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九江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江历史上的榜眼、探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5-11-25
    关键字: 九江 榜眼 探花 历史人物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份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为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探花,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相沿不改。榜眼、探花同状元一样,也是万里挑一的,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练),层层筛选,层层过关,才取得这一令人称颂羡慕的头衔。九江历史上人才辈出,人文鼎盛。据李天白著《江西历代鼎甲传》记载,九江考取文科

  • 文章孔平仲与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孔令爐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九江 孔平仲 历史集萃 方志谱乘

    孔平仲,字毅父,又作义甫,孔子第四十七世孙,江西临江派始祖孔绩七世孙。出生于宋庆历四年(一〇四四),江西临江军新淦(今江西峡江)人,江西九江孔氏始祖。是宋代文学史上负有成就的「临江三孔」之一。黄庭坚赞称:「二苏上连壁,三孔分鼎立。」刚正坎坷人生孔平仲在父亲和兄长的教育下,刻苦好学,知识渊博。宋治平二年(一〇六五),举进士,经吕公著推荐,被任命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元祐二年(一〇八八),其兄文仲去世归葬南(今九江星子县),诏命以护葬事,出任江东转运判官,提点

  • 文章岳飞与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7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82-01-02
    关键字: 岳飞 岳母祠 九江岳忠武王祠遗址 岳夫人墓

    (编者按)作者李安先生专攻宋史,著作有岳飞史蹟考,文天祥史蹟考(均正中出版)、精忠岳飞传(三民书局出版)、文天祥年谱(商务出版)等书。兹承以「岳飞与江西」为题,考述岳武穆传世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是在南昌讲的;名作「满江红词」是在九江写的;赣县人感其德惠有绘像而祀的史实;九江有其旧宅曁母亲姚太夫人曁夫人李氏墓;南昌杨子洲四个村落今仍是其谪系后裔;文中引录宋代有关江西文献多则,请读者详阅。作者并盼指正提供补充资料。

  • 文章九江古蹟各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蔡琦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九江 名胜古迹 北伐 地方名人

    一、剑楼:在城内,人称四码头正街上。中间有一条侧街,正对着庐山双剑峯,形同两只宝剑竖立面前,见之似即在街口,前代地方人士,乃醵资建立左右两边高楼二座,以当作剑套,鎭压煞气,不幸后毁于兵燹。在鼎革后,先辈老人尙能指点原址。二、庾亮楼:据说在临近县政府处,前人为纪念庾亮鎭守九江勤政爱民,特建此楼,以表棠思,后亦毁于兵燹。三、琵琶亭:在龙开河南面,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朝南约二三公里,即后设立之九星纱厂附近江边,唐白居易谪贬为江州刺史,某夜送客江头,忽闻琵琶声,移

  • 文章海外报业家殷有为的九江乡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8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2012-08-15
    关键字: 殷有为 九江情怀 家乡贡献 殷氏奖学金

    近二十年来,每年高考公榜之际,江西九江的各新闻媒体都要报导当年殷氏奖学金颁给了哪十位最优秀的考生。自1990年以来,年年如此,逐渐形成每年社会定格关注的事项。读者朋友,你知道殷氏奖学金的原委吗?它就是九江知名人士殷有为先生捐款设立的。如果你要以为殷先生只是在九江有影响的人物,那你就对他了解太少了,因为殷有为IN YU WEI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名人,他早年曾毕业于中国西南联合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法学系,在南昌创办《春秋》杂志、《中华新报》,在新加坡创办《南洋

  • 文章孙中山先生与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吳仕飛 吳大廣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九江 革命历程 武宁孙氏 题词赠匾

    上世纪二十年代,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考察九江后,在《建国方略》中预言:九江将成为中国南北铁路之中心,江西富省之商埠。如今,孙中山的遗愿正在一代又一代九江人的努力下,逐步变为现实,梦幻成真。时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寻访当年孙先生在九江留下的光辉足迹,以示怀念。一、善迎伟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犹如一簇四处飞溅的火花,立即在布满千柴的神州大地,燃起了燎原的熊熊烈火,清政府在这烈火中迅速塌下去了,结束了长达

  • 文章蒋群在九江应有的历史地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馮傳銀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九江起义 武昌首义 蒋群 领导方略 历史意义

    得当。(七)有强大的舆论威力、敌人闻风丧胆,不敢抵抗,因此兵不血刃,而一举成功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四、九江起义的历史意义九江起义与独立的历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九江是江西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九江的起义与独立,推动了省城的光复。蒋群、刘世钧两次率部进省,促成省军政府于11月1日成立;2、1911年11月15日(农历9月25日,笔者注),九江革命党人促成清海军九江起义,壮大了革命队伍,实现了海陆联合计画;3、支持了安庆(安庆为安徽省会),帮助安徽建立了省军政府

  • 文章李烈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8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李烈钧 九江革命 云南起义 抗日爱国

    ,归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管带。因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工作,江西巡抚冯汝骙下令逮捕,李逃往上海,再往昆明。就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道提调,旋任陆军小学堂总办。期间,协助同盟会云南支部长李根源在学堂和军队中宣传反清为日后云南起义打下了基碄。宣统三年(一九一一),李奉派北上天津马厂参观清廷举行之秋操。适电促李速归,迅即离京南下。时九江已响应武昌独立。推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都督,李抵达九江后被举为总参谋长。期间处决内奸马献廷,清除隐患。清廷派海军靓队赴援

  • 文章寶島鄉親思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常道林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九江名贤 胡荣彬 九江古今名人传》 人物简介 旅居台湾

    九江 常道林祖国宝岛台湾,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在台湾的许多著名人物中,有不少是江西九江籍鄕亲。江西九江县政协(原县档案局)干部胡荣彬同志,十余年来坚持业余收藏、宣传海内外九江籍名人资料,尤其是在收藏旅居台湾的九江籍名人资料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余年来,由于胡荣彬无数次地泡书店,考遗址,钻废纸堆,访知情人,写鄕情信,登求购广告等多种方式,收藏到二十多位旅台九江籍名人的四〇〇多本(份)著作资料,如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汤为伯、罗德湛、凤兮

  • 文章淵明以後 才俊尤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劉經富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九江古今名人传》 历史名贤 地域文化 人文资源 陶渊明

    九江 刘经敬仰、颂扬家鄕名人,是世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特别是一些大名远播、耳熟能详的人物。当你一旦得知他原来就是自己的鄕党,那感觉与前相比就大不一样,至少多了一层亲切与自豪感。例如,近几年来,江苏、山东等地掀起了一股「徐福硏究热」。它的发起人叫罗其湘,在徐福硏究上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果。最近在阅读「九江古今名人传」(第一集)时,发现罗其湘原来是江西九江县狮子鎭人,江苏徐州师大地理系教授,不禁满怀欣悦,觉得「蓦然回『鄕』(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意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