自成一音域,实则鄂北的保康、房县、南漳;鄂西的秭归

  • 文章兴山县方言俚语之蠡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方言 俚语 口头禅 风俗 兴山县

    成为尖角或小而偏僻的地方,例门旮旯儿。「门旮旯儿」的「旮」字是九在上日在下,念ㄍㄚ嘠,至于「曰九」字是日在上九在下,念ㄌㄚ拉,因此说门角落时,其发音就是「门嘠拉」,在「嘠拉」下加个儿化音,于是出来的音就成「门嘠拉儿」。兴山县鄕亲,不分城鄕,指称门背后、墙角落,众口一音谓「门嘠拉儿」、「墙嘠拉儿」,也就是「旮旯」两个罕用国字。最近一次回兴山县探亲旅游,在城关高阳鎭看见一部儿童玩具小汽车,玩具车的四个小轮胎,男女小孩都叫它「车毂辘儿」(毂:音古ㄍㄨ、辘:音鹿

  • 文章再憶興山土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兴山县 土话 风俗 家乡话

    白衣菴前言後學「興山土話一籮筐」變成鉛字(見本刋七十五期),引起鄕賢們的討論興趣,有電話交談,書信見詢,甚有約見面談者,不一而足,由是可見鄕賢們僅是止於「看」家鄕話還不過癮,非藉討論不足以盡興。總之,拙作僅是「抛磚引玉」,鄕賢們的高見,都是對拙作的厚愛,謝甚!雖說土話,有些還頗具「文字學」味道,如天上繁星「星宿(ㄒ一)」,這宿字,「說文解字注」(學海出版社)上說:宿,讀音(息救切)作秀,解釋爲星宿。有些土話,稍加引伸,又饒富趣味,如嘆生育子女衆多謂「扯娃...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