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二次革命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烈钧先生与二次革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洪喜美 出版时间:1981-04-02
    关键字: 李烈钧 辛亥起义 袁世凯 二次革命 革命生涯

    一、前言党国先进李烈钧早年追随 中山先生从事革命事业,历辛亥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讨袁,护法运动,表现卓著。民国十三年随 中山先生北上。 中山先生逝世后,策动冯玉祥之国民军,与广东枢府遥相呼应;十六年,中央淸党后,形势仍然艰危,时李烈钧坐鎭中枢,消弭逆氛,助成北伐大业。十七年全国统一,李氏从此担任调和各方角色。二十五年,西安事变,严词电责张学良,事后,并担任审判长,全国人心同仇敌忾;统一御侮之势得以形成。七七事变后,忧愤成疾,至三十五年,虽目睹抗战胜利,而

  • 文章湖口讨袁之役(节录自传)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李烈鈞 出版时间:1969-07-02
    关键字: 李烈钧 讨袁军 二次革命 湖口讨袁 反袁先锋

    袁世凱覬覦非分, 總理洞燭其隱,且以閩粤勢處海邊,袁氏鞭長莫及,乃密令發動討袁,兩省以內部整理未就,且有圖取都督而代之者,未即動,又命湘省發難,譚延闓亦以種種不易情形報吿之, 總理乃派張繼、馬君武、邵元冲、白逾桓四人到贛授意,聲罪討袁。時袁世凱以余有歡迎 總理蒞贛之舉,乃先派大員赴贛游說,且曰:赴北京與袁世凱一晤,當以二百萬元爲壽幷晉給勳一位,余不爲動,且斥之日:余思建勛業於國家,豈醜類所得誘餌。袁見不能利誘,嫉忌頗甚,欲去余尤急,余亦燭其奸思擺脫,乃卸江...

  • 文章李烈钧先生百年冥辰追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楊西翰 出版时间:1981-04-02
    关键字: 李烈钧 百年诞辰 生平功绩 二次革命 遗嘱全文

    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旋江西省议会选擧李先生为江西都督,并经 国父任命而就职。在江西一年,値 国父逊位,袁世凯统机柄,潜谋篡国;宋敎仁被刺后,更暴露袁世凯之狰狞面目。但当时由于国体初更,大本未植,全国人民正庆幸脱离满淸之专制,瞻望富强之日在望;而革命党人以为推翻了满淸帝制即已达成了最终之目的,以致人心涣散。 国父有兴师致诘之议,而党中附疏,以为应由法律裁决。李先生经面谒 国父,请示机宜后,乃于民国二年七月发难湖口,史称二次革命。此役虽败,但袁氏之

  • 文章纪念李烈钧先生百年诞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黃季陸 出版时间:1981-04-02
    关键字: 李烈钧 百年诞辰 二次革命 培育人才 云南起义

    已多,不容我在此多说,我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一些我所体认的李协和先生的志业而加以评价。民国二年癸丑二次革命之役,李先生是此役的首义者,是此一段历史的中心人物,历史对此早有定评,知道的人已很多,我亦不愿多费唇舌。我所着重要提出的是有关协和先生几项特例独行、不同凡俗的远大识见和作为,而易为一般人所忽略的。当民国三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协和先生亡命日本,由日本赴欧洲,道经南洋的槟榔屿,我曾亲身听到他的一次演说,那时我才是一个十四五岁的靑年,亦是受了二次革命失败影响

  • 文章海峽兩岸的龍兄鰲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張志堯·陳正興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陈文鳌 陈文龙 海峡两岸 军官学校 二次革命 返乡探亲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刘峙、熊式辉、刘士毅均为保定二期同窗。一九一三年,陈群普回江西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在江西都督李烈钧麾下任学生军团长之职。在湖口,讨袁军与李纯的北洋军交战失败,陈被迫出走日本。在日本,他晋谒孙总理,并参加了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中华革命党。陈群普在日本居停年余,便随孙中山、廖仲恺回到上海,在法租界环龙路四十七号中华革命党党部任组织干事。他与革命党人制造炸药、军火,跟袁世凯死党作殊死斗争。由于工作关系,他常去廖仲恺家,因而结识了跟廖夫人学国画的女子学院学生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